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能源安全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668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中国的能源安全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668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中国的能源安全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668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精品同步测试题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能源生产结构是指某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是指某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图为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读图,完成下列题。
图示说明我国()
A. 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B. 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 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 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目前,改善我国能源问题可行性的措施有()
A. 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 以煤炭代替石油以提高能源自给率
C. 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 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下面题。
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A. 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 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 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D. 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 山高谷深,气候湿热B.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 荒漠广布,水源不足D. 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③④⑤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回答下列小题。
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B. 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电
C. 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D.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04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 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⑤
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轻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A. ①②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M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国宁煤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共同研究在我国宁夏建设预计年产近35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企业。据此完成下题。
在宁夏建设煤制油企业,生产石油的替代品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A. 煤制油大量用水,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
B. 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C. 造成当地用煤减少,能源供应紧张
D. 当地的酸雨危害加重
有关煤制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油可以缓解对石油的需求
B. 煤制油能从长远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C. 煤制油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D. 煤制油利于节约水资源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IEA在《2010年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称203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接近峰值,届时每桶油价将超越200美元。为应对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现象,各国加强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读美国和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图,回答各题。
美国在图示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①靠近本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②接近石油输入港口
③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④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根据上图,判断我国第一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石化工业发达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作用有 ( )
①对石油市场起到调节作用,抑制投机交易②能长期应付石油供应中断
③稳定油价,调节市场 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题。
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石油资源面临枯竭B. 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
C. 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D. 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
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B. 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C. 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D. 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 )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 ②可增强风电储能 ③可集约利用士地,降低成本 ④可解决“弃风”现象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
2018年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如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读图,回答9~10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老少比小于15%为年轻型人口结构;15%~30%为成年型人口结构;3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结构。
中国从图示国家大量进口石油,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B.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C. 扩大国际贸易,加强国际合作
D. 补充能源缺口,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3~34题。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A. 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B. 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 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D. 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1 204.2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2年2 735.2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图中外圆为2012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21-22题。
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
①减少灰霾天气
②减少紫外线辐射
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④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我国主要能源使用情况。
材料二 中国应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如图2为“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和“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目标”。
(1)结合材料一,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______。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______。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
(3)至2020年我国压缩煤炭消费比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4)为实现“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加速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转变,应着重抓好哪些能源发展措施?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报告对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了能源“新常态”的概念,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煤炭消费量有可能达到峰值,石油需求占比下降,对外依存度基本稳定。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油气比得以优化,并且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将持续显著增长,非化石能源需求占比将超越石油。2030年中长期预测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目标也能提前完成。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能源安全的国内外因素越发复杂,要确保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能源安全保障措施。如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1)分析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特征,并指出新疆能源保障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说明如何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
(3)简要提出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秉承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诸多项目已经普遍开展。“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方愿同沙方一道共建“一带一路”,重拾“丝绸之路”辉煌。
(1)指出沙特在“一路一带”战略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你是否赞成沙特大力发展炼油工业,请说明理由。
(3)分析说明沙特石油资源开发对中国投资吸引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4)分析说明中国大力投资“一路一带”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工业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2009~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图。
(1)2009~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能源消费比重在上升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⑥表示煤炭开发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不良影响,请选择填空。
①太阳辐射增强 ②地面塌陷 ③臭氧层空洞 ④酸雨 ⑤全球气候变暖 ⑥引发滑坡、崩塌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特点,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解答】
从图中看出,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差不断上升而且1997年以后为正值,所以煤炭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不断下降,1993年以后为负值,所以石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C、D选项错误;煤炭的产量在上升,但消费量下降,A选项错误;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不断下降,石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善我国能源问题可行性的措施,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解答】
根据上题分析结论,我国石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必须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实现进口的多元化,满足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故C选项正确。选项A、D不符合我国目前国情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煤炭污染大,我国正在积极提高石油的消费比重,ABD选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
【解析】
1. 1.【分析】
本题考查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措施。
【解答】
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是较长远的措施,不能最快缓解气荒,AB错误;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影响经济发展,措施不合理,D错误;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见效快,比较合理,C正确。
故选C。
2.
2.【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
【解答】
中缅油气管道经横断山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C错误,A正确;植被茂密,虫蛇出没不足以成为最大自然障碍,B错误;经济落后,维护困难属于社会区位因素,不是自然障碍,D错误。
故选A。
3.
3.【分析】
本题考查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意义。
【解答】
管道建设不会促进旅游资源开发,①错误;中缅油气管道主要供给我国中西部及华南使用,②错误;从陆上管道运输进口石油可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可带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我国石油进口渠道,进一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③④⑤正确。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
【解析】1.
本题考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6.1%,其次是石油23.4%、天然气2.7%,两者比重达到26%以上,水电占7.8%,核能比重很小。故从高到低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故D对。故选D。
2.
本题考查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都属于“开源” ,而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属于“开源”。故①②④⑤对,③错。故选C。
3.
