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教案设计
展开课 题
13.2 内能
课型
周次
序号
教学
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5.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6.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教学
重点
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
难点
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课前导入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二、引领自学
1.结合大屏幕图片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
2.出示一组图片,说明分子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引导学生讨论形成内能概念。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3.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引导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有哪些影响因素.
4.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
三、探究展示
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根据这一事例请学生提出关于内能可以探究的问题
(1)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2)如何点燃火柴头?
(3)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2.通过以上实验,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哪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2.做功
四、引领点拨
想一想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热量?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
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演示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
实验时厚玻璃筒内放沾有乙醚的棉花,然后迅速向下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演示2:热功互换器实验
用饮料瓶自制的热功互换器演示实验(用打气筒向里面打气),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实验得出结论
1. 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
3.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屏幕小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
五、训练达标
1.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2.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3.锯木头时,对锯条 ,锯条的内能 ,温度升高。
4 .如上图所示,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 ,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
6“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六、总结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札记
板书
设计
13.2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教学
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巩固复习,新课引入,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巩固复习,新课引入,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ppt 3,ppt 4,ppt 5,ppt 6,ppt 7,ppt 8,ppt 9,ppt 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