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篇巩固提升1.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秦始皇为开疆拓土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故④错误,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2.“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 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答案B解析据材料“‘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故B项正确。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与“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符合,故A项排除;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政治军事相比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排除;适应经济贸易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排除。3.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 )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B.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传播了东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故B项正确。A项脱离材料主旨,故排除;丝绸之路是商路,并未拓展汉朝的统治区域,故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故排除。4.“自扬(扬州)、益(今四川地区)、湘南至交(南岭)、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这一材料评价的是( )A.通行全国的驰道 B.沟通南北的大运河C.丝绸之路的开通 D.海上陶瓷之路兴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及材料提供的地点可以判断其评价的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故B项正确。驰道是秦始皇时期修筑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通的;海上陶瓷之路兴盛是唐宋时期,故排除A、C、D三项。5.唐朝,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朝大运河 (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可知唐朝大运河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故B项正确。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转移无关,故排除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经济交流,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现象,故排除C、D两项。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道:“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第一次实现全球联系的是(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答案D解析由材料“全球的联系”可知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中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故D项正确。迪亚士船队仅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故A项错误;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达·伽马船队到达了印度,未实现“全球的联系”,故C项错误。7.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的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8.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输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答案C解析图示信息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果,即火车和汽船的发明,故C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没有出现火车和汽船,故排除A项;火车和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排除B、D两项。9.“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下列出现在“狂飙时期”的历史现象应是( )A.英国人霍金斯第一次将黑奴贩卖给西班牙B.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成功横渡大西洋C.最早的托拉斯组织美孚石油宣告成立D.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B解析材料“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反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实行机器大生产,因此造成“狂飙时期”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故B项正确。1562年,英国人霍金斯第一次贩卖黑奴给西班牙殖民者,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的黑奴贸易,故A项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了垄断组织,美孚石油是最早的托拉斯组织,故C项错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D项错误。10.“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了,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对材料中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C.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答案A解析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对生产力的影响,而不是生产力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工业化开始时并没有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11.京张铁路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走向自主修筑铁路的时代B.中国科技开始领先世界C.增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D.打击了帝国主义答案A解析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由依靠列强修筑铁路的时代走向自主修筑铁路的时代,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不能解释“划时代”的涵义,故排除。12.“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B.汉阳铁厂的兴办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答案D解析由材料“轮船”“劝民自置”“借纾商民之困”等可知,洋务派主张建立民用企业,与外国争利,故D项正确。北洋水师对抗的是外国的海军,不在争利的范畴,故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福州船政局属于军用企业,故排除B、C两项。13.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馆,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馆,收发中外信件”可以看出,新式邮政方式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关税无关,故排除A项;大清邮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体制的建立,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14.“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答案B解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等信息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漕河力所能及的商业运输,促进了物品的交流……然而,商业运输所遭到的无数个困难,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这些困难主要有: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税收政策,明代官员一般采取抑商态度,等等。另外,仅仅是漕河水道的地理特征,也能够限制漕河地区商业的大幅度发展,更不用说使用漕河来航行的主要是官府及其代理人。——摘编自黄仁宇《明代的漕运》材料二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三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漕运的主要作用及其衰落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发生在英国的“道路改革”的具体内容并概括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交通发展的重要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1)作用: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原因:统治者采取错误的税收政策,抑商政策,漕河水道的地理环境。(任意两点)(2)内容: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影响:方便商品运输;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3)表现:运河的修建、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4)认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明代)漕河力所能及的商业运输,促进了物品的交流”可以概括出明代漕运的主要作用;从材料一“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税收政策,明代官员一般采取抑商态度”“漕河水道的地理特征”可以概括出明代漕运衰落的主要原因。第(2)问,由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道路改革”,英国的“道路改革”是指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影响从材料二“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中可以概括。第(3)问,从材料三“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轮船的不断更新”“跨洲铁路的修建”中可以概括出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交通发展的重要表现。第(4)问,由材料二可知火车的发明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由材料三可知交通方式的改进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入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原住民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所拟的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有史有据)参考答案示例论题: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推动了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变。阐述:火车、轮船等高效交通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业、采矿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促进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工具的进步也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了平等意识的形成,同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结论:综上所述,交通工具的革新与进步,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需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运河……铁路和电报……汽船……农业机械……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并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革新对欧洲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英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优秀当堂检测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长度的区别,马克思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扬州在古代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元史·地理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10年,上海某刊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