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九_古代文化常识有答案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九_古代文化常识有答案第1页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九_古代文化常识有答案第2页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九_古代文化常识有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九_古代文化常识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九_古代文化常识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型,阅读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九 古代文化常识考点名片考点内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包括作家、作品、国别、朝代、风格流派、作品内容、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古代典籍知识、文物典故、朝代沿革、政治制度等。考查形式①单项客观选择题,夹杂在古文阅读题中出现。②主观表述题。结合名句名篇默写考查。趋势分析2018年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有可能单独设题或在文言文试题中设题考查。 一、基础题型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答案 D解析 “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答案 C解析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答案 A解析 “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答案 C解析 “在官府内闭门守孝”的说法错误。“丁忧”指遭父母之丧,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亲若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离职回到原籍守孝。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按照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服丧期满后才能复出做官。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答案 A解析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服”,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B.“赙助”,指赠助丧家的财物。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D.“门生”,汉人称亲受业者为门生,相传受业者为弟子。答案 D解析 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们求教,叫“乞言”。B.“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C.《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女聊斋志异》是他专写女性主人公的作品。D.“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答案 C解析 《女聊斋志异》不是蒲松龄的作品。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吊伐”指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B.“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立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人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C.《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D.“部伍”指部曲行伍,是军队的编制单位,泛指部队。答案 A解析 “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指抚慰百姓,讨伐有罪的人。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是黄帝与老子的并称,道家以黄、老为始祖,因此也称道家为黄老。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C.《礼记》,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其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D.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答案 B解析 “总角”指的是古人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呼人时类型比较多,可以直称姓名,也可以称字、号、谥号,还可以称籍贯、官职。如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字。B.“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王安石被称为荆国公。C.“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后人因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即用以指屈原。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答案 A解析 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官职。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播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C.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定;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答案 C解析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特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策、令、玺书、教、谕等。B.迟明,古代用于表示时辰的词语,意思是天亮得比较晚。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各时辰各有其名,诸如平明、质明、平旦、旦明、食时、晡时、黄昏、人定等。C.移,指调动官职,是平级调动。迁,也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右迁,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D.左右,是古今异义词,一般指侍从,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一句中的“左右”就是这个意思;现代汉语中,一般作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也可作实词讲,意思是支配,操纵。答案 B解析 迟明,表示时辰的词语,天将亮的时候,不是“天亮得比较晚”;也不是十二时辰之一。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甲科,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唐宋进士分甲乙科。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C.铁券,又称“铁契”,由古代皇帝颁赐功臣,世代可据此享受某种特权。D.兵部尚书,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答案 D解析 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呼一个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还可以兼称,“太宰文简公”就是兼称官职“太宰”与谥号“文简公”。B.“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还有一个意思是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C.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内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为外兄弟。D.“太守”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置“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隋初称“刺史”。《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答案 C解析 《仪礼·丧服》“舅之子”汉郑玄注:“内兄弟也。”《仪礼·士丧礼》:“外兄弟在其南南上。”郑玄注:“外兄弟,异姓有服者也。”孔颖达疏:“谓若舅之子、姑姊妹、从母之子等,皆是有服者也。”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接待外宾等事,长官称为吏部尚书。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答案 A解析 礼部的长官称为礼部尚书。