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基础同步+基础+强化+培优练习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同步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培优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强化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华龙鸟化石出土于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岩层中,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后经证实为一种生活于侏罗纪时期的小型食肉恐龙。读下图回答。
1.火山灰在喷发过程中首先经过( )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
2.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B.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C.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3.利用中华龙鸟化石,可以( )
A.确定地层绝对地质年代B.提供生物进化的证据
C.复原古生代的辽西环境D.分析全球地壳运动过程
图1为北京某地质公园山体景观。该山体为18亿年前的泥砂物质和碳酸盐类物质沉积后被侵蚀形成的。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1中I、Ⅱ、Ⅲ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①、②、③、④、⑤表示地质作用。形成图1中山体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 )
A.①②B.③⑤C.②③D.①④
5.图2中( )
A.甲处宜修筑梯田保持水土B.乙处河道宽阔,航运价值高
C.丙处夏季需要防范泥石流D.丁处的角峰和刃脊地貌发育
2019年4月17日,山东沂蒙山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沂蒙山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菌群簇集,形态典型,蔚为壮观。读岱崮地貌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崮基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岩石类型是( )
A.①BB.④DC.⑤ED.⑥A
7.形成固体部分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外力沉积—地壳陷落—外力侵蚀B.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岩浆喷出—外力侵蚀—外力沉积D.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地壳抬升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北部低,南部高B.中部地区变化大
C.中间高,四周低D.东部地区最薄
9.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那么0千米应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10.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大理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玄武岩
C.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岩石构成是砂岩D.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
回答下列问题。
11.“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 )
A.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流水溶蚀
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海浪侵蚀—内力抬升
12.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 )
A.生长边界 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 西北、东南
C.生长边界 东北、西南D.消亡边界 东北、西南
下图中(a)为火山喷发示意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火山喷发是地球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火山喷发到地表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的( )
A.地核B.地壳C.上地幔D.下地幔
14.图(b)中,甲代表岩石种类可能是( )
A.花岗岩B.玄武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5.①代表地质作用类型是(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下图示意),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域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室内的问题探究。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岩。
(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从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变。
(4)比较A~E处的化石,他们认为曾经的地壳运动改变了这里的地层分布的位置。请按照理论上的地层形成的顺序,恢复B、C、D三处地层的正常位置,那么自上而下的地层的顺序(字母)应为______。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甲图中C、D交界处经常会发生________作用,形成________岩。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________地貌。
(5)乙图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砂石 砾石 黏土)。
18.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圈层结构中,甲以上主要是________,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________(界)面。
(2)乙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背斜/向斜),山西汾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________(地垒/地堑)。
(3)丁表示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填字母)类岩石,其具有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4)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也可能会导致__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
参考答案
1.C2.C3.B4.C5.C6.A7.B8.B9.C10.D11.C12.B13.C14.C15.C
16.(古)生物化石 沉积 海洋 陆地 D、C、B
17.西北 风力侵蚀 东北 风力沉积 变质 变质岩(或大理岩) 喀斯特(岩溶、流水侵蚀) 冲积扇 流水沉积 砾石 砂石 黏土
18.(1)岩石圈;莫霍
(2)背斜;地堑
(3)岩浆活动;b;具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
(4)①;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综合训练题,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不属于a的是,序号①~④中代表岩浆岩的是,序号③代表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有,组成浮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浮石按成因属下图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