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练习巩固(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3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练习巩固(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3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练习巩固(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3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发声
C.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监考老师听到“现在开始分发试卷”的语音播报后开始分发试卷,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具有声能
C.声音能传递信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禁止鸣笛”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只要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
6.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7.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师生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党爱国之情。“高唱”中的“高”形容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8.在如图所示三支相同的试管中装有质量不等的水,当用嘴从试管口吹响,与用小棒敲打试管壁,两次不同的过程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 )
A.用嘴吹是甲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
B.用嘴吹是甲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丙音调高
C.用嘴吹是丙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
D.用嘴吹是乙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乙音调高
9.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宇航员登陆月球,由于表面没有空气,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10.生活中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象。根据声音可以判定是谁在说话,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
11.在综艺节目《蒙面歌王》中,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12.1938年10月25日下午16时许,侵华日军第11军第6师团占领汉口岱家山,武汉沦陷。根据《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规定,武汉市从2003年起,于每年10月25日鸣响防空警报,既检验防空警报装备情况,也警醒市民记住这个市耻日。警报声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
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快
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往往会产生次声波
C.广场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配乐音调太高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二、填空题
15.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再把瓶口封上,这时你将 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你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实验说明________
16.看图回答下列问愿,
(1)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_________发现昆虫;这种声__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得出_________不能传声,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_________的标志,这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4)如图丁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开,说明音叉在_________,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_________越大。(选填“响度/音调”)
17.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__ 瓶。若用棍子敲瓶子,则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__ 瓶。
18.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属于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_______。若乒乓球从B点摆动到最高点A时,绳子突然断裂且乒乓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均消失,则乒乓球将处于______状态。
三、简答题
20.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的结论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 m长的金属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试分析听到响声较大的原因.
22.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获得的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01m/s,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些变化.请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静静的考场中,我们能听到自己书写的声音.现在,将你的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写字,你听到的书写声有什么不同吗?写下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
24.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闭上眼睛后,一只蜜蜂从耳边飞过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请问如果一只蝴蝶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_______
25.如果你家居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建筑楼房,每天晚上都有吵闹嘈杂的噪声,你将如何防止这些噪声对你的危害,说出你采取的措施和物理依据.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错误;
C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C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
A.图甲中放在扬声器前的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播信息而工作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采用转换法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监考老师听到“现在开始分发试卷”的语音播报后开始分发试卷,语音播报的内容向教师传递了可以开始发试卷的信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但是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具有能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声音的特色,即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故B正确;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故A正确;
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路程相同时,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A。
6.C
【分析】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频率指的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的产生,所以一切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振幅是指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物体振动的频率,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人耳是听不到低于或者高于这个频率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A.“高唱”中的“高”形容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A正确;
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
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C错误;
D.速度是指运动快慢,与高唱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吹和敲发声的部位不一样。吹是空气柱发声,里面装的水越多,空气柱体积越小,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因此用嘴吹是丙的音调最高,甲的音调最低;敲是试管和水在发声,水越多,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因此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丙音调最低。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都是由于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是错误,符合题意;
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闻声音能判定人,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详解】
警报声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响度大,因为随着距离变大,响度变弱,故响度越大,传播得越远,故A正确。
故选A。
13.B
【详解】
A.在空气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地震、火山、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产生频率低的次声波,故B正确;
C.广场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配乐的响度太高,故C错误;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振动频率太低,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可接收的范围内,故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的太慢,振动频率低,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所以听不到,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故C正确;
D.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15.能 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所以我们可以在广口瓶外听到铃声,
[2]当把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会变小,当里面接近真空时,就听不到声音了;
[3]实验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6.超声波
不能
真空
科学推理法
鸣笛 声源处 振动 响度
【详解】
(1)[1][2]由图甲可知,蝙蝠靠发出超声波发现昆虫,因超声波属于声波,故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4]由图乙可知,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故可知真空中没有空气,不能传声;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上科学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
(3)[5][6]在医院、学校附近,为了安静,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7][8]由图中可知,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越剧烈,声音的响度越大。
17.丁 丙
【详解】
[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音调最高的是丁。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是试管和管内水振动发声的,水越多,音调越低;故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丁、甲、乙、丙。
18.空气 频率 次声波
【详解】
[1][2][3]听到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蚊子的翅膀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而蝴蝶从身旁飞过却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19.振动 静止
【详解】
[1]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2] 当小球到达最高点A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速度为0,撤去一切外力,它将保持静止。
20.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详解】
根据: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可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根据:鼓声越响跳动越高;音叉越响溅起水花越大;声音越响振动越大.可得结论: 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1.由于声音沿金属线→手指→头骨,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固体传声效果更好,所以听到的响声较大.
【解析】
金属叉子与坚硬物体碰撞后振动发声,声音沿着金属线、手指、头骨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到的响声较大.
22.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声速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固体中的声速比液体、气体大 老师说下课后很久,同学们还是坐在位子上没有动 汽车的喇叭失去了作用
【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表明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2)温度不同时,声速不同,这表明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①假如声速变为0.01m/s,老师说下课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下课的命令,所以同学们还是坐在位子上没有动;②假如声速变为0.01m/s,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
【点睛】
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空气温度(或传播介质)变化后声音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当温度降低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就慢下来.
23.听到的书写声比原来响的多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详解】
耳朵贴在桌面上,声音通过桌子传给人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小;我们能听到自己书写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在空气中就会损失一部分;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所以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书写比原来响.
24.答: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解析】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25.报警或告知施工方停止施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窗户,遮挡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带上耳塞或棉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详解】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报警或告知施工方停止施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窗户,遮挡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带上耳塞或棉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