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第1页
    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第2页
    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黑)
    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燃烧 B.纺纱织布 C.矿石粉碎 D.铁水铸锅
    2.(2分)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3.(2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稀有气体 B.CO2 C.O2 D.N2
    4.(2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蔬菜 B.羊肉
    C.米饭 D.牛油
    5.(2分)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需要施用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NO3 B.K2SO4 C.Ca(H2PO4)2 D.KNO3
    6.(2分)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7.(2分)“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8.(2分)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血浆7.35~7.45 B.胃液0.9~1.5
    C.胆汁7.1﹣7.3 D.胰液7.5﹣8.0
    9.(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的pH
    C.过滤 D.仪器的连接
    10.(2分)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2 C.+4 D.+5
    11.(2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12.(2分)元素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是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1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14.(2分)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5.(2分)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H2N2+H2O
    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16.(3分)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17.(3分)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b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18.(3分)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
    称取3g氯化钾固体溶于47mL水中
    B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反应
    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无色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的铁粉
    D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点燃
    A.A B.B C.C D.D
    19.(3分)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3分)下列说法和判断合理的是(  )
    ①用作消毒剂的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
    ②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固体,但还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氯化钾
    ③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
    ④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若A、B为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块状固体中的一种,当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固体有剩余,则被消耗完的固体为碳酸钙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1.(6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   ;②三个氧原子   ;③五个二氧化硫分子   ;④两个氢氧根离子   。
    (2)符号“3Ca2+”中的“3”表示   ,“2+”表示   。
    22.(7分)化学不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更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a.生石灰 b.金刚石 c.食盐 d.稀有气体。
    ①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 ②可用来做干燥剂的是   ;
    ③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④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   。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钙元素
    B.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
    D.微量元素钛、铝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3)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   ,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3.(7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5)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   。

    24.(8分)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近年来,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市街道垃圾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识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某品牌饮料的空易拉罐应收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③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甲、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若将甲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的表面有丙析出。由此推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B.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3+、Fe3+、NO3﹣
    C.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银、铜、铝
    D.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Al3+、Fe2+、Cu2+,可能有Ag+

    25.(5分)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   。
    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   (写出一个即可)。
    ③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②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
    ④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6.(9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若E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石蕊溶液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27.(7分)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 NaHCO3
    猜想三:含有   ;
    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实验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预设实验现象
    预设实验结论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猜想二不正确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三正确
    【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   。
    【实验反思与拓展】
    类比资料信息,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示:2Al+2NaOH+2H2O=2NaAlO2+3H2↑】

    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黑)
    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燃烧 B.纺纱织布 C.矿石粉碎 D.铁水铸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煤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纺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水铸锅只是铁状态和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各标志表示的意义回答本题。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能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常见标志的意义。
    3.(2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稀有气体 B.CO2 C.O2 D.N2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A、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
    D、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最多;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蔬菜 B.羊肉
    C.米饭 D.牛油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羊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牛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需要施用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NO3 B.K2SO4 C.Ca(H2PO4)2 D.KNO3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氮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6.(2分)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
    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2分)“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分析】“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不符合这一理念;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故符合这一理念;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可以有效的防止白色污染,故符合这一理念;
    D.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符合这一理念;
    故选:A。
    【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8.(2分)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血浆7.35~7.45 B.胃液0.9~1.5
    C.胆汁7.1﹣7.3 D.胰液7.5﹣8.0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据此解答。
    【解答】解: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
    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酸性,故正确;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
    D.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的pH
    C.过滤 D.仪器的连接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2分)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2 C.+4 D.+5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铝元素为+3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1.(2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扩大,故选项错误。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2分)元素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是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解答】解: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4.(2分)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2分)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H2N2+H2O
    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分析】根据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该反应中的一氧化氮和水属于氧化物,氨气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故错误;
    C.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3分)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解答】解: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故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3分)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b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X=40+5+16+15﹣5﹣30﹣26=15,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30﹣16):(26﹣15)=14: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3分)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
    称取3g氯化钾固体溶于47mL水中
    B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反应
    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无色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的铁粉
    D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点燃
    A.A B.B C.C D.D
    【分析】A、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合47mL),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显红色,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即说明发生了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C、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9.(3分)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小于40℃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
    ②小于40℃时或大于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升个时,溶解度都会减少,所以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故正确;
    ③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6g,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125g×20%=25g,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故正确;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3分)下列说法和判断合理的是(  )
    ①用作消毒剂的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
    ②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固体,但还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氯化钾
    ③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
    ④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若A、B为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块状固体中的一种,当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固体有剩余,则被消耗完的固体为碳酸钙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分析】①根据用作消毒剂的75%的医用酒精中的“75%”是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②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进行分析;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④根据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75%的医用酒精指的是75体积的乙醇和25体积的混合而成的溶液,故①正确;
    ②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指的是不能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故②正确;
    ③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分类为:2.2g×=0.6g,
    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0.2g;该气体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该气体可能是甲烷,故③错误;
    ④由于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故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1.(6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 Mg ;②三个氧原子 3O ;③五个二氧化硫分子 5SO2 ;④两个氢氧根离子 2OH﹣ 。
    (2)符号“3Ca2+”中的“3”表示 钙离子的个数为3 ,“2+”表示 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
    【分析】(1)①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解:(1)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②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氧原子表示为:3O。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2)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3Ca2+中的“3”表示钙离子的个数为3。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
    (1)①Mg;②3O;③5SO2;④2OH﹣;
    (2)钙离子的个数为3;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7分)化学不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更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a.生石灰 b.金刚石 c.食盐 d.稀有气体。
    ①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b ; ②可用来做干燥剂的是 a ;
    ③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c ; ④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 d 。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钙元素
    B.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
    D.微量元素钛、铝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3)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 天然气 ,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
    【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过量摄入碘元素的危害、人体所需的元素的摄入方法、微量元素等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三大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做干燥剂;③食盐具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④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
    (2)A.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氧元素,故说法错误。
    B.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说法正确。
    C.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故说法正确。
    D.钛、铝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故说法错误。
    (3)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故答案为:
    (1)①b;②a;③c;④d;
    (2)BC;
    (3)天然气;
    (4)清除可燃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7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等 。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② (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5)日常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 煮沸 。

