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优秀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优秀同步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联:新冠无情,病毒时时伸魔掌
下联: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画皆以人重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卡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②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10.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若听茶声然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 杂然相许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段两处)(2分)
章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13.认真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项活动。
据报道,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洪耀明为了兑现之前与学生的承诺——“如果学生不在校园及其周边乱扔垃圾,就和小猪亲嘴”,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亲吻了一头小猪。有人把他亲吻小猪的视频和照片发到了网上,洪耀明随即被许多网友称赞为“中国好校长”,同时,也有人质疑洪耀明这么做是在作秀。
(1)某班围绕“洪耀明是不是‘中国好校长’”这一话题举行一次辩论会,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写一段辩论词。(要求结合材料,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内)(6分)
(2)请你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写个座右铭。(要求紧扣主题,起到激励的作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①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到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碗!”
②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那饭碗,越窑碗。”“你放在哪里?”“枕头边!”③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回去可以买,同样的!”“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碗是独一无二。“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④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⑤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⑥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碗,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⑦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⑧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⑨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⑩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我告诉了她。
⑪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⑫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⑬那时,那浮氽的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文有删改 )
14.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15.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16.请紧扣“醒”字,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4分)
17.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①段“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理解。(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1分)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示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很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称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而退,并留一书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容。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造得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8.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9.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21.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
1. 沁园春·雪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山舞银蛇 莽莽(mǎng) 折腰(zhé) 秦黄汉武
B.顿失涛涛 略输 (luè) 稍逊(xùn) 成吉思汗
C.江山多娇 今朝(zhā) 妖娆(rá) 原驰蜡象
D.一代天骄 分外(fēn) 风骚(sā) 数风流人物
答案:C【解析】A项,“秦黄”应为“秦皇”;B项,“涛涛”应为“滔滔”;“略”应读“lüè”;D项,“分外”中的“分”应读“fèn”。
2.文学常识填空。(2分)
“风骚”原指《 》 里的《 》 》和《 》中的《 》,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答案:诗经 国风 楚辞 离骚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答案:D【解析】“成吉思汗”是铁木真的尊号,中间不能停顿。
4.根据提示默写句子。(4分)
(1)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
(2)词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 , 。
答案:(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二、提升训练(10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C.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这其中有35%的人获得网络接入状况不理想。
D.《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答案:C【解析】A项,主谓不搭配,强度不能增加。B项,“完善”与“效率”不搭配。D项,主宾不搭配,“中国经济”不能是“地方”。
6.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
B.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比喻)
C.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通感)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答案:B【解析】句子表示猜测,不是比喻句。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此时一定在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地交谈着。
B.在婚姻、爱情和生活方面,“时尚奶奶”们将优雅与智慧融合在一起。
C.他头戴凤翅银盔、身穿鱼鳞细甲、手执滚金枪、腰悬竹节锏。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答案:B【解析】A项,并列状语用顿号。C项,并列谓语,所有顿号改为逗号。D项,并列词语后带语气词,前三个“啊”后面用逗号。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初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相识犹如昨天,回首过往,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句中成语运用恰当)
B.《社戏》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在平桥村的外婆家生活的真实故事。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D.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人们根据大雨、小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等来指导农事。
答案:C【解析】A项,成语运用失当,“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刻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B项,《社戏》是一篇小说,不是真实事件。D项,二十四节气中没有“大雨”“小雨”。
9.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人民共抗疫情。请你根据此内容写出下联。(2分)
上联:新冠无情,病毒时时伸魔掌
下联: 。
答案:示例:国人有志,神州处处显爱心(宽对即可)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画皆以人重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卡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②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10.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若听茶声然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 杂然相许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案:B【解析】A、C、D项中的“然”的意思是“……的样子”,B项中的“然”的意思是“这样”。
11.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段两处)(2分)
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答案: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解析】断句歌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考。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要研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答案:D【解析】“使颜鲁公书虽不工”中的“使”是“就算、即使”的意思,是假设。因此D错。
【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凭借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现在,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的好几倍;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的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唯独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工整,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不仅是书法。诗词与文章这类都是这样。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13.认真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项活动。
据报道,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洪耀明为了兑现之前与学生的承诺——“如果学生不在校园及其周边乱扔垃圾,就和小猪亲嘴”,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亲吻了一头小猪。有人把他亲吻小猪的视频和照片发到了网上,洪耀明随即被许多网友称赞为“中国好校长”,同时,也有人质疑洪耀明这么做是在作秀。
(1)某班围绕“洪耀明是不是‘中国好校长’”这一话题举行一次辩论会,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写一段辩论词。(要求结合材料,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内)(6分)
答案:(1)示例一:我认为洪耀明不愧为“中国好校长”。他的许诺,使学校及其周边卫生状况改善了;他亲小猪兑现了承诺,让学生信服。所以,我认为洪耀明是个管理有方、信守承诺的好校长。示例二:我认为洪耀明不是“中国好校长”。他作为一个副校长亲小猪,行为失态;他不是从源头上找原因,而是用打赌的教育方式,效果不会长久。所以,洪耀明这么做是在作秀。
(2)请你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写个座右铭。(要求紧扣主题,起到激励的作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示例一:诚信犹如宝石,是人生宝贵的财富。示例二:诚信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诚信是事业成功的阶梯,诚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示例三:同心共谱诚信乐章,携手齐建和谐社会。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①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到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碗!”
