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题
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面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______放置在方格纸上,选用两个完全相同棋子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2,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将棋子仍放在A处,观察者仍在B处,但将玻璃转动至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
A.e处 B.f处 C.g处 D.h处
(4)要探究平面镜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应该如何操作?______,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______。再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将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1)实验应在较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2)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是:______ ;
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3)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有厚度分别为4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则应选择厚度为 __________ mm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____ 关系;
(3)实验中,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 ______ cm;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并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5.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块薄玻璃板立在水平台上,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薄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采用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便于确定 ______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烛焰在玻璃板中成的像,实验应选择在 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取的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便于探究比较像和物的 ______ 关系;
(3)移动玻璃板后水平桌面上未点燃的蜡烛B,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______ ;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小明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5)实验时观察到墙壁上一电子表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如图2所示,则实验时的时间为 ______ 。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两支等大的蜡烛甲和乙
(1)实验中选择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目的是______
(2)选取两支等大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3)小明组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玻璃板太厚”、“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带来的误差”或“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4)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5)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首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然后在白纸中间放置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
(1)在此实验中,小伟用玻璃板代替了平面镜,其目的是______,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在玻璃板前去观察,发现始终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随后他发现是因为玻璃板没有______放置;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原因是:______;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 ________放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 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 ________。
(3)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着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
(4)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 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________像。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有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实验: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的关系;
(2)选择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3)为证实上述(1)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项措施______;
A.保持A、B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
(4)如果把蜡烛A向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再用蜡烛B去跟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发现蜡烛A的像大小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10.某校物理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珍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珍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调整后,小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竖立的薄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两支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
(1)平面镜所成的像比玻璃板成像更清晰,选择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由是______;
(2)若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选取器材的要求是______;
(4)为验证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1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较明亮/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 ;进一步观察A、B两个棋子在白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
(3)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因为:______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4)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A/B)这一侧观察。
(5)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实验次数
1
2
3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6.20
8.68
10.35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6.20
8.70
10.35
参考答案
1.竖直 确定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B C 在玻璃板的后面放置一个光屏 光屏上观察不到像
【详解】
(1)[1][2]如果玻璃板不垂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因此应将茶色玻璃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确定物像的大小关系。
(2)[3]棋子放在A处的像,关于镜面对称,故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
故选B。
(3)[4]将棋子仍放在A处,观察者仍在B处,但将玻璃转动至如图3所示,根据棋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故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g处。
故选C。
(4)[5][6]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实验可以在玻璃板的后面放置一个光屏,在玻璃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接收到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2.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未点燃 相等 没有 虚 不变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详解】
(1)[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
[4][5]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再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6]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
(4)[7]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暗 玻璃板 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远离 对称 虚 A
【详解】
(1)[1]蜡烛A是点燃的,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应在较暗环境中进行。
[2]平面M应选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即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过光线,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3]根据实验要求,蜡烛A'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位置,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远离M,A的像也远离平面镜,故后面的蜡烛要远离平面镜才能与像完全重合。
(3)[5][6]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4)[7]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故选A。
4.2 大小 16 不能
【详解】
(1)[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3]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则蜡烛距离平面镜的距离变为8cm,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A与B的间距为16cm。
(4)[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5.像的位置 较暗 大小 相等 不能 不变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12∶05
【详解】
(1)[1]玻璃板可以透光,不仅能看到蜡烛A的像,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在黑暗环境中实验,烛焰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后所成的像更清晰。
(2)[3]实验中选择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3)[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当找到像的位置时,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5]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4)[7]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若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5)[8]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的时间是20∶51,则实验时的时间为12∶05。
6.便于确定物体所成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带来的误差 甲 不变
【详解】
(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就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可以看到,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3]如表中数据可知,有的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说明已经注意到玻璃板的厚度问题,所以当物像到平面镜距离不等时,可能是测量距离时有误差造成的。
(4)[4]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甲的一侧观察。
(5)[5]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因此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7.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竖直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没有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详解】
(1)[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3]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5]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没有蜡烛的像。
8.垂直 未点燃 相等 相等 不透过 虚
【详解】
(1)[1]实验时,为了使像成在桌面内,应将玻璃板与纸面垂直放置。
(2)[2][3]若蜡烛B点燃了,则无法看清A的像,故蜡烛B应未点燃;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相等。
(3)[4]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说明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5][6]若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上成的是虚像。
9.距离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 不变 A 玻璃板未与水平面桌面垂直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如果平面镜未与水平桌面垂直,则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
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应多次实验。
【详解】
(1)[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刻度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的关系。
(2)[2]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多次测量。
故选B。
(4)[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如果把蜡烛A向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
(5)[5]亮的物体成像清晰,人眼应在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故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
[6]如果玻璃板不垂直于桌面,像会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就不能与前面的蜡烛的像重合。
10.不垂直 大小 刻度尺 距离
【详解】
(1)[1]玻璃没有与桌面垂直,当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时,像会偏上或者偏下,无论怎样移动棋子B,小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
(2)[2]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重合,大小也重合,也说明了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等大,即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3][4]不仅需要说明像与物体等大,还得清楚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故需要刻度尺测量距离;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证明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1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能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 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直接看光屏,如果能看到像,说明是实像,如果看不到,说明是虚像 B
【详解】
(1)[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即选择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由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3)[3]实验时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应该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实验时后面的蜡烛和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
(4)[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若想知道蜡烛A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下一步的操作是: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直接看光屏,如果能看到像,说明是实像,如果看不到,说明是虚像。
(5)[5]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蜡烛B与玻璃板相距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
B.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如下图所示,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仍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C错误。
故选B。
12.较黑暗 棋子B 完全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2 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 A 虚像 B
【详解】
(1)[1]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3][4][5] [6]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可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7][8]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4)[9]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
(5)[10]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6)[11]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