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
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即可使大气中的CO2维持稳定
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3.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无机环境中的C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为光合作用
C.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CO2过多,导致温室效应
D.植物枝叶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后其中的一些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物质循环的一部分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代表生产者,5主要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
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推动物质循环
5.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通过细胞呼吸回归无机环境 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地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
B.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C.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7.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为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重要途径之一
D.图中③④过程中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10.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D.流入到狐狸体内
11.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
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狐狸捕食一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
12.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c+d B.a>b+c
C.a1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能量关系看①=②+⑤
B.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14.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A.①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
15.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16.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分别为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光合作用,而返回大气中时除通过呼吸作用外,还应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的燃烧。近年来由于汽车、工厂的快速发展,已使大气中CO2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出现。
2.
【答案】B
【解析】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而生物体内的含碳有机物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CO2,再回到无机环境。
3.
【答案】A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4.
【答案】C
【解析】首先需要确定这四种成分,根据双箭头5和6,可以判断1、4分别为生产者与二氧化碳库。然后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箭头指向分解者,确定3为分解者。碳元素在1和4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的;1、2、3之间是以有机碳的形式传递的。1是生产者,所含有的有机物最多。
5.
【答案】B
【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碳元素通过生产者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均能进入生物群落,而碳元素返回到大气中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以CO2的形式而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6.
【答案】B
【解析】人口剧增,呼出的CO2中“碳”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不会使CO2有太多增多,而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储存了几亿年的碳在短时间内以CO2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破坏了碳平衡,使CO2浓度增高。
7.
【答案】D
【解析】与大气中CO2有双向关系的为生产者(B),而B、C共同指向的(A)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③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返回大气的过程,⑥过程为化学燃料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⑤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疏松土壤能提供充足的O2会促进此过程。
8.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箭头指向可知,乙为生产者、丙、丁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过程①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②是呼吸作用,乙→丙→丁是通过捕食关系联系起来的,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大气中CO2的来源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燃烧。丙的无氧呼吸一般不产生CO2。
9.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B、D仅仅是能量流动的一个方面。
10.
【答案】B
【解析】每一个营养级中所同化的能量为本营养级的总能量,而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的能量。
11.
【答案】B
【解析】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兔子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能量金字塔描述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单个个体。
12.
【答案】B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生物成分,不包括分解者,所以有a>b+c。
13.
【答案】D
【解析】①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它包括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⑤(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和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⑥中部分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是食物残渣,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少。
14.
【答案】C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
15.
【答案】D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16.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
(2)同化固定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堂检测,共5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群落的演替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群落的演替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