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析,主干知识点梳理,典题解析,课堂练习,能力提高,课后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武陟县阳城一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并能够
阅读和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示意图。学会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大气环流 成因:
意义:
假设条件:
形成 过程:先是赤道与极地间的 ,再是 ,最后近地面形成了 个气
压带和 个风带。
移动:随 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 移,冬季 移。
成因: 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中心 表现:
季风: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影响因素: 、 、 、 、 等。
三、典题解析
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
A处的气压名称 ,气候类型是 。
(2)图中B盛行 季风,附近洋流
名称为 。
(3)图中C处盛行 季风,此时洋
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看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和风向箭头,以此来确定月份和相应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并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风从印度洋、太平洋向大陆吹,可以判断出该图表示的是7月份。再从印度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海水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向东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亚吹东南季风,附近为日本暖流。
答案:(1)7月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 日本暖流
(3)西南 顺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5)因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其热力差异明显,季风环流最典型。
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圈环流图是解题关键。
答案:A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
2、当地球公转至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时( )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亚洲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D、印度盛行东北季风
3、假设黄赤交角为0°,下列气候类型不存在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昼短夜长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5、有关右图所含地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
B、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正强
C、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
6、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 B、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海洋冷高压切断
C、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D、南半球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7、图所示为等压线图,a、b、c代表各线的值,其中a>b>c,若图中所示为北半球等压线,则甲乙两地风向和风力相比正确的是( )
①甲处盛行偏北风 ②乙处盛行偏北风
③甲处盛行偏南风 ④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⑤甲处风力小于乙处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8、读我国福建某地等压面示意图,当图中高压强盛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里斯本正受到寒潮的袭击
B、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频繁
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D、孟买进入多雨季节
读右图,回答9-10题;
9、下面的四幅图中,与右图中甲地
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
10、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
11、下列地区中,气候较为湿润的是( )
①信风带的大洋东岸 ②信风带的大洋西岸
③西风带的大陆东岸 ④西风带的大陆西岸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读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的气压中心叫做 ;该气压区域形成的气流运动形式叫做 。
(2)图中以B为中心的气压区域叫做 ,它属于被分裂为块状的某气压带,该气压带叫做 。
(3)请在图中标出甲地的风向;此时甲地盛行的气团叫做 ,在该气团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这个时期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2、读图回答:
(1)气候类型:甲 气候,
乙 气候。
(2)甲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夏季
,冬季 。
(3)乙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形成原因是 ,气候特点是 。
五、能力提高
1、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2)下列是图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1)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
(2)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上,且达到强盛之时,下列错误的是( )
A、我国北方农村正值使用沼气的最佳季节 B、开普敦是多雨季节
C、南美洲温带森林枝叶繁茂时节 D、日地距离大于150 000 000km
3.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
图12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用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
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4.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5.该实验模拟在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6.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埃及的亚历山在、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
7.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线与降水量柱
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
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气温曲线 与降水量 柱状图 | ||||
城市名称 |
|
|
|
|
8.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隆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
异,并分析其原因。
。
六、课后学习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析,主干知识点梳理,典题解析,课堂练习,能力提高,课后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析,典题解析,课堂练习,能力提升,课后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和考点,主干知识梳理,典型例题解析,达标训练,能力提高,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