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美育创新案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构建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667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XX小学美育创新案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构建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667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XX小学美育创新案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构建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667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XX小学美育创新案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构建
展开
这是一份XX小学美育创新案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构建,共24页。主要包含了案例背景,具体举措,实际成效,实践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Z J
一、案例背景
庐州城西,花木城畔,XX县XX学校位于金寨路和XX路交口。作为合肥市首批“XX学校”,XX小学在足球、乡土课程、陶艺课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202X——202X年,随着改扩建工程的分期结束,学校原先十几个教学班迅速发展至五十多个教学班、2000多人的大校,运动场、体育馆、音乐室、舞蹈室、沙画室、四模实验室等现代化功能室齐备,成为XX县城关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校名也由原来的“XXX中心学校”更名为现在的“XX学校”。
因国家城镇化发展趋势,2021X年以来,XX学校为XX县进城务工子女定点接收学校,学生60%以上为随迁子女,迅速增长的学生数和有限的师资给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新建的功能室、传统的特色课程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师年轻、专业化(见表1)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巩固“新优质学校”创建的成果,落实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学校启动了“新优质学校三年巩固提升工程”,围绕“两个重点”来实现学校三年巩固提升:即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着眼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围绕“向阳生长、快乐绽放”办学理念,学校规划了“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为课程目标的快乐课程体系(见图1),坚持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基于为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搭建舞台,遵循美育课程的“实践体验”原则,2018年,学校开始了“基于美育校本课程展演”的实践探索。通过统筹规划、制定目标、优化资源、分步实施等方法和措施,学校逐步构建起“基于校本课程建设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
表1:XX县XX小学艺术教师专业情况汇总表
图1:XX学校课程结构图
二、具体举措
(一)确立展演目标、细化内容形式
基于“培养‘正身至善、博学多才、知尊明礼、通达图强’的阳光少年”育人目标,XX学校实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遵循艺术课程审美、实践原则,注重美育的熏陶、感染和心灵体验,注重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美育课程的融合,注重美育和其他各育融合,将展演分为“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两类,确定展演的目标和内容。在“以美育人、快乐成长”总目标下细化展演的内容,突出“乐悦怡情”美育特色。
1.丰富艺术课程评价形式,实行艺术作品“展示周”和艺术表演“展示月”
(1)举办艺术作品“展示周”
每学期,学校都将安排一个月(一般在5月和10月)的第三周作为艺术作品“展示周”。各班级自行设计和设置展区,每一位学生都会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放在本班的展区内。这些作品是学生在学校各种课程中习得的美术类作品,如陶艺、书法、绘画、剪纸、手工、手抄报等。除在班级展示以外,每班还精选5幅作品放在学校统一布置的展区内,分年级设置,每个年级的展区还标注了作品的类型和简介,真正做到常态展示、人人参与。(见图2、图3)
图2:XX学校“艺术作品展示周”班级展区。图为学校五(3)班5月份绘画、手抄报作品展示。XX摄影
图3:XX学校“艺术作品展示周”学校展区。图为学生在知博楼观看艺术作品展示。XX摄影
(2)搭建艺术表演“展示月”
“丰富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的改革要求,也是学生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图4:XX学校的“艺术表演展示月”在学校知博楼多功能音乐教室举行。图为合唱《春天的故事》表演现场。解光文摄影
为科学、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学生在艺术课程、特别是音乐类社团课程的教学成效,学校每年把五月份定为艺术表演“展示月”,搭建舞蹈、合唱、腰鼓、古筝、扬琴、竖笛等音乐表演类课程展示和评比的舞台(见图4)。突出体现“个性课程、特长展示”。
