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第四课时教案
展开提示: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在溶液中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液的性质是透明、均一、稳定,能透过滤纸。
2.何谓悬浊液、乳浊液?它们的性质与溶液是否相同?
提示:(1)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其性质是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不能透过滤纸。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其性质同悬浊液。
[新知探究]
探究1 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从物质的状态来分,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分散剂: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
(2)分类: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来分类,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探究2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1)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通常利用这种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②胶体的吸附作用:
胶粒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2)胶体的应用:
某些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用作自来水的净水剂,原因是这些物质在水中可产生Al(OH)3或Fe(OH)3胶体,能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沉降。
[必记结论]
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
[成功体验]
1.连连看。
Ⅰ.胶体 a.食盐水
b.泥水
Ⅱ.浊液 c.油水
d.雾
Ⅲ.溶液 e.有色玻璃
答案:Ⅰ—d、e Ⅱ—b、c Ⅲ—a
2.[双选](好题共享·选自人教版教材P29·T6)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溶液 B.Fe(OH)3胶体
C.盐酸 D.稀豆浆
解析:选B、D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稀豆浆二者属于胶体。
[新知探究]
探究1 电解质、非电解质及电解质的电离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②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2)电解质的电离:
①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②表示:电离方程式。
H2SO4:H2SO4===2H++SOeq \\al(2-,4);
KOH:KOH===K++OH-;
NH4Cl:NH4Cl===NHeq \\al(+,4)+Cl-。
探究2 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必记结论]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2.正确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非电解质≠不是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SO3溶于水所得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与水反应生成H2SO4的电离,而不是SO3本身电离,H2SO4是电解质,SO3是非电解质。
(3)根据Na2O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够导电不能确定Na2O是电解质,因为起导电作用的是Na2O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Na2O是电解质,这是由于它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的Na+和O2-,能够导电。
[成功体验]
3.(好题共享·选自人教版教材P33·T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OH B.H2SO4
C.蔗糖 D.NaCl
解析:选C NaOH、H2SO4、NaCl分别属于碱、酸、盐,都为电解质,蔗糖不论是熔融状态还是其水溶液都不导电,故蔗糖为非电解质。
4.(好题共享·选自人教版教材P34·T11)金属也能够导电,金属是电解质吗?
答案:金属不是电解质,因金属属于单质,而电解质属于化合物。
———————————————[关键语句小结]———————————————
1.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称为分散系。
2.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其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为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和吸附性。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5.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而多数非金属氧化物、NH3、蔗糖、酒精等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例1]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1 nm=10-9 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该分散系不稳定
解析:选B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胶体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D错误。
(1)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有无丁达尔现象,但丁达尔现象可用来鉴别胶体。
1.(2016·天津五区县测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含0.1 m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0.1 ml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解析:选C A项,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错误;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少量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含0.1 m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远小于0.1 ml,错误;C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正确;D项,通过丁达尔现象来区别溶液和胶体,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错误。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状态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解析:选D 硫酸钡不溶于水,并不代表它绝对不溶,只要溶解的那部分硫酸钡能电离出离子,就应为电解质,A不正确;H2CO3在水中有微弱的电离,而不是CO2的电离,B不正确;磷酸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当然也不能导电,C不正确。
多数酸本身不导电,因其多数由分子构成,不存在离子;而绝大多数盐属于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如BaSO4、AgCl等虽难溶,但仍为电解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钾均不导电,故HCl和KCl皆为非电解质
B.NH3、SO2水溶液都能导电,故二者均为电解质
C.铜和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蔗糖、乙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解析:选D 只要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钾虽不能导电,但其水溶液能导电,故HCl、KCl是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D正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溶质,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发生电离的是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产物而不是化合物本身,这样的化合物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对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故C错误。
[例3] [双选]下面是几种物质在水中电离时的电离方程式,其中错误的是( )
A.NaHCO3===Na++H++COeq \\al(2-,3)
B.NaHSO4===Na++H++SOeq \\al(2-,4)
C.BaCl2===Ba2++Cleq \\al(-,2)
D.Na2SO4===2Na++SOeq \\al(2-,4)
解析:选A、C 由于H2SO4是强酸,能一步完全电离,而H2CO3为弱酸,故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HCO3===Na++HCOeq \\al(-,3),C项中Cleq \\al(-,2)应写为2Cl-,故选A、C。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①原子团(如OH-、SOeq \\al(2-,4)、NOeq \\al(-,3)等)一般不能拆开;②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此化合物中所显示的化合价,但正、负号应写在电荷数字的后面;③将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的右下角数字改成右边离子符号前的计量数而表示离子的个数;④右边的原子团不用括号;⑤在电离方程式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应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3.(好题共享·选自人教版教材P34·T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a2SO4===2Na++SOeq \\al(-2,4)
B.Ba(OH)2===Ba2++OHeq \\al(-,2)
C.Al2(SO4)3===2Al3++3SOeq \\al(2-,4)
D.Ca(NO3)2===Ca2++2(NO3)2-
解析:选C A项正确写法为Na2SO4===2Na++SOeq \\al(2-,4);B项应为:Ba(OH)2===Ba2++
2OH-;D项应为Ca(NO3)2===Ca2++2NOeq \\al(-,3)。
[课堂双基落实]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解析:选B 食盐、蔗糖易溶于水,植物油易溶于汽油,所以A、C、D可制得溶液,而泥土与水形成浊液。
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加工到纳米级(直径为1~100 nm,1 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浊液
解析:选C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C项符合要求。
3.山东生活电视台曾对“假香油”进行了曝光,不法商人用“香油香精”和色素分散到色拉油中就制成香油。这种香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棉籽酚,与真香油无论从色、味等方面都很难辨认,但“假香油”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可借此进行“真”“假”香油的鉴别。对“假香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假香油”系均一、澄清的分散系
B.该“假香油”中的分散质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该“假香油”属于不稳定的分散系
D.“假香油”是纯净物
解析:选A 依据题意,“假香油”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说明该“假香油”属于胶体,属于混合物,它应具有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它是一种较稳定的分散系,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4.[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凡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固体氯化钠不导电,熔融态的氯化钠可以导电
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解析:选C、D 电离不需要电流,A错;NaHSO4溶于水后电离出H+,NaHSO4===
Na++H++SOeq \\al(2-,4),但NaHSO4不是酸,B错;NaCl为电解质,熔融态可以导电,但固态时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C正确;HCl溶于水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Cl-,可以导电,但液态HCl不电离,故不导电,D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D.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解析:选A 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能否电离出离子划分的,不是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性划分的,B项错;氧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Na2O、CaO等;有的不是电解质,如CO2、SO2等,C项错;氢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HCl、HF等;有的不是电解质,如CH4、NH3等,D项错。
6.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酸、碱、盐分类,其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
解析:(1)书写电离方程式时注意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2)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结合(1)问中的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种类,即能解答。
答案:(1)HNO3===H++NOeq \\al(-,3)
Ba(OH)2===Ba2++2OH-
NH4HSO4===NHeq \\al(+,4)+H++SOeq \\al(2-,4)
K2CO3===2K++COeq \\al(2-,3)
Fe2(SO4)3===2Fe3++3SOeq \\al(2-,4)
(2)HNO3 Ba(OH)2 NH4HSO4、K2CO3、Fe2(SO4)3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a href="/hx/tb_c40024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与素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 2课时打包):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 2课时打包),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2Word版含解析docx、2020-2021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1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1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1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