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742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742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742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21 文言文二则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1 文言文二则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件 3:课题,课件 4,课件 6,课件 7,课件 8,作者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 文言文二则 , ,
、
, ,。 ”,
声。……)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板书:死 绝 弦 )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期两人的默契程度,通)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赞美作对比,知道只有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成为知音。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 出示俞伯牙悼念锺子期的一首短歌,教师配乐朗诵。学生从歌词中可以感受到俞伯牙对锺子期的深切怀念,对“知音”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 4】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 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师生分角色读。引导背诵。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
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巍巍乎若太山。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答案】一、1.A 2.B 3.D 4.C二、1.像大山一样高峻。 2.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三、1.不是,俞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 2.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导入( )分钟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板书课 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
思呢?(“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 6】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他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课件 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 厘米,横 40.8 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⑵这幅画上是什么?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 出示戴嵩和《斗牛图》的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画家和作品的地位,为下一步表现牧童的大胆行为蓄势,能更好地表现中心。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环节要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 (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顺,并且读出节奏,实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 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 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新课教学( )分钟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 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
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板书:戴嵩《牛》)出示课文大意:【课件 8】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 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板书:杜处士 好 锦囊玉轴)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画上是斗牛。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 学生思考后回答 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 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 然显现,可谓水到渠 成。,
之处。谁这么大胆? 一位牧童!戴嵩的画错在哪儿?“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板书:牧童 笑 掉尾而斗)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内容伯牙鼓琴伯牙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绝弦千古知音锺子期听 巍巍 汤汤 死 书戴嵩画牛杜处士 好 锦囊玉轴戴嵩 《牛》牧童 笑 掉尾而斗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1.蜀中有杜处.( )士,好.( )书画,所宝以百数.( )。
2.牛斗.( ),力在角.(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所宝以百数。 2.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一、1.chǔ hào shǔ 2.dòu jiǎo二、1.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2.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三、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二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 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很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要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 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这样,以后对孩子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 B.脚 C.值得伯牙破琴绝.弦。( )A.断 B.尽,穷尽 C.极,极端的 D.一定的,肯定的3.今乃掉.尾而斗。( )A.减损,消失 B.摇摆 C.遗失,遗漏 D.落下阅读能力大提升二、读《文言文二则》,选择正确答案。俞伯牙和锺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牧童比画家聪明。
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思维创新大拓展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
参考答案一、1.C 2.A 3.B 二、1.C 2.A三、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7 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检查预习,纠正指导,理清段落,概括大意,朗读课文,体会心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3 桥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拓展延伸,看拼音写词语,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8* 灯光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读课文,认知文本,聚焦“灯光”,理解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