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基础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642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基础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642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基础同步+基础+强化+培优练习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二节洋流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二节洋流培优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培优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2021学年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基础练习一、单选题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据图推测,该日导致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温带高压 D.热带低压2.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3.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产生的原因还包括( )①正值天文大潮②位于浅海大陆架③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④围海造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图示意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下面小题。4.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SOI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②SOI高时,信风强,海面温度低③海面温度升高,副热带高压增强,SOI升高④海面温度降低,信风减弱,SOI升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当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 )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增强 B.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偏少C.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增产 D.南美秘鲁附近洪涝相对增加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6.图中洋流流向出现错误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是( )A.①沿岸 B.②沿岸 C.③沿岸 D.④沿岸8.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C.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春节前,小明与住在芝加哥的表哥用微信语音通话,小明:“我们这里最近几个月受孟加拉湾南支槽东移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几乎天天下雨,烦死了。”表哥:“芝加哥受极地涡漩的影响,气温最低时-39℃,要冻死了!” 南支槽是一种天气系统,是低纬度地区活动的低压槽。南支槽也称副热带西风槽,一般是指500hPa南支西风气流上的短波槽,它与西风带低压槽东移及受青藏高原地形阻挡形成的南支系统关系密切。极地涡旋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中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回答下列各题。9.自2018年11月以来,江南地区的阴雨天气,其水汽主要来源是(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C.太平洋、北冰洋 D.太平洋、印度洋10.此次“极地涡漩”南下( )A.芝加哥为了火车正常运行,打开安装在铁轨上的天然气阀门用火烤铁轨B.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减缓C.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D.表明极地高压对极地涡旋控制力增强茎柔鱼为大洋性浅海种,分布在东太平洋的广泛海域,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从赤道到18°S的南美大陆架以西370—460km的外海。据此完成问题。11.从赤道到18°S的南美大陆架以西,与茎柔鱼分布密切相关的洋流表示正确的是( )A. B.C. D.12.有些年份茎柔鱼的产量较往年大幅度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A.过度捕捞 B.厄尔尼诺现象C.全球气候变暖 D.海洋污染13.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则不可能出现( )A.赤道处以北海域水温比常年高 B.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C.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渔业丰收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15.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暧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二、综合题1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海域水温的分布特点____。(2)甲、乙两处海域表层盐度较高的是____处,原因是____。(3)考虑到海气作用,相比于乙海域上空,甲海域附近的大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____。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一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二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一中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18.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请写出M地气温数值范围,并描述该地地形的成因。(2)请分析该季节圣地亚哥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火害并说明其成因。(3)请描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该大洲西部产生的主要影响。参考答案1.B2.D3.A4.A5.D6.B7.C8.C9.D10.A11.C12.B13.D14.B15.A16.温度值:大部分区域水温在10℃~30℃之间;温度变化: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差异:表层水温西高东低;表层(50~200米处)海水温度变化大,深层(25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小。 甲 甲处水温比乙处高,蒸发量更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空气温度更高,湿度更大,上升作用明显 17.(1)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2)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高压流向东测低压。(3)东岸洪涝,西岸干旱。(4)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料减少。18.(1)15℃<M<20℃(15℃—20℃);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隆起形成。(2)干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地表径流较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3)多暴雨洪涝灾害;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鸟类减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题,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耶罗岛降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48瓦/米2),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拉尼娜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