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加强(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760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加强(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760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加强(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760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加强(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同学们在观看学校运动会的短跑比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晓彤认为比赛中,所用时间最短者为冠军B.晓雪认为比赛中,相同时间跑的路程最长者为冠军(无意外事故出现)C.同学们认为和比赛的运动员,路程和用时都不同,无法比较快慢D.裁判员采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运动快慢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武汉军运会军事五项冠军,我国选手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500m用时2min,用此数学表达式计算出快慢应是多少,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不能,v=,4.17s/m B.不能,v=,0.24s/mC.能,v=,4.17s/m D.能,v=,0.24s/m3.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A.甲车先到达 B.乙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它们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甲先出发。下列关于图像中包含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做变速运动 B.甲、乙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C.甲、乙经过一定时间后一定相遇 D.甲的速度越来越大,乙的速度不变5.甲乙两个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5;则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A.6︰5 B.5︰6 C.15︰2 D.2︰156.一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7.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0cm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C.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9.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速度之比是( )A.3∶2 B.2∶3 C.1∶2 D.2∶1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若t=2秒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B.甲、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C.t=4秒时,甲、丙间的距离一定为10米D.t=4秒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米1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可能向西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必定向东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13.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前进了3m,以后4s内前进了12m,这个物体( )A.是匀速直线运动B.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C.所受合力一直为零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14.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单位:(1)108km/h=______m/s;(2)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0______。15.如图所示,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m;在20~40s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______(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16.(1)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85___________ ;(2)90km/h=___________m/s。17.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甲图中的汽车在做__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在0~40s这段时间里,图乙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18.2011年11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处于______(选填“静止”或者“运动”)状态,而它们相对于地球是处于______(选填“静止”或者“运动”)状态。 三、计算题19.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时间里程1北京南始发站08:000分02济南西09:3209:341小时32分406千米3南京南11:4611:483小时46分1023千米4上海虹桥12:55终点站4小时55分1318千米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列车在哪一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20.高速公路实现“区间测速”全覆盖。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求:(1)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_;(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____)(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多少s?(____)
21.某超声波测速装置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超声波,超声波信号间隔为 0.4 s。一辆汽车始终在装置的某一方位上作直线行使。图示为装置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P1、P2是装置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后装置接收到的信号.设装置匀速扫描,请根据下图所示分析处理下面两个问题:(1)汽车是朝着装置行驶,还是远离装置? ______;(2)当P1信号传播到汽车时,汽车距装置多远? ______m。22.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33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从泉州站出发到达厦门站所用的时间?(2)本次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车次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D62331福州始发站12:150D62332泉州13:1513:20170D62333厦门14:15终点站280
参考答案1.C【详解】A.100m 比赛,路程相同,则所用时间最短者的速度最快,所以所用时间最短者为冠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100m比赛中,无意外事故出现,若相同时间跑的路程都最长,则其速度最快,所以为冠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60 m和100 m比赛的运动员,虽然路程和用时都不同,但利用可以分别求出60 m和100 m比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可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裁判员在终点,通过观察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即裁判员采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因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即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所以可以用物体通过的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来表示运动的快慢,用公式表示为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500m用时2min=120s,则速度为故选D。3.A【详解】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s,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因为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v= 可得t1v1+t1v2=s则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1=因为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2== 则t1-t2=- =<0即t1<t2,所以甲车先到达,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B【详解】A.图s-t图像可知,甲的路程-时间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由v-t图像可知,乙的速度不变,说明乙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甲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速度,甲、乙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故B正确;C.