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1 电荷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1 电荷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电荷同步训练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电荷是看不见的,但能被验电器检测出来是否存在,普通验电器顶部装有一个金属球,金属球与金属杆相连,在金属杆的底部是两片很薄的金属片,当验电器不带电荷时,金属片自然下垂,当一个带电体接触到金属球时,电荷能沿着金属棒传递,金属片就带有电荷,由于同时带有同一种电荷,两金属片相互排斥而张开,不管被检验的物体带负电还是正电,验电器的金属片都会张开,因此,这种验电器( )
A.能用来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
B.不能用来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
C.不能用来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
D.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带电量
2.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摩擦后产生了新的电荷
B.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
C.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在秋冬的干燥天气里,当你在黑暗中脱下含腈纶材料的衣服时,会看到“闪光”,同时听到“啪啪”的声音,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现象B.接触起电现象
C.摩擦起电现象D.电荷中和现象
4.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枕形导体B端时,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枕形导体后,先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5.现在有一档科学探索的电视直播节目,很受欢迎.在某期节目里,一位少女站在绝缘平台上,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会看到她的头发慢慢竖起,如图所示,像是孔雀开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头发竖起是因为她身上带了静电
B.她只有带正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
C.她的头发慢慢竖起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
D.与电无关,这是她的特异功能
6.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带电荷可以是任意值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D.一个物体带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个电子的缘故
7.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现了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公元一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写下了“顿牟掇芥”.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与丝绸摩擦过后,玻璃带的是负电
B.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C.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是因为毛皮上的电子移动到橡胶棒上
D.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带上任意大小的电量
8.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B.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
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D.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
9.1910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 )
A.发现了中子B.发现了电子
C.测出了中子的质量D.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10.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
1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会使橡胶棒带负电.摩擦前后,毛皮上的电子个数将( )
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不变
12.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B.接触带电造成的
C.摩擦起电造成的D.感应起电造成的
13.人站在绝缘板上,手扶着起电机,头发竖起来,则头发带电的方式属于( )
A.摩擦起电B.接触起电
C.感应起电D.以上方式都不属于
14.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摩擦起电现象
B.电荷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感应起电现象
C.天空中云层的带电过程,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D.任何起电现象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15.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
A.-QB.QC.2QD.4Q
16.如图的装置叫做“雅各布天梯”,两个用金属丝弯成的电极A,B分别与起电机的正、负两极相连,金属丝电极上能够聚集大量的正、负电荷,正、负电荷通过电极间的空气放电,产生明亮的电弧,电弧随着热空气上升,就象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布梦中见到的天梯.在电极放电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得到的电荷数多于电极B失去的电荷数
B.电极A得到的电荷数等于电极B失去的电荷数
C.电极A得到的电荷数少于电极B失去的电荷数
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电极A,B得失电荷间的数量关系
17.A、B两物体均不带电,相互摩擦后A带负电荷,电荷量大小为Q,则B的带电情况是( )
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于Q
B.带正电荷,电荷量等于Q
C.带负电荷,电荷量大于Q
D.带负电荷,电荷量等于Q
18.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
B.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带负电,失去电子就一定带正电
C.摩擦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同种电荷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消失
19.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这是因为失去了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20.如图,把塑料匙在干燥的布上摩擦几下,然后去舀爆米花,爆米花就会到处乱蹦.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爆米花与带电的勺子接触,带同种电荷
B.爆米花与带电的勺子接触,带异种电荷
C.爆米花受到塑料匙的作用力而到处乱跳
D.爆米花带电后,因质量很小而到处乱跳
2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
23.如图,一对对置的枕形导体A和B分别安放在两根绝缘支柱上,AB彼此接触,操作如下:
第一步: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______(A或B)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出现正感应电荷;
第二步: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______(有或无)瞬间电流,撤走导线;
第三步:把A、B分开,再将物体C移去;
第四步: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______(有或无)瞬间电流。
参考答案
1.B
【详解】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故验电器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不能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只可以定性表物体带电量的多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电荷,只是电子发生转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衣时,外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属于摩擦起电;电荷放电,会“闪光”,发出啪啪声.故C正确,ABD错误.
