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5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
展开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来考查,全国卷的题干表述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一、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2.每个选项都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的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那部分文字。
二、洞悉概括分析题七大设误角度概括分析题的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多从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语、添加内容、关系和增删词语等七大方面设误。比对法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正确选项。
文言文阅读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文章,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外,还会涉及另一些人物。因此命题者往往将“彼”偷换成“此”,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同时还会设置无中生有的陷阱,即文中的人物并无此思想行为,而选项中却设置成有此思想行为。
【应用体验】[原文](2020·浙江卷)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问题选项]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比对辨误]“评价司马迁……如同庙堂礼器”错,由原文可知,“因触犯君主……理想郁结于心”说的是司马迁,“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说的是韩愈。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弄错。因此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应用体验】[原文](2020·全国卷Ⅰ)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问题选项]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积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比对辨误]选项中的“同时又积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误,由原文“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知,积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是苏轼到杭州后第二年春天做的事。
命题者故意将这一地点发生的事情换成另一地点。所以要注意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以防掉进地点暗换的陷阱。
【应用体验】[原文](2018·全国卷Ⅰ)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问题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比对辨误]选项中的“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为“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所以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应用体验】[原文](2020·全国卷Ⅱ)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问题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比对辨误]选项中“金人前来归顺”错,原文“金人来归燕”的意思是金人来朝归还燕地。故选项曲解文意。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应用体验】[原文](2017·全国卷Ⅱ)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问题选项]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比对辨误]此选项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有误。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说“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命题者常常故意把事件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颠倒,或者强加某种关系来设置错误选项,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应用体验】[原文](2019·浙江卷)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①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注】①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犹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
[问题选项]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比对辨误]选项中“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间的因果关系错,从原文“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可知,宗臣之所以对他们两人表示不屑,不是因为两人达不到这样的境界,而是因为两人“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好”,选项改变了因果关系。故选项表述错误。
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完整等陷阱。
【应用体验】[原文]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问题选项]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比对辨误]此选项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根据原文“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等可知,白居易潜心佛道是在仕途失意之后,并非“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2020·全国卷Ⅲ)阅读文言文(见P229“例·关键能力”),完成后面的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解题指导】第一步: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文章为《晋书》中关于王彪的传记,主要记叙了王彪之的生平事迹。第二步: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都不能遗漏。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第三步:比对选项,回归文本。将选项所表述的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看能否找到信息源或者根据,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再核查表述的内容与原文是否完全相符。C项中的“朝政因此恢复”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朝廷从之”。【参考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介子主动请缨。他认为龟兹和楼兰国杀害汉朝使者,有损大汉的威严,故在元凤年间以骏马监的身份主动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B.傅介子善于辞令。到了楼兰,他根据已存在的具体事实,严厉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去拦截和杀害汉朝使者,结果楼兰王只好谢罪,表示顺服。
C.傅介子忠于朝廷。路过龟兹时,他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毫无防范心理,于是请求前往刺杀,以此举展示国威,也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忠心。D.傅介子有智有勇。他依次策划了秘密会谈、设计诱惑和实施刺杀三个阶段的行动,楼兰刺杀全过程表现了他的智慧与胆识。【答案】D 【解析】刺杀的三个阶段,首先是“设计诱惑”,然后是“秘密会谈”,最后是“实施刺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介子出使楼兰和龟兹,义正词严,以罪责问,其凛然正气慑服了两国王,两国王都表示认罪归服。B.傅介子因为率出使的随从在楼兰杀了匈奴使者,所以返回国都后,皇帝下诏拜他为中郎,并提升他为平乐监。C.傅介子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使楼兰王安归来见,与其饮酒至醉,借机引其入帐,让事先埋伏的壮士杀死了安归。D.傅介子带着安归的人头回到朝廷,文武百官都称赞他立下了大功,汉昭帝下诏表彰其功绩,加封他为义阳侯。
【答案】B 【解析】“杀匈奴使者”是在龟兹,而非楼兰。
【参考译文】傅介子,是北地郡人,因参军当了官。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记录在《西域传》里。元凤年间,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大军就要到来,大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他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授予介子中郎的官职,晋升他为平乐监。
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他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喜欢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装带领士兵离去,在西面的边界停了下来,派译官回去,并对他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丝绸,前往赏赐各个国家,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楼兰)到西边的国家去了。”
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介子与他坐着饮酒,陈列那些财物给他看。等到楼兰王和他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谈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介子进到帐篷里,让其他人退避,二人单独讲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两把剑穿透身体,在前胸叉起来,楼兰王立刻死了,那些贵人和身边侍从都逃散了。傅介子告谕他们:“楼兰王背叛汉朝有罪,天子派我来杀楼兰王,应该改立从前在汉朝做质子的太子。汉兵马上就要到了,不要轻举妄动,一动,就会灭了你们的国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6文言文概括分析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6文言文概括分析题PPT课件,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6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6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5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5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人物角度设误,从时间角度设误,从地点角度设误,从关键词语角度设误,从添加内容角度设误,从关系角度设误,从增删词语角度设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