图5:XX学校学生“专题展演”。图为舞蹈《告诉你》在“十岁成长礼”上表演现场。XXXX摄影
2.加强美育与其他各育的融合,实行综合课程“专题展演”
为彰显“健康快乐、温暖向上”的校园核心文化,乐平路
小学特别注重美育与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在新生入学、少先队入队、十岁成长礼、校园“两操”(广播操、创编操)比赛等礼仪课程和体育活动中搭建展演平台,实行综合课程“专题展演”。如体育节开幕式上有腰鼓展演,“十岁成长礼”上有舞蹈和诵读表演等(见图5),实现美育渗透、美育融合。
图6:XX学校“艺术专长展演”。图为校歌《乐平之歌》在学区“庆国庆合唱音乐会”上表演现场。ZJ摄影
3.提升艺术展演的水平,精细筹划“艺术专场”汇报展演
为搭建“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实践舞台和活动,XX学校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艺术之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人人享有的“过节”氛围中表现和感受艺术之美。同时,为提高艺术展演的水平,学校每年在重要节日或国家重大庆祝活动之际,精细筹划一、两场“艺术专场”汇报展演,如“‘迎国庆’校园合唱专场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通过精心筹划、精细安排、精彩呈现的“精品展演”达到“艺术展演、品质追求”目标(见图6)。
(二)优化展演资源
学生艺术展演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除了需要艺术教师的教学和指导之外,还要有必要的专业设备、场地等保障。前期学校在针对艺术教师的一份问卷中,关于“您认为常态化学生艺术展演需要哪些资源(或条件)”问题,答案相对集中的几点为:学校支持、专业设备(如音响、屏幕、布景等)、舞台、家长支持等。为真正将学生艺术展演纳入到常态的管理中,学校认真梳理、挖掘展演资源。
1.充分挖掘教师资源
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开展艺术展演的必要资源。作为一项综合型的艺术活动,展演活动的相关资源是重要保证,如节目主持、媒体剪辑、版面设计等。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让信息技术教师兼做媒体剪辑、电子版面设计等,鼓励年轻教师撰写串词、主动承担主持人工作等,形成一批专业有素的艺术展演团队。
2.有效利用学生资源
常态化的艺术展演,每位学生既是表演者也是服务者。学校大队部培养“小帮手”,培养“红领巾小主持”和“红领巾解说员”,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展演主角和主人。
3.积极调动家长资源
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学校随迁子女较多,家长整体的文化水平不高,不太关注孩子艺术素养的发展。学校首先邀请家长作为嘉宾、欣赏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展和表演的节目,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展演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积极支持孩子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随后,在每次的展演活动中招募“家长志愿者”,协助场务、化妆、道具订购等,使家长也成为展演活动的重要资源。
4.尽力做好保障资源
为从学校层面做好展演活动的支持保障, 学校将展演场地、舞台布局、设备申请等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作为上派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学校具有场地优势,将新建的综合楼一楼门厅和走廊的宽阔场地作为艺术作品展览区;将新装修的阶梯礼堂和室内体育馆作为艺术表演类场地,以满足不同作品表演的需求。同时,在每年的“展示周”和“展示月”,学校专门设计布景,推送公众号,进行在线展示,营造艺术展演的氛围。
(三)制定分步实施计划
作为学校美育工作探索和艺术教学实践,XX学校艺术展演机制的构建经历了从个体到全员、从活动到课程、从活动到品牌、从简陋到简洁的探索过程。
1.延伸传统,做好常态的展演活动
2018年,学校改扩建工程还未结束,场地、设施有限,学校抓好常态化艺术课程教学的同时,力保传统展演活动的质量,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见图7),“艺术之星评选展示”活动等。这些活动和课程虽然参与面有限,但也为后期全员展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图7:XX学校文化艺术节展演作品:小合唱《撒尼少年跳月来》在学区“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表演现场。XXX摄影
2.统筹规划,构建校本课程展演的机制
2019年,学校更名之后,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进行升
级打造,“快乐课程”架构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加强美育教学的融合、遵守艺术教学的规律,以“艺术展演”这种学生喜欢、学校有一定基础的活动形式,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内涵切入点之一。
3.实践总结,逐步打造亮点
通过近2年的实践,随着功能室、场馆建设、装修结束,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2019年下半年,学校总结前期艺术展演的成效和不足,进一步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进行综合课程“专题展演”和“艺术专场”实践,关注展演的艺术品质,打造亮点,使学生艺术展演成为校园文化名片之一。如2019年“‘迎国庆’校园合唱专场音乐会”,是学校音乐课程合唱教学集中展示亮点之一。