本题考查我国“煤变油”的意义。结合我国的石油资源状况,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资源丰富,但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过剩,故①错,②③④对。故选D。
9.【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生产石油的替代品可能产生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答】
煤制油项目可以明显减轻煤炭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轻酸雨危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部分取代石油,缓解对石油的需求,但是该项目耗水量巨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能源供需特点。
【解答】
煤制油项目能够部分取代石油,缓解对石油的需求,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故A正确,BCD错误。
1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在图示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工业区位因素。
【解答】
美国在图示地区设置石油储备基地不是本国最大的消费市场,①错误;美国石油储备基础主要建设在墨西哥湾沿海,海运便利,接近石油输入港口,②正确;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是其主要影响因素,③正确;美国在图示地区设置石油储备基地不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第一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
【解答】
从四个基地的位置看,都位于沿海地区,海运条件优越,靠近石油输入的港口,该地区接近消费市场,该地区石化工业不发达,劳动力资源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答】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打击国际石油投机分子哄抬油价的行为,稳定原油市场,使油价波动幅度不至于过大,并不能长期应付石油供应中断,解决不了能源短缺问题,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14.【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玉门市驻地搬迁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分析判断能力。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加以分析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提到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可以推断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可能与能源有关。
【解答】
A.从材料可知,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A对。
B.风能资源丰富不是建设城市的条件,B错。
CD.靠近铁路干线和位于绿洲边缘不是最主要原因,CD错。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掌握风电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中提到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说明和受消费市场影响较大,解答本题要根据经济发展特点,消费市场等因素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
A.根据题意,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调节,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A错。
B.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B对。
CD.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CD错。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当地风电自然条件,正确读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小时,光照好,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B选项符合题意,ACD错。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从图示国家大量进口石油最主要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我国能源供需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多元化大量进口石油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补充能源缺口,缓解能源紧张状况,D正确。
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
进口石油对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不大,B错误;
单边的进口并不是为了扩大国际贸易,C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在增加,说明煤炭需求量在增加,因而为山西煤炭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C正确;
会提高煤炭的开采水平但不是主要的,所以A错;
煤炭需求量增加,运输煤炭主要是货运方面,所以不是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所以B错;
煤炭的经济效益主要跟技术有关,所以D错;
故选:C。
我国是世界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消费的最主要能源是煤炭;虽然我国水能居世界第一位,但开发不足,故排在石油、天然气之后。
该题目难度较小,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19.【答案】C
【解析】解: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排放的粉尘等颗粒物增多,灰霾天气增多,①错。紫外线辐射多少与能源消费无关,②错。能源消费量增加,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能源供应紧张状况,③④对。
故选:C。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原油、天然气为主,其中以煤炭占主导,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相关知识。
20.【答案】石油 煤炭 水能 西南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落差大 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解析】解:(1)读图图1为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我国主要能源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石油的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煤炭是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
(2)读图图1为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我国主要能源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水能,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落差大。
(3)我国压缩煤炭消费比重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4)我国加速能源消费构成的转变过程中着重抓好能源发展方面的主要措施为抓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建设;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其他可再生新能源建设;依靠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促进能源利用的多样化和来源的多元化等。
故答案为:
(1)石油;煤炭。
(2)水能;西南;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落差大。
(3)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4)抓好三峡、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建设;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建设;依靠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生产等。
图为能源消费构成扇形图,根据图例对比2000年和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各种能源的消费变化情况,煤炭、石油所占比重下降,水电、天然气和核电所占比重上升,以及能源消费构成不同对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河流落差(地形)和水量(气候和流域面积)决定。地形起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越丰富;降水越多,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水量越大,水能越丰富。因此,河流中上游一般以开发水能为主。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落差大。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我国压缩煤炭消费比重的主要目的、山西省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的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措施、我国加速能源消费构成的转变过程中着重抓好能源发展方面的主要措施,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1)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新疆能源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光能、热能和风能等资源丰富。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煤炭的安全生产;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保证境外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3)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资源消耗低、增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对高能耗行业的能耗管控,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实现绿色健康出行;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能源保障水平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新疆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新疆的能源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较落后,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第(2)题,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以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我国节能减排的措施可以从能源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交通运输及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进行分析。
22.【答案】(1)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枢纽。
(2)赞成。理由:沙特石油资源丰富(原料丰富廉价或原料供应充足等);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可延长工业链(或优化石油工业产业结构或优化工业结构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或增加经济收人);促进就业。不赞成。理由:炼油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炼油工业适合于靠近市场布局);沙特距离世界主要市场较远(国内市场较小);成品油运输成本高(不便于长途运输);造成环境污染。
(3)沙特石油资源丰富;中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大,石油供需矛盾突出(中国石油资源需求量大或中国石油资源供应紧张、中国石油资源不足);投资沙特石油资源开发,有利于解决中国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中国石油资源供应或有利于中国石油资源安全)。
(4)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业产品;中国大力投资“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中国工业产品的输出(扩大中国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缓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促进中国工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沙特在“一路一带”战略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沙特炼油工业的发展、沙特石油资源开发对中国投资吸引力较大的主要原因和中国大力投资“一路一带”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工业的积极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信息。
(1)主要从位于丝绸之路地理位置进行分析,沙特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枢纽(或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赞成或不赞成均可,但要充分说明自己的理由,且理由要支持自己的观点。赞成。理由:沙特石油资源丰富(原料丰富廉价或原料供应充足等);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可延长工业链(或优化石油工业产业结构或优化工业结构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或增加经济收人);促进就业。不赞成。理由:炼油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炼油工业适合于靠近市场布局);沙特距离世界主要市场较远(国内市场较小);成品油运输成本高(不便于长途运输);造成环境污染。
(3)主要分析沙特的石油资源储量和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沙特石油资源丰富;中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大,石油供需矛盾突出(中国石油资源需求量大或中国石油资源供应紧张、中国石油资源不足);投资沙特石油资源开发,有利于解决中国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中国石油资源供应或有利于中国石油资源安全)。
(4)要从扩大中国工业产品的出口,缓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方面回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业产品;中国大力投资“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中国工业产品的输出(扩大中国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缓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促进中国工业的发展)。
23.【答案】(1)煤炭 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
(2)⑤ ④ ⑥ ②
【解析】略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源安全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国能源供需特点,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2《中国的能源安全》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2《中国的能源安全》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精品课堂检测,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