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1页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2页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3页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4页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5页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6页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7页
    戴羽明:新编《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策略(21张)【课件4】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世界历史教学的特点,教学立意,历史教育的三个维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历史特点:主体在空间上的分散性,与主体间在进程上的整体性;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辩证关系。(学习世界历史的关键点)• 文化特点:需要跨文化理解,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很是久远,并 且差异太大,学生难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感知和思考。(例如:东西方的封建社会)• 认知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关联性思 考,形成整体性认识。(在认知特点上类似于从平面几何进阶到立体几 何。)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师对统编教材在使用中的基本感受
    • 1.内容多(知识的内容多,与初中的重复多);• 2.难度大(知识的内容跨度大,文字撰写的抽象语句多);• 3.课时少(每周两课时,个别地区和学校是3课时);• 4.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因素,中考因素)
    往届高中学生眼中的历史新教材
    • 1.变厚了;• 2.文字多了,图片多了,栏目形式多了;• 3.内容丰富了,视角多了,视野宽了;• 4.仍觉得可以内容再多一些,再细致一些,这样可读性就更强了。•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正文;导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思考点;史料阅读;历史纵横;探究拓展(问题探究,学习拓展);地图;插图;图片注解。• 13个模块。
    使用统编教材的高中生希望的历史课堂教学
    • 1.希望教师在课堂增加一些形象生动的史事陈述,增强历史的真实生动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能力。(教材抽象的文字较多,学 生不易理解)• 2.希望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基于教材,更多的指导学生使用教材。(不希望教师脱离教材,另外再讲一套内容。)• 3.希望教师充分运用地图,解读插图内容,拓展知识内容。(学生在世界史的学习时,时空关系容易错位,难以形成整体认知。)
    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 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
    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的认识历史,形成科学的、整体的社会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 思想立意: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立德树人。• 历史认识: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史学思想、时代观念。• 课标要求: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材内容:统编教材中的文字叙述都内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单元概述、学习聚焦),同时也内涵着最新的史学思想观点和史学研究方法。
    • 能力立意: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 基于历史时空纵横两个维度,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并认识历史,最终构建整体的 历史知识。• 纵向(历时性):从时间维度考察事物的历史性变化,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 趋势及其规律;横向(共时性):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系统研究影响事物 变化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阶能力培养目标:• 历史学科的元认知能力:掌握自主合理构建历史知识的策略方法。• 历史元认知能力水平的测量目标:能够根据新情境和新问题,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基于科学的理论方法,重构历史知识。• 例如:知识结构图,举一反三训练。
    本课主题: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历史认识:现象:古代文明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文明的交流(横向地域联系) 实质:古代不同地区文明,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纵向发展阶段)
    • 主题内容: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1.根据课程标准的方向性要求;• 2.根据教材呈现的历史内容、信息量及呈现方式;• 3.根据学情的实际能力水平,以及学校的办学环境条件。• 根据以上三个因素,基于历史教材(教科书、教师用书),筛选必要的史事内容和相关的历史材料。• 例如:P10,“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 它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 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帝国解 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 教学设计应遵循思想立意、能力立意和中心内容选择的思考顺序,如若颠倒, 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主题聚焦、思想散乱、知识碎片。思想立意能力立意中心内容• 教师的疑问:如果没有知识,怎么培养能力?(知识中心)
    转变知识观是打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一把钥匙!知识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结果。历史知识是人们对历史认识的结果。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心理内化的过程心里内化需要必要的环境氛围以辅助催化
    • 历史教学: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与认知规律)• 历史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 (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规定要求)• 历史学科:学科的属性特征。 (学科属性特征)
    • 三者是否有着完美的统一?•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将此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机整合。
    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基于统编教材的历史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依据教材地图与文字叙述,确认史事与地域空间的关系;梳理古代文明扩展与帝国崛起、扩张和衰亡的史实,了解不同地区间文明交流的表现。(现象分析)2. 梳理具体史事,分析古代帝国的区域性影响,理解古代文明扩展与帝国兴起对于不同文明交流之间的意义;归纳世界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概括世 界历史是从分散孤立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基本趋势。(历史理解) 3.依据史实,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物质基础与文明扩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世 界文明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历史解释)
    • 1.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史料与教材的关系• 3.史料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应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心智成长需求
    • 1. 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解构教师中心地位;• 2. 正确认识统编教材的价值功能,解构教材中心思想;• 3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对课标要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认识。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政权的建立,多部落混战,伊斯兰教建立,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统治,宗教上层封建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图片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手工业,商业的新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知行合一,明末李贽的思想,小说与戏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四单元第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x、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