    【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常见的水体污染的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5)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软化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玻璃管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节约用水的措施有:使用节水龙头,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等。
    (3)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均有利于防治水体污染;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水体和土壤。
    (4)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选项说法正确。
    (5)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
    (1)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2)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等;
    (3)②;
    (4)B;
    (5)肥皂水;煮沸。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结论、节约用水的措施、硬水和软水检验与软化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8分)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近年来,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市街道垃圾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识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铁质外筒或是铝合金内筒 (写出一种即可)。
    ②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 抗腐蚀性强  (写出一点即可)。某品牌饮料的空易拉罐应收入 可回收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③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甲、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若将甲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的表面有丙析出。由此推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甲>丙>乙 。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B.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3+、Fe3+、NO3﹣
    C.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银、铜、铝
    D.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Al3+、Fe2+、Cu2+,可能有Ag+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质外筒或是铝合金内筒,故填:铁质外筒或是铝合金内筒。
    ②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抗腐蚀性强;空易拉罐应收入可回收筒中,故填:抗腐蚀性强;可回收。
    ③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水和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
    (2)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甲、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弱;若将甲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甲的活动性强于丙,故由此推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故填:甲>丙>乙。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则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能与硝酸铜反应,不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A.若滤液为蓝色,则含有铜离子,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正确;
    B.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3+和Fe2+、NO3﹣,错误;
    C.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银,不一定含有铜,不会含有铝,错误;
    D.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Al3+、Fe2+,可能有Ag+和Cu2+,错误;
    故填:A。
    【点评】加强对金属的性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5分)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 CO 。
    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 CuO (写出一个即可)。
    ③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有 ①②③④ (填序号)。
    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②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
    ④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C俗称干冰则C是二氧化碳;BC的水溶液为蓝色,则是含有铜离子;根据常见的碱的溶解性结合碱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C是二氧化碳,故B是一氧化碳,B的化学式是CO,故填:CO。
    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故含有铜离子,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是氧化铜,故A的化学式是CuO,故填:CuO。
    ③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则C可能是氢氧化铜,则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僧催化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填:2NaOH+CuSO4═Cu(OH)2↓+Na2SO4。
    (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开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变,最后减少到一定程度不变;
    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正确,因为是硫酸溶液,二者不能共存;
    ②ab过程中沉淀不变,说明加入的盐酸与生成的可溶性碱反应,故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正确;
    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为不是生成的碳酸盐沉淀,故无气泡产生,正确;
    ④c点后溶液中含有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有盐酸与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盐,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故溶质不少于两种,正确;
    故填:①②③④。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6.(9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A和C (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若E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石蕊溶液 变红色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④ (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4)①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仪器①是试管;仪器②是锥形瓶。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C;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和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3)若E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灰水变浑浊,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石蕊溶液变红色,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说法正确。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故说法正确。
    ③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说法正确。
    ④丁实验开始时,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试管;锥形瓶;
    (2)A和C;2KMnO4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3)变红色;变浑浊;
    (4)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7分)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 NaHCO3
    猜想三:含有 NaOH ;
    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实验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预设实验现象
    预设实验结论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 正确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正确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酚酞 溶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三正确
    【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实验反思与拓展】
    类比资料信息,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NaOH═Na2CO3+H2O 。
    【分析】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 NaHCO3
    猜想三:含有NaOH
    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故填:NaOH。
    【实验方案设计】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序号
    实验步骤
    预设实验现象
    预设实验结论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正确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三正确
    【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实验反思与拓展】
    碳酸钠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53:9,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说明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NaOH═Na2CO3+H2O。
    故填:NaHCO3+NaOH═Na2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3 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示:2Al+2NaOH+2H2O=2NaAlO2+3H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氢气,所以可以求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看的,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3g+40g﹣42.7g=0.3g
    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80 6
    40gx 0.3g

    x=10%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3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与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幼儿及青少年缺氟可能会患, 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