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693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693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693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2.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3.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 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
C.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D. 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4.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 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 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 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7.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8.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
B. 风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9.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可燃物
B.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 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10.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 碳酸钙受热分解
C. 镁条溶于盐酸
D. 浓硫酸与水混合
11.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方法是(填序号) ( )
①开发氢能源;②植树造林;③带呼吸面具;④使用电动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 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 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13.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 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 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14.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5.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
A. Zn+H2SO4(稀)=ZnSO4+H2↑
B.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H2+CO
C. 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
D. 电解水:2H2O2H2↑+O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示例: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相同,但反应现象不同。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参照示例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不同,产物不同。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不同,产物不同。
(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说明反应物的____________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
17.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时的现象:
(1)写出甲烷爆炸时的化学表达式;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18.氢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研制成功,以乙醇(C2H6O)为燃料的汽车已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淮安市也有部分汽车改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
(1)乙醇属于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氢能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一例)。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棉布手帕浸泡在70%的酒精溶液中,手帕也带了一定量的水,当燃烧时手帕完好无损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不是魔术,这是科学道理,A错;酒精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几百度,火焰的温度高于棉布的着火点,B错;C是正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
2.【答案】A
【解析】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
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3.【答案】D
【解析】当煤气泄漏时,煤气会与空气充分接触,在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抽风机,接通电器会产生电火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D的做法是错误的。
4.【答案】D
【解析】A.对比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没燃烧,可证明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即燃烧也需要温度,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5.【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6.【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会放热,如燃烧放热,也有的会吸热,如在高温下赤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热量;B.不一定只有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如镁与盐酸反应也是放热的,等等;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吸热,有的放热,但也有的表现不明显;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是错误的,物理变化过程也可能产生热量,如摩擦生热。
7.【答案】A
【解析】A.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④中白磷燃烧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②④对比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B.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③中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燃烧,所以②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C.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③③中白磷也没燃烧,①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D.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①④对比不能充分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选择A。
8.【答案】A
【解析】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都是新能源。
9.【答案】D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是不会降低的,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0.【答案】B
【解析】A.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B.碳酸钙受热分解需要吸收热量;C.镁条溶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开发氢能源,使用电动车,这样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汽车尾。带呼吸面具只能减少污染空气对人的危害,并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2.【答案】D
【解析】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13.【答案】B
【解析】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
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
14.【答案】A
【解析】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随着时间、地点、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5.【答案】C
【解析】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消耗化学药品,既不经济又不节能,故A不正确;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需要高温,故不节约能源,故B不正确;
C.太阳光分解水不需要消耗地球能源,只需太阳光和催化剂即可,是最节约能源的方案,故C正确;
D.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故不是最节能的方案,故D不正确。
16.【答案】(1)反应物的用量 (2)反应条件 (3)接触面积
【解析】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说明反应物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说明不同的反应条件,导致的产物不同;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细铁丝(或铁粉) 与铁钉(或铁制燃烧匙)最大的不同是与空气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17.【答案】(1)CH4+O2CO2+2H2O (2)爆炸 (3)保持通风(或严禁烟火等)
【解析】(1)甲烷爆炸即甲烷燃烧,故化学表达式为:CH4+O2CO2+2H2O;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100%=14.3%在10%~15%之间,故点燃时的现象为爆炸;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故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保持通风(或严禁烟火等)。
18.【答案】(1)有机物 (2)CH4+ 2O2CO2+ 2H2O (3)制取成本高、储运困难等
【解析】(1)乙醇属于有机物;(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 2O2CO2+ 2H2O;(3)氢能源的推广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廉价地制取氢气,二是如何安全地贮存和运输氢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