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测试题
展开一、实验题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应在较______(亮或暗)环境中进行,应选择较______(薄或厚)的玻璃板;
(2)若A蜡烛点燃,则B蜡烛______(点燃或不点燃),眼睛在______侧观察;
(3)选取两只完全相同蜡烛目的:______,实验方法______,若玻璃板厚度为7mm,透过玻璃板看到两个像,这两个像的距离为______;
(4)刻度尺作用:______;
(5)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小强同学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______放置在白纸上,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_;
(2)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3)将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______(选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蜡烛B应与蜡烛大小相同,目的是比较______;
(4)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和A′,B和B′,C和C′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
A.平面镜成虚像
B.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5)实验中,小强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小雨同学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小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6)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强同学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原来的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人眼在平面镜后方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其做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7)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处;(选填“A”或“B”)
(8)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
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中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相同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B,前后移动,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用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此实验,其好处是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_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 “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填“虚”或“实”)。
(4)实验时,眼睛应在蜡烛A的______(选填“同侧”或“另一侧”)观察。
(5)请在图乙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像的光路图。(________)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竖直放置在白纸上。把蜡烛A放在平板玻璃的前面,小刚应在平板玻璃__________观察蜡烛A经平板玻璃所成的像。(选填“前面”或“后面”)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放在平板玻璃后面移动,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________。
(3)实验中,使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能够使观察者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__________。(选填“A”或“B”)
(4)某次实验时,将同一支蜡烛A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平板玻璃距离不同的M、N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
(2)实验中用到两支相同的蜡烛,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蜡烛 A应该______(“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3)移动蜡烛 B,人眼从 E 方向看过去,看到蜡烛 B 与______ 重合,要确定 B 位置是不是所需位置,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
(4)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蜡烛 A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将______(向左移/向右移/不动);
(5)在蜡烛 B 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 A 侧透过玻璃板______(能/不能)看到蜡烛 B,______(能/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
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中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相同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B,前后移动,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用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此实验,其好处是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4)实验时,眼睛应在蜡烛A的______选填“同一侧”或“另一侧”)观察,因为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表面发生______(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色散”)形成的;
(5)当蜡烛A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当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虚)像;
(4)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两个像),请你帮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5)在做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像的位置,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______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
(2)如图,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
A.B.C.D.
(3)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______(填“镜子面对窗户”或“脸面对窗户”),这是因为______;
(4)如图是小丁本人,小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选项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A.B.C.
D.
10.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关系”实验中,做了如下设计: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下列器材应选用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平面镜
B.5mm厚的透明玻璃板
C.2mm厚的透明玻璃板
(2)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大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3)除了图中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用到一种测量工具,它是______。
11.用如图所示的器村“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1)我们选用___________(填“平面镜”、“薄透明玻璃板”或“厚透明玻璃板” )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___________。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的关系。
(3)从玻璃板上看到棋子A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___(填“反射”或“色散” )形成的。
(4)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棋子A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呈现出像。
(6)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则在此翻转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 和 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如图甲,在此实验中: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应调节蜡烛 B 的位置,直到______时,B的位置即为像所在位置;
(2)将蜡烛 A 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不变;
(3)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 小红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
(6)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如图乙所示。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答:______。
参考答案
1.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和像的大小 不能 虚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需要直尺测量。
(2)[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3)[3][4]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为虚像,所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2.暗 薄 不点燃 A蜡烛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等效替代法 14mm 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详解】
(1)[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
(2)[3]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一侧,蜡烛B不点燃放在玻璃的另一侧,在A一侧观察蜡烛B是否被点燃。
[4]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受,才能看到像,所以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故在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A蜡烛一侧观察。