图8:XX学校学生艺术展演机制
(四)构建全员性艺术展演的机制
经过3年的分步实施,延伸传统、立足常态,统筹设计、实践探索,依托本校资源,学校初步建立起校长室主抓、教导处、大队部具体实施,总务处资源保障的“一室、二部(教导处、大队部)、三大内容”的“基于校本课程建设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见图8)。
三、实际成效
从简陋的设施到宽敞的多功能厅,从少数人参加到全员参与,从单一的表演到多样的展示,3年的时间里,学校不仅为学生艺术展演搭建了充分的空间和舞台,而且培养了集主持、摄影、媒体编辑、舞美、版面设计等一体的艺术展演教师团队。
(一)浓厚了校园文化的艺术氛围
自2019年学校改扩建结束后,学校美术书法室、陶艺室以及相连的走廊定期更新学生艺术作品;“‘庆国庆’书画展”、“‘七彩假日、快乐童年’暑假优秀作品展”等成为学生艺术作品展示的亮点之一。“新生入学礼”、“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礼仪课程中专题表演,也是校园文艺展演必选动作。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示和文艺表演,为校园文化营造了浓浓的艺术氛围,滋润和感染了学生心灵
(二)丰富“快乐课程”体系,创新了课程评价
从开齐开足国家艺术课程,到合唱、腰鼓、扬琴、戏曲、舞蹈、陶艺、书法、手工、剪纸等拓展类校本社团课程,艺术展演需要学生在各类艺术课程中学习特长和技能,全员艺术展演需要有更多的艺术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学习。在“基于校本课程建设下学生艺术展演”探索实践中,学校“快乐课程”体系不断丰富,“班级音乐会”等班级展示成为学校艺术教师教学评价的常态。
(三)师生艺术素养整体提高,促进了学生和谐成长
为实现学生展演“常态化”和“全员化”,学校将国家艺术课程落到实处,创造条件让艺术教师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老师们在学习和艺术实践中提高了整体的专业素养;学生们更是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和活动中提高了艺术素养、享受了审美的愉悦,体验了“美之快乐、快乐之美”。
(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表2:XX学校艺术作品获奖汇总表
展演活动实践以来,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展示自我,老师们的创作热情也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上乘的优秀作品。如20XX年5月报送的合唱作品《撒尼少年跳月来》在“合肥市第九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展演”中获得声乐组一等奖。经典诵读作品《读中国》在合肥市第八届“XXX杯”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中获得二等奖,等等。学校每年都从这些常态的展演活动中选送相关作品参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艺术比赛,也见频频获奖(见表2)。
四、实践反思
经过三年的分步实施和实践探索,XX学校初步构建起“基于校本课程建设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美育工作要求,提升学生艺术展演的品质,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一)加强教师艺术展演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构想,除加强艺术课程建设、提高艺术教学常态化水平之外,还应进一步搭建舞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认同感。基于艺术展演的特点,需加强教师的创作、主持、舞美、版面设计等综合能力培养,
(二)加强剧场等展演场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校园是师生每天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处处皆景的校园环境能激起审美的兴趣和灵感。学校需有建设“学生剧场”、多功能厅等展演场所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有让学生感受到 “课堂即舞台”、“校园即展览馆”的校园艺术氛围愿景,实行展演的便捷化和常态化。
(三)加强戏曲、器乐等短板艺术课程的教学
作为国家美育基础课程的补充,社团课程是学生培养艺术素养重要园地。在探索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实践中,明显感受到器乐、戏曲等艺术教学短板的存在,挑战短板,丰富校本课程应为学校努力的方向之一。
(四)加强艺术展演的品牌建设
品质是艺术的永远追求,学生全员艺术展演不仅仅体现教育的公平,常态化的艺术实践也要注重艺术品质。因此,提升艺术展演品质、打造艺术展演的品牌也是学校下一步实践探索目标之一。
立足学校实际,紧握“立德树人”大旗,以学生常态化艺术展演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XX学校在“基于校本课程建设下学生艺术展演机制构建”的实践探索中,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紧跟时代步伐!
作者:XX县XX小学
手机:XXXXXX
年龄
音乐专业特长
美术专业特长
学历
20—29岁
30—35岁
45岁以上
声乐
钢琴
舞蹈
其他
绘画
手工
油画
其他
本科及以上
3人
13人
2人
7人
5人
2人
8人
2人
3人
2人
3人
17人
类别
年度
艺术作品类
艺术表演类
省级及以上
市级
县级
省级及以上
市级
县级
2018年
12幅
10幅
20幅
1个
0
2个
2019年
22幅
6幅
27幅
0
2个
4个
2020年
0
6幅
22幅
0
2个
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