甲、乙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甲先出发,速度大小是相等的,甲、乙经过一定时间后甲始终在前,不可能相遇,故C错误;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5.C【详解】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故选C。6.A【详解】一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0m,运动员的速度为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详解】A.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AC段的距离为80.0cm,B为AC的中点,那么sAB=sAC=×80.0cm=40.0cm故A错误;B.测量时间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会偏大,而距离为准确值,据知,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B错误;C.小车在斜面上所做的是加速运动,则通过前半段距离sAB所用时间大于通过后半段sBC所用时间,那么全程所用时间tAC<2tAB而sAC=2sAB据知,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前半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为了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应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大,那么应让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D错误。故选C。8.D【详解】图①中速度不随时间变化,为一定值,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②中,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静止;图③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④中,速度随时间变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B【详解】速度之比是故B正确。故选B。10.D【详解】A.由图可知,甲车在每10s内行驶的路程相同,但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每10s比前一个10s运动的距离增大,但不一定一直都是加速运动,故A不正确;B.由图可知,在30~40s,乙车运动距离大于甲车运动距离,在此时间段乙车的平均速度比甲车的大,故B不正确;C.由图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距离等于乙车运动距离,在此时间段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不正确;D.由图可知,在0~40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距离等于乙车运动距离,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D。11.D【详解】AB.由图知道,t=2秒时,三者通过的路程为s甲=4m,s乙=2m,s丙=1m,又因为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所以,应是甲和丙方向相同,和乙方向相反,故AB错误;CD.甲的速度v甲=st=4m/2s=2m/s由v=st知道,t=4秒时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2m/s×4s=8m由图像知道,t=4秒时,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4m丙通过的路程为s′丙=2m即甲、丙间的距离为6米,乙、丙间的距离为6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2.C【详解】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静止;三是乙车向西运动。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可能静止,也可能向西运动。故选C。13.D【详解】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前进了3m,在以后的4s内前进了12m,则物体第1s内和以后的4s内的运动状态可以是匀速、先加速后减速或者先减速后加速或者其它的运动形式都可以满足它第1s内前进了3m,在以后的4s内前进了12m,故它的运动状态无法确定,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4.30 s 【详解】(1)[1]因为所以(2)[2]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演奏一遍的时间在50s左右。15.100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 【详解】[1]在s-t图象中,物体前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0-20s为静止。故由图象可知,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2]在20~40s内,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由图象读出物体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200m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16.cm 25 【详解】(1)[1]由生活经验可知,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85cm;(2)[2]因1km=1000m,1h=3600s故17.匀速直线 30 30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0~4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1200m,所用的t甲=40s,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v甲=(2)[3]根据图乙可知,从0s到40s,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00m,所用的时间为t乙=40s,所以乙车的平均速度v乙=18.静止 运动 【详解】[1]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两者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神舟八号相对天宫一号是静止的。[2]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不是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地球是运动的。19.(1)271.6km/h;(2)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运行最快,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运行最慢【详解】解:(1)列车由北京南站到南京南站所用的时间t=11h46min-8h=3h46min=这段路程列车的平均速度(2)北京南到济南西所用时间t1=9h32min-8h=1h32min=这段路程列车的平均速度济南西到南京南所用时间t2=11h46min-9h34min=2h12min=对应的路程s2=1023km-406km=617km这段路程列车的平均速度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所用的时间t3=12h55min-11h48min=1h7min=对应的路程s3=1318km-1023km=295km这段路程列车的平列速度而280.45km/h>264.78km/h> 264.18km/h答:(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为271.6km/h;(2)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运行最快,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运行最慢。20.10min 不会 450s 【详解】解:(1)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所用的时间为(2)速度为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不会被判超速。(3)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此时最大速度v′=120km/h,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时间答:(1)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所用的时间为10min;(2)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不会被判超速;(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450s。21.远离 34 【详解】(1)由标尺上的时间刻度可以看出,第一个超声波信号P1从发出至返回历时为10个小格,第二个超声波信号P2从发出至返回历时为11个小格,即第二个超声波信号从发出至返回所有时间较长,表明P1、P2两个超声波信号分别遇到汽车时,第一个信号与汽车相遇的位置离超声波测速装置较近一些,第二个信号与汽车相遇的位置离超声波测速装置较远一些,可见汽车是朝着远离超声波测速装置的方向飞行的。(2)在图上,P1、P2间相距为时间标尺上的20小格,根据题意知道,连续两个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为0.4 s s,故时间标尺上的每一小格代表的时间为由图知道,信号P1从发出至返回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到(图上的n1)历时为10个小格,则这段时间为信号P1自发出后,经过就遇到了汽车,则信号P1传播到汽车时,汽车与超声波测速装置之间的距离为答:(1)汽车是远离装置行驶;(2)当P1信号传播到汽车时,汽车距装置34m。22.(1)55min;(2)140km/h【详解】解:(1)列车从泉州站出发到达厦门站所用的时间t=14:15-13:20=55min(2)本次列车从福州到厦门的路程为s=280km列车从泉州站出发到达厦门站所用的时间t'=14:15-12:15=2h本次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0km/h答:(1)列车从泉州站出发到达厦门站所用的时间为55min;(2)本次列车从福州到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0km/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