(3)[5]为了便于比较像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6]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7]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为14mm。
(4)[8]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5)[9]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蜡烛的像和蜡烛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即蜡烛的像不在桌面上,从而造成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3.垂直 确定像的位置 没点燃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 能 正确 B 10:35
【详解】
(1)[1]玻璃板倾斜时,像与后面的蜡烛无法重合,故应垂直放置在白纸上。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将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没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
[4]蜡烛B应与蜡烛大小相同,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5]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和A′,B和B′,C和C′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选B。
(5)[6]小雨同学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不会影响光的反射,没有影响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小强仍然能看到蜡烛A的像。
(6)[7]小强同学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原来的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人眼在平面镜后方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不能透过平面镜去观察光屏,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7)[8]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B处。
(8)[9]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10:35。
4.便于观察所成像的位置 大小 不能 虚 同侧
【详解】
(1)[1]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但可以反射成像,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找到像的位置,可以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
(2)[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3][4]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4)[5]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照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人眼应在A蜡烛同一侧观察,即眼睛应位于透明玻璃的前面。
(5)[6]作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连接眼睛P与S′,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则SO是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5.前面 完全重合 B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物距)
【详解】
(1)[1]把蜡烛A放在平板玻璃的前面,应在平板玻璃前面观察蜡烛A经平板玻璃所成的像。
(2)[2]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
(3)[3]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能够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
(4)[4]该同学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每次像的高度,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6.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需要 A的像 变换不同的位置观察B 是否与A的像重合 不动 不能 能
【详解】
(1)[1]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实验时,可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成像情况。
(2)[2]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蜡烛A需要点燃,这样A射出的光线照射到玻璃板上反射。
(3)[3][4]移动蜡烛B,人眼从E方向看过去,直到蜡烛B与蜡烛A重合,并在E侧各个方向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来确定蜡烛B的位置。
(4)[5]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不动。
(5)[6][7]不透明硬纸板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在A侧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蜡烛B,但平面镜还能成像,所以依然能看到蜡烛A的像;但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不透明硬纸板上看不到像。
7.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不能 虚 同一侧 光的反射 不变
【详解】
(1)[1]由于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但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成像,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
(2)[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3][4]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4)[5][6]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照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故人眼应在A蜡烛同一侧观察,即眼睛应位于透明玻璃的前面。
(5)[7]当蜡烛A远离平面镜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8.较黑暗 蜡烛B 相等 不变 虚 玻璃板太厚 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详解】
(1)[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在观察到A蜡烛成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的情况,从而通过B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而通过B与像的重合可确定像物的大小关系。
(2)[3]实验过程中,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重合,因为A、B蜡烛完全相同,则说明A蜡烛所成的像与其本身大小相等。
[4]通过实验可知,A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3)[5]实验中,在B蜡烛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A蜡烛所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6]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有两个,是因为蜡烛发出的光经过较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5)[7]在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像的位置,可能是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此时成的像不在桌面上。
9.茶色玻璃板 观察像的位置 A 脸面对窗户 人面部反射的光越多,在镜子中看到成的像越清晰 C
【详解】
(1)[1][2]平面镜无法看到后面的物体,不可取,为了减小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干扰,应选用茶色玻璃,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2)[3]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则选取的模型左右部分应不相同,否则无法对比,故选A。
(3)[4][5]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则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脸面对窗户,窗外的光线照射到脸上发生反射,人面部反射的光越多,在镜子中看到成的像越清晰;
(4)[6]平面镜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关于平面镜对称,故选C。
10.C 相同 刻度尺
【详解】
(1)[1]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选用透明玻璃板能通过玻璃板同时看到像和物,为避免厚玻璃板的两个面分别成像要选用薄玻璃板,所以要选用2mm厚的透明玻璃板。
故选C。
(2)[2]为了方便比较像和物的大小,能通过玻璃板看到像与物重合,所以要选用相同大小的蜡烛。
(3)[3]在实验中还要测量、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大小,需要用到刻度尺。
11.薄透明玻璃板 垂直 大小 反射 不变 不能 不变 先变大后变小
【详解】
(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选薄透明玻璃板。
(2)[2]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两棋子的规格是完全相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3)[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4)[5]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将棋子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5)[6]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6)[7][8]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不变。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则在此过程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棋子A顶端与平面镜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12.A 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变大 不能 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见解析
【详解】
(1)[1][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B位置即为所在位置。
(2)[3]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也远离玻璃,即物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3)[4]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5)[6][7]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蜡烛到玻璃面距离关系;实验中,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6)[8]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