4.A
【详解】
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枕形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故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大地上电子跑到导体上,将B端的正电荷中和,而A端所受的负电荷增大,所以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故B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由于感应起电,枕形导体带负电,而且A、B两端都带负电,所以两对金箔均张开,故C正确.选项C中A、B两端都带正电,两金箔都带正电.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5.A
【解析】
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金属球上的静电会传到她的身上,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就会竖起;无论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只要电荷量足够多,就会出现该现象,选项A正确B、D错误;电荷的传递是很快的,她的头发慢慢竖起,不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而是她身体上电荷的积累过程,选项C错误.
6.A
【详解】
A.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值,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密立根等科学家研究结果可知,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不连续的某些值.故B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是,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原来中性,失去电子后带正电.物体带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的电子,电子的数目为
个
即失去了个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A错误;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B错误;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是因为毛皮上的电子移动到橡胶棒上,C正确;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D错误;
8.D
【详解】
金属上正电荷只做无规则的热振动,不能发生移动,更不可能从一个球移动到另一个球.故AB错误.B球原来不带电,与A球接触后,由于A球上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电子从B球转移到A球上,原来中性的B球就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B带正电是由于B球上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的缘故.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
要知道金属是自由电子和金属正离子组成的,正离子只做热振动,不移动,而自由电子可以移动,这是接触带电的实质.
9.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有关知识,知道密立根根据该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解: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部分,比较简单,对于这部分知识,平时学习不可忽略,要不断积累和加强记忆.
10.C
【详解】
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所以M端带正电,N端带负电,MN两端的金箔都会张开,是感应起电现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1.B
【详解】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会使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从而橡胶棒的电子增多,显示负电。
故选B。
12.C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摩擦起电造成的,故选C
考点:考查摩擦起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常识问题
13.B
【详解】
一个带电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导体时,电荷会转移到那个导体上,使物体带电.这种起电方式叫接触起电。
故选B。
14.D
【详解】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存不变。电荷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起电现象,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导体与其相同的导体接触时,导体间会平分电荷,所以两导体接触后的总电荷量是5Q+(-Q)=4Q,再平分得2Q,这就是A和B导体所带的电荷量,选项C正确.
考点:接触带电的计算.
16.B
【详解】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所以在电极放电过程中,电极A得到的电荷数等于电极B失去的电荷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B
【解析】
试题分析:相互摩擦后A带负电荷,电荷量大小为Q,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得B的带电情况是带正电荷,电荷量等于Q.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考点:电荷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物体原来均不带电,相互摩擦后会带电,这就是摩擦起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在电子的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即正负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
18.AB
【详解】
A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故A正确;
B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带负电,失去电子就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摩擦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故C错误;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消失,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AB
19.BCD
【解析】
物体带电量总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不能是任意实数,所以A错;B对;元电荷e=1.6×10-19C是最小的电荷量,所以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CD正确;故答案选BCD.
思路分析:根据元电荷意义:表示最小的电量单位,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数值.
试题点评:考查对元电荷的理解,这是个易错点应重点记忆
20.ACD
【详解】
由于塑料与布摩擦后产生静电,而爆米花与勺子接触带电,故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B错误;
爆米花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受到塑料匙的作用力;故C正确;由于质量很小的爆米花受力后产生的加速度较大,故运动较为明显,因此会到处乱跳;故D正确;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注意会用所学过的物理规律解释相关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21.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详解】
[1][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2.正 负
【详解】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缺少电子带正电,丝绸有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因为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带上,毛皮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有多余电子带负电。
23.A 无 有
【详解】
[1][2][3]第一步: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 A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B出现正感应电荷;
第二步: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因为导体是等势体,导线中无瞬间电流;
第四步: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因为此时AB电势不等,有电势差,故导线中有瞬间电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1 电荷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电荷同步训练3,2×10﹣19CB.6,01,23,83,4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