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2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2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2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为早日战胜疫情,社区工作人员用扩音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使用扩音器可以(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3.由我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名曲《春江花月夜》宛如天籁,美妙无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B.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就能发出不同的音调C.小明在夜深人静时练习古筝,琴声属于乐音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5.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属于噪声B.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C.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6.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首经典名曲,加入管弦乐队协奏后,整首乐曲更是和谐优美。听众欣赏乐曲时,可以辨别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7.老师讲课用的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8.鼓子秧歌在阳信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盛传于该县洋湖乡、温店镇一带,位居山东三大秧歌之首。2011年,阳信县鼓子秧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鼓声一定是乐音C.击鼓的力量越大,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鼓声既能传播能量,又能传播信息9.手机里正播放抖音视频,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更不能听清楚这声音,其原因是( )A.抖音的声音音色不好 B.抖音的声音频率较低C.远处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近处听到的声音振幅小10.在综艺节目《蒙面歌王》中,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断降低,响度不断减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2.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出“声能传递能量”这一性质的是( )A.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B.用超声波清洗物体C.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13.用如图所示的电动牙刷刷牙时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关于此牙刷发出超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只能传递信息C.能在空气中传播 D.音调很高,人听不到 二、填空题14.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是靠______传播的,倒车雷达的应用说明了声能传递______。15.如图所示,工人们正在给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16.小明弹吉他时不断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______;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7.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减弱噪声。如图丁所示,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是测定声音的________(填写声音的相关牲征),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减弱噪声。18.2020 年初,新冠状病毒(2019-nCOV) 肆虐中国,它的颗粒直径约为 100______(选填“nm μm mm”), 病毒的传播主要依靠飞沫和飞沫核作为载体(飞沫的直径一般大于 5μm、),在空气中漫无目地漂浮,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中学习,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关紧了窗户。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关紧窗户” 是从______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简答题19.19.小明家住在快速路旁边,窗户正对快速路,每当有汽车经过,都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请具体说明解决的办法和道理.20.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1.如图所示,漫画中的许多现象可用物理知识解释,请从漫画中找出两个与声有关的现象 进行解释.22.美文《声音》中有一段对青蛙声音的描写:青蛙的声音是最为嘹亮的,脆生生的,不会有一丝藕断丝连,它们对自己的嗓子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少了遮遮掩掩的欲断难断,却多了几分无所畏惧的理直气壮,也许就是源于它们的快乐歌唱吧,稼轩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并能辨别出是蛙声?23.贵阳市正在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如:对饮用水源的治理与保护、提高空气质量开展的治污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请你以身边的小事为例,从物理的角度提出两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举措.24.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两个:(1) ________ 、 (2)________.
参考答案1.A【详解】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传播的更远更具有穿透力。故选A。2.B【详解】A.甲图中手按压古筝不同位置的弦时,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利用放大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C.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丁图中的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故选B。3.C【详解】A.古筝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就改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明在夜深人静时练习古筝,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休息,属于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响度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B。5.B【详解】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优美的音乐也可能影响人们的休息、学习和工作,可能是噪声;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6.D【详解】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主要靠的是音色,所以辨别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选D。7.C【详解】A.扩音器没有改变声源的材料和结构,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BD.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扩音器没有改变声音的频率,故扩音器没有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D错误;C.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扩音器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故选C。8.D【详解】A.鼓面的振动产生鼓声,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声音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故A错误;B.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击鼓发出优美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B错误;C.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就会越大,故C错误;D.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正确;故选D。9.C【详解】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人更不能听清楚手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较远的人听到的声音响度太小了,声音的响度除了受到振幅影响,还与发声休的距离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D【详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C【分析】(1)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详解】A.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BD不符合题意;C.声音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振动的快慢不变,因此振动的频率不变;振幅逐渐减小,因此响度不断减小,故C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C。12.B【详解】A.利用超声波来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利用声纳测海深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B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的音调高超出人耳的听觉上限,所以人听不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空气 信息 【详解】[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是靠空气传播的;[2]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5.传播过程中【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工人们正在给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6.音调 音色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详解】[1]小明弹吉他时不断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改变。[2]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17.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响度 不能 【详解】[1]图甲是禁止鸣笛的图标,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图乙中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3]图丙中戴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4][5]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它只能检测噪声不能控制噪声。18.nm 响度 传播过程中 【详解】[1]新冠状病毒的颗粒直径约为 100nm。[2][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关紧窗户”是阻止噪声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9.要求有关部门在路的两旁装上挡板,这样使声音在传播过程减弱【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可得出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要求汽车减弱行驶的噪声,高速公路上的噪声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故这个方法无法实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高速路两旁装上挡板,这比较容易实现.③在人耳处减弱﹣﹣戴上耳塞,这个不太现实.故只有第二种方法是比较合适的.故本题答案为:答:要求有关部门在路的两旁装上挡板,这样使声音在传播过程减弱.【点评】本题结合实际问题来考虑如何减弱噪声,对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20.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觉察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受到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解析】答: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声音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水面的升高,使空气柱的长度变小,引起空气柱振动的变快,从而使声音的音调升高.【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由于空气柱的长度变化,引起空气柱振动的快慢变化,从而影响了声音的音调.【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此题还要抓住声音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这一点.21.人发出喊声——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能听到声音——空气可以传声【详解】由漫画知,人通过喊话在寻找孩子,人能发出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小宝能听到喊声,是因为空气可以传声.22.见解析【解析】答:青蛙的声带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根据音色判断出是青蛙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色.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辨别声音的依据的理解和掌握.23.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少使用景观灯【解析】试题分析:1、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可以节约化石燃料,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2、为了节能环保要尽量少使用景观灯。【考点定位】物理与生活24.声音能传递能量 气体能传播声音 【详解】如图的实验说明了右边音叉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并通过空气传递到了左边的音叉,即空气可以传递声音或者说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左边的塑料球被弹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