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答案 B解析 “秩满”是任职期满之意。二、阅读题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8题。吴元,字君华。太平兴国八年,选尚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雍熙三年,有事北边,元表求试剧郡,命知郓州。逾年召入,寻知河阳。还朝,改鄯州观察使。特诏朝会序班次节度使,奉禄赐予悉增之。再知河阳。淳化五年,秋霖河溢,奔注沟洫,城垒将坏,元躬涉泥滓,督工补塞。民多构木树杪以避水,元命济以舟楫,设饼饵以食。时澶、陕悉罹水灾,元所部赖以获安。真宗即位,换安州观察使,俄知澶州。咸平三年,转运使刘锡上其治状,诏书嘉奖,迁宁国军留后、知定州。时王超、王继忠领兵逾唐河,与辽人战,元度其必败,乃急发州兵护河桥。既而超辈果败,辽人乘之,至桥,见阵兵甚盛,遂引去。考满,吏民诣阙贡马,疏其善政十事,愿借留树碑,表其德政。诏褒之。属岁旱,吏白召巫以土龙请雨。元曰:“巫本妖民,龙止兽也,安能格天?惟精诚可以动天。”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澍雨沾洽。景德三年代归,拜武胜军节度。出知潞州。初,并、代、泽、潞皆分辖戍卒,后并于太原。至是以元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元被疾卒,年五十。赠中书令,谥忠惠。子弟进秩者五人。五年,葬元,时上元欲观灯,帝为移次夕。性谨让,在藩镇有忧民心,待宾佐以礼。喜读《春秋左氏》,声色狗马,一不介意。所得禄赐,即给亲族孤贫者。将赴徐州,请对言:“臣族属至多,其堪禄仕者皆为表荐,余皆均奉赡之。”公主有乳媪,得入参宫禁,元虑其去后妄有请托,白上拒之。真宗深所嘉叹,于帝婿中独称其贤。及殁,甚悼惜之。(节选自《宋史·吴元传》)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B.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C.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D.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答案 B解析 “至是”,到这时,不能拆开,排除A、C两项;“遂分领七州军戎事”的主语为“元”,“委元专总之”的主语是朝廷,排除D项。18.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的封号,公主封号命名常用封国名、郡县名和褒义词。B.河阳指黄河北岸某地区,古代的“河”多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C.上元本指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D.《春秋左氏》即《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答案 A解析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封号。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参考译文:吴元字君华。太平兴国八年,被选中与宋太宗的第四个女儿蔡国公主成亲。雍熙三年,北边有战事,元上表请求任用为剧郡郡守,令他掌管了郓州。第二年命他入朝,不久又掌管河阳。回到朝廷,改任鄯州观察使。又特别诏令他为朝会上排列官员位次的节度使,俸禄赐予全部增加。再次任河阳知州。淳化五年,秋雨不止,河流涨水,奔流注入沟渠,城池营垒将要被毁坏,元亲自踏入(进入)泥渣,督促工匠填补堵塞。百姓多在树梢上架木造屋来避水,元命令用船载他们渡水,安排饼子给他们吃。当时澶、陕二地都遭受水灾。元所管辖的地方依赖他都获得了安宁。宋真宗即位,(元)改任安州观察使,不久掌管澶州。咸平三年,转运使刘锡把元施政的成绩上奏给朝廷,皇帝下诏书嘉奖元,他升为宁国军留后,掌管定州。当时王超、王继忠带兵越过唐河,和辽人作战,元估计他们必定失败,于是紧急调发定州军队保护河桥。不久,王超那些人果然失败,辽人乘胜到了桥边,见到当地的宋军布置了很多士兵,就率军退回了。任朝(考核期)已满,官民们到朝廷进贡马,上疏他良好政绩的十件事,希望继续留用他,为他树碑,表彰他的德政。皇帝下诏褒奖了他。恰好这一年大旱,官吏告诉他要叫巫师用土龙求雨。元说:“巫师本是妖民,龙只是兽,哪里能够推究天意?只有用至诚可以来打动天。”于是集结道士设祭坛,清洁斋戒三天,经百拜祈祷,下了及时雨,且雨水充沛。景德三年别人代任回朝,被授予武胜军节度。又外调掌管潞州。起初,并、代、泽、潞等州都分管辖戍边士卒,后来全归并太原。到这时,因元镇守此镇,就分管七州军戎事,委派元专权总揽军事。皇帝到东边泰山封禅,他上表请求随从,命令他祭祀青帝。礼完,他被加官检校太傅、掌管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元遭遇疾病死去,年五十。赠官中书令,谥号忠惠。子弟中晋升官职,增加俸禄的人五个。(景德)五年,安葬元,当时元宵节要观灯,皇帝为此移到了第二天晚上。性情谨慎谦让,在藩镇时有忧民之心,以礼对待手下的谋士属官。他喜读《春秋左氏》,声色狗马,全不在意。所得的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家族中孤苦贫寒的人。将要到徐州时,请求说:“我的同族亲属很多,那些能够拿俸禄当官的都被上表推荐了,其余的都由我侍奉赡养他们。”公主有个乳母,能够进入皇宫参见皇帝妃子等,元怕她离开后会随意请求,告诉皇上拒绝她。真宗对他很赞赏,在帝婿中唯独称他贤能。等到他死了,很是痛惜深切悼念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为吏。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答案 D解析 由句意可知,“三月始得就田”的主语不是“使臣”,排除A、B。“三月就田”“七月刈草”对应,不可拆分,排除C项,故答案为D。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B.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答案 B解析 元朝以后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参考译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晋升为吏科右给事中,因受牵连获罪被贬谪到交为小吏。仁宗即位,才召入朝中为御史。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与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居留十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晋级一等。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时,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三分之一的大同居民为兵员,亨信上奏制止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当时皇上派遣官员测量两镇军田,一军八十亩以外,都征税五升。罗亨信说:“文皇帝时,诏令边防军队尽力垦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如今为何忽然采取这一举措呢?塞上各支军队,防卫边疆劳苦,没有其他生计,只有从事田耕。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开次割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人民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专注于收粮食,不知道民心不稳定,即使有粮食,边关谁来守?”皇帝采纳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来防备。不这样做,恐怕贻留大患。”兵部议论,废置不用。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争而出。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人杀头。”又与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们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徘徊一会离开了。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各城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正在那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戴头盔之处,头发全秃光。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已经七十四岁了,他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回去八年后,死在家中。 

    相关试卷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三十_字形有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三十_字形有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二十_小说的环境有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二十_小说的环境有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四段,营造了一种阴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三十一_标点符号有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_考点三十一_标点符号有答案,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