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态变化拔高训练(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701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物态变化拔高训练(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701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物态变化拔高训练(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701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物态变化拔高训练(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瑞雪纷飞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3.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段不吸收热量4.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火焰的温度高B.蒸馒头是利用了液化放热现象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形成“白气”D.夏天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扇转动降低了室温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C.“窗花“是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固形成的,要放出热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6.炎炎夏日,江南第一古村—高椅古村是避暑纳凉、休闲度假、感受质朴民风的绝佳地方。村民纳凉时感觉凉快,是因为有风吹来,加快了汗液的蒸发。其实蒸发是(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7.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太阳出来,大雾散去B.从冰箱拿出来的茶叶变潮湿了C.春天来了,冰雪消融D.冬天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8.如图所示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9.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10.图甲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含热量增多C.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D.实验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11.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如图所示,实验l: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汽化后体积会膨胀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热膨胀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12.如图所示, 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二、填空题13.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图所示的纸锅,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水沸腾了,但纸锅却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才能沸腾,且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因为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着火点而不会燃烧。14.如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经历____________min。15.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支量程较大的水银温度计。同学们在给自制温度计标刻度时,先在玻璃管上画了100格均匀的刻度线,然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观察到水银柱液面在第25格处,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水银柱液面在第75格处。则这支自制温度计的测温范围是______。(已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水银的沸点是357℃,当时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16.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有一支没标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稳定时液柱的长度为10cm,当玻璃泡放入沸水中,稳定时液柱的长度为50cm,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每升高1℃,液柱的长度增加_____cm;当液柱高度稳定在18cm时,外界温度为_____℃。 三、简答题17.在厦门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贴着瓷砖的墙壁和地板都很潮湿甚至“冒汗”。(1)解释“汗”形成的原因。(2)提出一个防止室内“冒汗”的方法。18.如图,晴朗的夏天,刚从游泳池出来的人却感觉很冷,如果吹来一阵微风,会感觉更冷。你能解释原因吗?19.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20.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挡风车窗上出现自色的“哈气”,汽年司机怎样除掉“哈气”;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哈气”的形成和消除.21.茶叶要求在避光、干燥的条件下贮存,常温下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贮存少量茶叶的方法是:将茶叶包装好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样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两年之久).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22.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1.B【详解】A.春天,冰雪融化,固态冰雪变成液态水,这是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露水晶莹,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露水,这是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秋天,霜打枝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霜,这是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瑞雪纷飞,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雪,这是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因为体温计有“缩口”这一结构决定了体温计有“随高不随低”的特点,用示数为37.8℃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为37.8℃,说明乙的体温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7.8℃,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故选C。3.A【详解】A.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故B错误;C.如图所示使仰视,仰视读数偏小,故C错误;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A。4.B【详解】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故A错误;B.蒸馒头是利用了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蒸盖液化放热,上层的馒头会先熟,故B正确;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故C错误;D.夏天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扇转动加快了皮肤表面的水蒸气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B。5.B【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详解】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正确;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D.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首先要熟记物态变化的定义,解答时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对照定义找出正确答案。6.D【详解】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蒸发是吸热过程有致冷作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A.太阳出来,大雾散去,雾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是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从冰箱拿出来的茶叶变潮湿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茶叶表面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春天来了,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甲图线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熔化图线;而丙图线有一段放出热量而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凝固图线;乙图线是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属于非晶体的熔化图线;丁图线是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线,综合上述分析,B正确,ABC错误。
故选B。
9.D【详解】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故选D。10.C【详解】A.由图知,这种物体熔化时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它是晶体,熔点是80℃,故A错误;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但是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C.这种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熔化结束,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故C正确;D.由图可看出,该物体在固态和液态时,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但是升高的温度不同,所以,实验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故选C。11.D【详解】A.只做实验1时,气球膨胀,可能是酒精汽化变成了气态的酒精使得气球体积增大,也可能是空气遇热膨胀使得气球体积增大,所以,只做实验1不能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故A错误;B.实验2中,试管内只有空气,把试管压入开水中,试管内空气遇热膨胀,会使气球体积变大,不是空气汽化,故B错误;C.对比实验1和2可知,实验1中气球(即试管中装有酒精)的膨胀程度明显更大,说明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的汽化,故C错误;D.将试管从开水中取出,让试管充分冷却,实验1中的气态酒精会液化成液态的酒精,气球体积减小;实验2中,试管内的空气会遇冷收缩,体积变小,气球也会变瘪,故D正确。故选D。12.B【详解】A.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为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的熔点为0℃,故B符合题意;C.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4min完全熔化,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故C不符合题意;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13.吸收 不变 低于 【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盒没有燃烧。【详解】[1][2][3]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且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14.晶体 4 变大 变大 【详解】[1][2][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是晶体;熔化过程经历时间为8min-4min=4min。[4]由图可知,物质在液态时加热相同时间时温度变化较小,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变大。15.-39 ~ 150℃【详解】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此时温度为0℃,此时液柱在25格;当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沸水的温度中时,为100℃,此时在75格,一共50格,100℃,故分度值为若不考虑水银的凝固点,则按刻度最小的温度为但是由于水银的凝故点决定最低能测量的温度为-39℃,该温度即能测的最高温度为故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39 ~ 150℃。16.0.4 20 【详解】[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液柱的长度是1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液柱的长度是50cm,两者之间的液柱长度为l=50cm-10cm=40cm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液柱伸长是[2]当液柱高度稳定在18cm时,相对于0℃上升了18cm-10cm=8cm所以外界温度为17.(1)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室内冷的墙、地板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回南天气”紧闭门窗或开空调抽湿。【解析】(1)室内潮湿甚至“冒汗”,原因是厦门地处我国的南方,春季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墙壁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室内的墙壁和地板上造成的;(2)根据此现象属于液化现象,而液化满足的条件是水蒸气遇冷,因此防止室内“冒汗”的方法是可以减少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或降低水蒸气的温度;18.见解析【详解】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且液体表面上方的气流速度影响蒸发快慢;游泳的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沾有水,水蒸发会从皮肤上吸热导致体表温度降低,所以会感到有些凉;风一吹,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会感到更凉。19.见解析【详解】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
因为冰棍周围的空气遇冷收缩,密度变大,大于周围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20.见解析【分析】首先要根据生活经验确定题目中提到的白色的“哈气”是什么,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详解】“哈气”指的是车窗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为了使“哈气”汽化,同时避免水蒸气再发生液化,应该开热气吹向车窗,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吹热风时,加快了空气流动,同时升高了温度,所以小水珠能很很快蒸发(汽化),即消除了“哈气”.21.【解析】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以及常见的液化方式是降低温度. 2、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不能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因为茶叶从冰箱刚取出时,温度较低,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到茶叶液化,会使茶叶发潮.考点::液化现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22.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感到凉;因为在皮肤上擦酒精后,酒精会蒸发,蒸发的同时会吸收皮肤上的热量,所以会有一种凉的感觉.【解析】试题分析:蒸发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答: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感到凉;因为在皮肤上擦酒精后,酒精会蒸发,蒸发的同时会吸收皮肤上的热量,所以会有一种凉的感觉.【点评】主要考查了蒸发有制冷的作用,蒸发吸热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