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整册
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四单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一四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四单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一四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马生英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三、教学难点: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四、教学准备: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 (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第一课时课后作业:1.概括情节对下联。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150字以内)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 周公瑾暗探定计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 周公瑾设计迎故人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 蒋干呆盗假降书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 周都督遂心除忧患尾声(10段):细作报喜 周瑜去忧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 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人物性格分析:1.周瑜六次“笑”——抓神态、析人物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得知蒋干来访,到和蒋干抵足而眠,在这个过程中,周瑜有一个什么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周瑜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你知道他笑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请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周瑜“三笑”,“三大笑”①……笑谓诸将曰(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笑蒋干的心虚,说假话)③瑜笑而挽其臂(表亲热,假装相信他)④大笑畅饮(表示见故人而高兴,麻痹蒋干)⑤佯醉大笑曰(以实力和意气盖过蒋干)⑥言罢大笑(以示处境之优越,讥笑蒋干竟来劝降)这三次“笑”,三次“大笑”,正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让“蒋干劝降”的宏伟计划、曹操的南下战略“灰飞烟灭”。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足智多谋、潇洒自信的性格特征。对比中,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①昂然而来(盲目自信);②愕然(被周瑜一语言中,不知所措)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④蒋干面如土色(胆小、愚蠢)这段故事的题目是“群英会蒋干中计”,可是同学们想想:周瑜的真正目的是想让谁中计?最终又是谁为这一反间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曹操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如果说胸无城府的蒋干被周瑜拉入圈套是合情合理的,但曹操可是一代奸雄,为人又十分多疑,他怎么对周瑜的反间计一点也没起疑心呢? 2.曹操为何会中计?——剖析曹操性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要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还必须结合上下文,从事件的情势,和人物的性格两方面去思考: 情势:当时曹操“率兵百万”,且一路得胜,骄傲轻敌;没想到周瑜毁书斩使,三江口失利,又被周瑜偷窥了水寨布局,曹操不禁又急又怒,因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性格:曹操多疑。“重才轻德”的用人标准,使得他善于用人,却不信任人, 三江口之战,蔡张在前,曹军在后,就体现了曹操对蔡张二人的不信任。而蔡张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恰恰印证了密信内容,让曹操更加怀疑蔡张确实被判了他。周瑜正是看准了曹操的这种心理,才施计成功的。曹操的性格特征除了多疑还有其他侧面吗?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第9段读一下,也许你会得出新的信息。此段可看出,曹操还是聪明,很快就意识到中计了,但狡诈的他明白此刻承认中计只会动摇军心,所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找借口搪塞过去。《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是最复杂的,易中天说“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要想全面了解这位一代奸雄,同学们还是要完整地读一读《三国演义》。3.假若你是蒋干——语言表达得体 民间有一条歇后语:曹操遇见蒋干——倒了大霉。蒋干盲目自信,结果弄巧成拙,成为千古笑柄。但并不是所有的说客都无功而返,比如说《三国演义》第43、44回中,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说客前往柴桑,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促成了“孙刘联盟”,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和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诸葛亮这位杰出的外交家的形象也在读者的心目中扎下了根。假设你是蒋干这一角色,你如何才能不辱曹操使命?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所写的方案与小组成员讨论一下,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到台前来展示一番。我这里也有一个方案:捧周瑜,间瑜亮,析情势,跟明主,展大才。语言表达如何才能“得体”?蒋干只有既不否认说降,又不激怒周瑜;既夸其英才盖世,又解除其忠君之心方能说动周瑜。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对方心理的准确把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尾声:(配乐《历史的天空》)一部《三国演义》,有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多少令人深思的道理,以至于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再读起这部小说时,我们还是不得不为罗贯中高超的笔法所折服,不得不为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小说所达到的高度而赞叹。同样伟大的作品还有我们在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红楼》、《水浒》、《聊斋》等等,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上这些作品,认真去品读这些作品,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应该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东西。让我们在这首《历史的天空》中再次回味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一四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一单元 把握主要内容四 捡麦穗 张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与 《练习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三 幽径悲剧 季羡林教案及反思,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