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声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住宅区禁鸣喇叭 B.摩托车装消声器C.公路旁植树造林 D.在人耳处戴耳塞2.在欣赏国庆70周年《奋斗吧中华儿女》文艺晚会时,正在洗手的小明单凭声音就知道是张杰正在演唱,他分辨张杰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4.医院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耳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因为( )A.声音响度太小B.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D.声音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5.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D.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7.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觉到 D.都不能感觉到8.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9.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B. 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C. 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D. 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音调高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C.剧院内壁上的蜂窝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断降低,响度不断减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2.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填空题13.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82.3 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有一种新型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说出暗语就打不开,这种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现在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______,演员的声音是以______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15.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拿手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_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16.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___________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___的性能比____的性能好;17.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减弱噪声。18.“抖音”App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改变了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忽略温度的影响则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简答题19.据说,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用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贝多芬这样做的道理.20.自从海安火车通行后,每天不同时刻都有火车经过小明家或他所在的学校不太远的地方,小明注意过,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你能对此现象提出一种猜想,并做出简单的解释吗?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保持同—音量,把录音机从室内拿到室外,为什么听到的声音会小些_____?22.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有多少米?小明想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问他能否达到目的?为什么?(光速为3×108m/s)(3分)23.铁路工人为了确定远方是否有火车来,就用耳朵趴在铁轨上听下远方是否有火车,请说出其中道理。24.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 m长的金属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试分析听到响声较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1.C【详解】A.住宅区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公路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人耳处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详解】分析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A【详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符合题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声音的音调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D【详解】医用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比人的正常听觉频率范围要高,所以人们听不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C【详解】AD.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纸屑跳起高度不同,说明鼓面振幅不同,因此他探究的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D错误;BC.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说明第二次振幅大,响度大,故B错误,C正确;故选C。6.B【详解】A.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发声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禁止噪声产生,故B正确;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影响了上课,属于噪声,故C错误;D.月球所在的太空是一个真空环境,不能传播声音,所以他俩之间不可能直接面对面谈话,故D错误。故选B。7.B【详解】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每秒振动5~6次,低于20Hz属于次声,人不能听到;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人能听到。故选B。8.A【详解】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拉二胡演奏时,琴师的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D【详解】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振动能量,故A错误;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错误;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600次,振动频率为300Hz,不是次声波,在人类可听的频率范围内,故C错误;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的振动幅度、频率都相同,即响度与音调相同,但波的形状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10.B【详解】A.“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A错误;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B正确;C.剧院内壁上的蜂窝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强度,故C错误;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B。11.C【分析】(1)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详解】A.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BD不符合题意;C.声音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振动的快慢不变,因此振动的频率不变;振幅逐渐减小,因此响度不断减小,故C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C。12.A【详解】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响度 音色 【详解】[1]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82.3 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即声音的强弱。[2] 这种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特色,听音识人主要指的是音色。14.振动 音色 声波 【详解】[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敲响的音叉正在振动,故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模仿秀主要是模仿人发声的音色,音色越接近,模仿的越像。[3]声音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15.声源 响度 【详解】[1]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及人耳处减弱这三个环节进行。中国最年轻的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声音的三个特征来分析时,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16.骨 骨传导 空气传声 【详解】略17.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详解】[1]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植树造林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8.音调 不变 【详解】[1]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因为声波的频率为正常声音的3倍,所以频率改变了音调也改变。[2]声速和介质的种类及介质的温度有关,由题意知,忽略温度的影响,介质种类没变,所以声速不变。19.人的耳朵听不到声音后,可以通过牙齿、颌骨等固体将声音传递到大脑中。大音乐家贝多芬耳聋以后创作作品主要是利用牙齿、颌骨传导声音。且骨传导的效果优于空气。【解析】【详解】人的耳朵听不到声音后,可以通过牙齿、颌骨等固体将声音传递到大脑中。大音乐家贝多芬耳聋以后创作作品主要是利用牙齿、颌骨传导声音。且骨传导的效果优于空气。【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骨传声原理是通过头骨和颌骨传导声音.20. 声音传播的方向可能与温度有关 早晚地表温度低,中中午温度较高,声音传播的方向改变,中午的声音不能传到人耳而听不到【解析】解答: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其猜想是声音传播的方向可能与温度有关;其原因是早晚地表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声音传播的方向改变,中午的声音不能传到人耳而听不到。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和温度的关系.21.在室外,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只有很小一部分传入人耳,大部分向四周传开了;而在室内,收音机发出的声音遇到墙壁等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进入人耳,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听起来就觉得比室外响亮一些.【解析】【详解】在不调节收音机音量调节旋钮的情况下,把收音机从室内拿到室外,声音会变小,这是因为:在室外,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只有很小一部分传入人耳,大部分向四周传开了;而在室内,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同样也只有一小部分到达人耳,大部分传向四面八方,但是传向四面八方的声音遇到墙壁、家具等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重新进入人耳,在这么短的距离内,人耳是无法区别回声与原声的,于是回声和原声就混在一起,听起来就觉得比室外响亮一些。【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响度更加响亮.22.3.9×108米,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解析】试题分析: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激光信号到达月球后又被月球反射回来.此时激光经过的路程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两倍,故要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用公式s=vt求出激光经过的路程后还要除以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1)已知光速为:C=3×108m/s,激光信号在地球向和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为:t=2.6s,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为:s=ct=3×108m/s×2.6s=7.8×108m,故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为:S/2=7.8×108m/2=3.9×108m.(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点评:超声波测距离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速度乘以总时间算出的是来回的总路程,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只为总路程的一半,还要注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铁路工人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就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详解】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当火车发出声音时,铁路工人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就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不用等到空气把声音传播过来,铁轨能把声音更快传播过来。24.由于声音沿金属线→手指→头骨,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固体传声效果更好,所以听到的响声较大.【解析】金属叉子与坚硬物体碰撞后振动发声,声音沿着金属线、手指、头骨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到的响声较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