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教科版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教科版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则速度大小(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2某同学放学后慢跑回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2m/s,后半程加快步伐,平均速度为3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2.2m/s B2.3m/s C2.4m/s D2.5m/s3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风驰电掣 D姗姗来迟4下面给出的几个选项都是围绕与运动快慢有关的说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在千米/小时和米/秒这两个速度单位中,千米/小时的单位比较大B某同学投掷铅球的成绩为8.24米,即铅球的运动路程为8.24C一个运动物体,在第一次10秒内走4米,在第二次5秒内走2米,在第三次15秒内走6米,据此不能肯定此物体一定是作了匀速直线运动D一列长200米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6700米的隧道,用了6.9分钟,问此火车经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为100/5由公式可得(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大C一切运动的物体速度都保持不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 B43 C121 D1127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2m/s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丁9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PQ间的距离为s,则(  )Avv16m Bvv24mCvv16m Dvv24m10用公式及其变形式描述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B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C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11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它们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甲先出发。下列关于图像中包含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做变速运动 B甲、乙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C甲、乙经过一定时间后一定相遇 D甲的速度越来越大,乙的速度不变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乙运动时间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A31 B53 C59 D9513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A甲车先到达 B乙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14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秒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C点到E点共运动了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C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15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上,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3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2.7km,则=______m/s,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______16小红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红前50m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m/s。小红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17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______,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运动。18表是简化的2020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km/h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里程/km北京南064306430济南西08370841406曲阜东0913 535  三、简答题19.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20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1)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请写出计算过程)21小明通过学习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他在家中发现:妈妈在腌萝卜时,萝卜片过较长一段时间才会变咸,而把同样大的萝卜片放在锅中炒,放上盐.只要很短时间萝卜片就咸了.你认为小明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道理吗?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22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坐,舟行人不觉,其中舟行人不觉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人不觉这一现象。23白天在公路上行走,很容易发现公路上的汽车是运动的;在漆黑的夜晚,虽然亮着车灯,你却很难判断迎面亮灯的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请解释白天和夜晚出现这种情况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1C【详解】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则猎豹的速度为40m/s;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褐海燕的速度为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则褐海燕的速度最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详解】设全程为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B【详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中“离弦之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而“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但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很好的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科渗透的思想。4C【详解】A.速度的单位之间的关系:1m/s=3.6km/h,故米/秒的单位比较大,故A错误;B.铅球出手后做的是曲线运动,成绩指的是水平方向的距离,故B错误;C.一个运动物体,在第一次10秒内走4米,在第二次5秒内走2米,在第三次15秒内走6米,则此物体不一定是作了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故C正确;D.火车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s=s隧道+s火车=6700m+200m=6900m火车经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为v===1000m/minD错误。故选C5D【详解】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任何路程内的速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C.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故C不符合题意;D.可知,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它们的速度之比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由题意可知,小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并且它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全程的速度大小不变,那么物体的速度是则前2s内的速度是5m/s故选C8B【详解】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静止;乙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v-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综上所述,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乙和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AD.由图知道,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比较可知,vv,故AD错误;BC.由知道,甲4s通过的路程s=vt=5m/s×4s=20m4s通过的路程s=vt=1m/s×4s=4m甲、乙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出发同向运动,经过4s甲、乙两物体相遇,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s=20m-4m=16mB错误,C正确。故选C10D【详解】A.运动的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运动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的物体所用时间越少,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速度相同的物体,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就越大,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不随路程和时间发生变化,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1B【详解】A.图s-t图像可知,甲的路程-时间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由v-t图像可知,乙的速度不变,说明乙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甲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速度,甲、乙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故B正确;C.甲、乙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甲先出发,速度大小是相等的,甲、乙经过一定时间后甲始终在前,不可能相遇,故C错误;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12D【详解】已知路程之比为时间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故选D13A【详解】AB两地间的距离为s,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因为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v= 可得t1v1+t1v2=s则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1=因为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2== t1-t2=- =0t1t2,所以甲车先到达,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6.00    0.15    【详解】[1]由图可知小球从C点到E点运动的路程为[2]小球从C点到E点运动的路程为时间为小球的平均速度为1515    平均速度是15m/s    【详解】[1][2]汽车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为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即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168.33    7.69    【详解】[1][2]小红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小红前50m的平均速度约为50m用时7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小红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78:3    西    【详解】[1]甲、乙两车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2]因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乙车离甲车越来越远,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18129    214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s0=535km-406km=129km[2]由表中数据可知,由北京南到曲阜东的里程为s=535km,行驶时间为t=09:13-06:43=2h30min=2.5h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9由于该女士不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60公里每小时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7分钟所通过的路程.60km/h40km/h,所以被罚款.【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该女士不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60公里每小时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7分钟所通过的路程.60kmh大于40kmh,所以被罚款考点:平均速度20  V=h(n-1)/t  2.18m/s【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水滴的路程为h,时间t内共有n-1水下落,所以每一滴水下落的时间是:t1 =t/n1),故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s/t1=ht/n−1=(n1)h/t2h=1mn=20t=8.7s时,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1=(n1)h/t=(20−1)×1m/8.7s≈2.18m/s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应用,求出水滴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水滴的平均速度,本题的难点,也是易错点是求水滴的运动时间21腌萝卜时,温度较低,分子运动较慢,萝卜片变成需要的时间较长;炒萝卜时,温度较高,分子运动剧烈,萝卜片变成需要的时间较短【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答,萝卜片变咸的程度与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有关,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萝卜片变咸的越快。腌萝卜时,温度较低,分子运动较慢,所以萝卜片变咸需要时间长;而放入锅中炒萝卜片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盐分子能很快进入萝卜片中,萝卜片变咸快。点睛:重点是分子动理论的知识,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此关系不难,关键是联系实际现象,能用所知识进行解释。22舟行人不觉分别选择了河岸和船作为参照物;人不觉是因为人以船为参照物,自己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感觉自己的静止的。【详解】舟行,其研究对象是船,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故其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河岸;人不觉是说人感觉静止,是因为人选择了船作为参照物,人相于对船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感觉是静止的。23白天较亮,可以以周围景物为参照物,很容易判断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而到了晚上周围一片漆黑,自然很难以周围景物为参照物判断汽车的运动和静止.【解析】白天较亮,可以看清汽车周围的景物,以周围景物为参照物,汽车与景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很容易判断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而到了晚上周围一片漆黑,看不到汽车周围的景物,不能选择汽车周围景物为参照物,故无法判断汽车的运动和静止.

    相关试卷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