②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那饭碗,越窑碗。”“你放在哪里?”“枕头边!”③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回去可以买,同样的!”“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碗是独一无二。“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④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⑤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⑥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碗,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⑦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⑧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⑨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⑩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我告诉了她。
⑪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⑫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⑬那时,那浮氽的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文有删改 )
14.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答案:A.等碗B.得碗C.愉快D.失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情节,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把握情节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前后经过,不能丢点落项。把握人物情感,要注意抓住典型情节和细节,然后针对这些情节和细节分析:①人或物本身是什么心理情感。②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人)的情感态度。③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等的情感态度。④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宇宙的认识态度。⑤作者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句或议论句。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脱手落入水中的碗比作一片断梗的小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碗漂浮在水面上的景象,烘托出“我”目睹心爱之物得而复失的无助和心痛。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初中生常见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双关、反语。其中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效果是形象生动;夸张、反复、对比的效果是突出表现事物特点;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表现事物特点;对偶言简意丰,有文采;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双关含义深刻;反语,强化某种情感,或具有讽刺意味。无论何种修辞,都要写清楚内容上的效果,即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本题运用比喻的修辞,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6.请紧扣“醒”字,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案:“醒”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我呆呆地望着渐渐远去的碗的样子,表现出“我”沉浸在深深的不舍与失望中,难以自拔。
17.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①段“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母亲说的“这种事”是指在生活中总有美好的人或物会失去,这种事情很多,不必感伤,应以平常心对待。我们珍视的人或物也会有其他人爱惜,不必强求。母亲深谙世事,她所说的人生道理,年幼的“我”尚不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别把这些词的表面义理解透,整体思考句子的隐含义、比喻义、象征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能恰当组织语言的情况下,可按“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来写。
这句话是作者当时的疑问,表明他对母亲的话还是不理解,这是表面义。答题时要解释清楚母亲的话的深刻含义。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1分)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示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很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称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而退,并留一书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容。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造得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8.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案: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够”字展开论述,从写文章、说话逐渐深入到物质、权势和名誉方面论述什么是“够”,最后,在第⑦段总结全文: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19.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去掉。“往往”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犯事的几率高,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如果去掉,句子就成了“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过于绝对,表达意思不严密。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往往”是指每每,时常。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常要犯事的”。如果去掉,该句意思则变成了“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这样句子表达的意思就太过绝对,意思不严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答案:文章先从黄帝造“够”字的故事谈起,引出本文关于“够”的论题;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和说话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接着从写文章、说话过渡到物质、权位、名誉方面,并列举了范蠡、文种、王翦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什么是“够”;最后得出结论“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论证思路。首先给本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①段):由黄帝造“够”字的故事引出关于“够”的论题。第二部分(第②段-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说话和物质、权位、名誉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第三部分(第⑦段):得出中心论点: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知道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再根据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自己组织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即可。
21.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
答案:第⑥段;材料中张良与韩信的事例与第⑥段中范蠡和文种的事例类似,论证了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据。给出的材料对比论证了“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然后通读文章,分析段意明确第⑥段正是论述“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所以适宜放在第⑥段。情节
忘碗
。
。
失碗
我的心理变化
不妥协
懊悔
。
。
情节
忘碗
。
。
失碗
我的心理变化
不妥协
懊悔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课后复习题,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随堂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