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及反思
展开1.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5.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6.能正确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运动、分子间有空隙的微观想象的形成;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用具】硫酸铜浓氨水酚酞试液酒精注射器玻璃棒烧杯滤纸条红墨水量筒胶头滴管
【教学流程】创设学习情景→前提测评→实验探究 → 讨论、交流与表达→ 思维训练→学生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三、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的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r)=所求原子的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四、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Mr)=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五、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认识理解某些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附录:
几种原子的构成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A.教师创设情景,复习引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看书讨论→教师提示指导→得出结论→达成目标4、5。
[复习提问]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什么性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
[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认识原子、分子的其他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
[板书]三、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如:所有金属、金刚石、硅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那它的内部可以再分吗?
[板书]2.原子的结构
[提示]教师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列出几种原子的构成。(见附录)
引导学生归纳有关规律。
指导学生看书P36,通过阅读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并看照片,认识科学家汤姆生。
[思考]构成原子的微粒中有的带着电荷,那么原子是否显电性呢?
[板书]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
带电)
(不显电性)
电子(-)
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指导学生看书P38“拓宽视野”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
识记
猜想
看几种原子的构成,讨论总结,归纳原子结构的有关规律: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核大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④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⑥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⑦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看书P36及图2-12,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
看照片,认识科学家汤姆生
思考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二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极小,但却是原子质量的集中之处。
看书P38“拓宽视野”,得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道学习要求,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有的放矢
通过认真分析表中信息,找出规律,学会归纳,
认识原子的结构,同时锻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发展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进一步学习理解,领会原子的内部结构,并识记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认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B.教师提示→学生看书讨论→提出问题→教师提示指导→得出结论→达成目标6
[设问]在“几种原子的构成”的表格中,有一项“相对原子质量”,请问,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3.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r)=所求原子的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指导学生看书P36-P37,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思,以及求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一般化学计算中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常见的相对原子质量见表2-4,进一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看书P36-P37,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思,以及求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练习:求出氢原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演算。
看书P37表2-4,进一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能正确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教师提示→学生看书讨论→提出问题→教师提示指导→得出结论→达成目标6
[提问]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此外还有哪几种?
[设问]原子很小,但其内部结构还可以再分,分子也很小,它可不可以再分呢?
[板书]四、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P39正文第1、2自然段以及图2-14
[讲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又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由此可知,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则由原子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关系如图)。
分子也很小,为了使用方便,人们用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r)表示分子的质量。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板书]3.相对分子质量
指导学生看课本P39~P40“请你尝试”1
课堂练习:P39~P40“请你尝试”2
回答
思考[来源:学.科.网]
猜想
听讲,记忆
听讲、理解
学生看课本P39~P40“请你尝试”1
课堂练习:P39~P40“请你尝试”2
引入分子的概念
理清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并巩固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巩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D.教师提示→学生回忆复习→提出问题,讨论→教师提示指导→得出结论→达成目标3
(应用原子和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板书]五、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认识理解某些概念。
通过学习知道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的性质知识后,我们能运用这些微观世界的知识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而且要能借助这些知识更深入地研究宏观世界里物质的变化。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板书]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板书]2.纯净物和混合物
应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来源:Z。xx。k.Cm]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E.学生小结课堂收获→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课堂小结,总结陈词
出示尝试练习
布置课外作业:课本P41第6题
学生各抒己见,自己课堂小结
做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学生间可以讨论,教师多观察帮助学生。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总结自己的得失,心中有数,便于及时矫正以及
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 学 后 记
原子
种类
原 子 核
最外层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0
1
1
碳
6
6
6
6
12
氧
8
8
8
8
16
钠
11
11
12
11
23
铁
26
26
30
26
56
2021学年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溶解,溶液,浊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仁爱湘教版单元1 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单元1 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课时,教学用具,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仁爱湘教版单元3 纯净物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仁爱湘教版单元3 纯净物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课时,教学用具,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