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掌握秦统一全国的时间。
2、历史解释:掌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等历史概念。
3、史料实证:通过探究秦朝建立与灭亡的相关信息,理解秦朝统一的必然性、影响以及秦亡的原因
4、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
5、 家国情怀: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理解秦朝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秦皇帝制度和秦朝的中央官制及特点
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及内容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秦的统一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民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调胜弱,众者寡暴,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们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阻碍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1)客观条件
①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③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主观条件
①励精图治: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②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③策略得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
④嬴政个人:秦始皇的雄才伟略
2.统一过程:
(1)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策略,灭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控制
(3) 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
(4) 公元前214年,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灭六国后,秦王朝继续开疆拓土
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并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南征百越,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后,在岭南置郡(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经营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概念阐释: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嬴政兼采三皇五帝的名号“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1) 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
(3)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 三公九卿制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官职 | 职权 | 影响 |
丞相 |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三者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集权于皇帝 |
御史大夫 |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督百官 | |
太尉 | 管理全国军务 |
注意:秦王朝中央和地方均设军队,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证,虎符发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君权,太尉是虚职。
影响: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 郡县制
(1)设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地方官僚机构:在地方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有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3)影响:
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
②打破传统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③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西周分封制 | 秦朝郡县制 |
划分标准 |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在国家“大一统”的前提下,按地域划分 |
官员权利 | 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是典型的贵族政治 | 官吏由中央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是典型的官僚政治 |
与中央关系 |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
历史作用 | 西周分封制初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诸侯国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山阴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4.秦朝建立后推行巩固统一措施
(1)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
(2)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
(3)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4) 整顿社会风气
另外,秦王朝还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并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原先秦国的统治区域),整顿社会风俗
5.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战乱局面,符合历史潮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3)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4)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秦朝的暴政
1、阶级矛盾激化:
丰功伟绩的背后,是秦朝的民众的苦不堪言
当时秦总共人口2000万,除去妇孺老幼,就只剩下800多万,当时修筑长城的军队、戍卒以及犯人总共不下数百万人。
秦朝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巡游全国、封禅(兴师动众);求长生不老之术(花费巨额);修建阿房宫、骊山墓
(劳民伤财);焚书坑儒(思想专制,影响恶劣)。
2、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儒士四百六十馀人”的历史事件。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集权统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其手段极其残暴,虽暂时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政权的灭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秦朝暴政的突出表现之一。其实质是文化专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二)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1、陈胜、吴广起义
(1)背景: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律,不能如期翻到戍边地将被处死
(2)政权: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3)结果: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2、楚汉之争
(1)前206-202年楚汉战争。刘邦即位,建立汉朝,都长安,史称西汉
(2)楚汉之争是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斗争
刘邦最终取胜的原因:
刘邦重用人才,善于听取部下意见;项羽则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刘邦与民约法三章,收揽民心,又孤立项羽,调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项羽烧杀掳掠,大失民心
刘邦有富饶的关中地区作为根据地,而项羽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刘邦顺应秦王朝以来的统一形势;项羽企图倒退到秦以前的割据时代,大行分封政策,违背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高中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秦朝的暴政,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获奖教案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