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761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761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761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言导入,揭示课题,对比阅读,完成目标,拓展阅读,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重点字音、字义,读准多音字“好”、识”等字音,正确理解“知、耻、默、敏、厌、尝、急”等字义。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背诵课文。5.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尝试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背诵课文。难点: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一)导入。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轼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25课,看看两位古人孔子、朱熹对我们读书有什么好的建议。齐读课题:25 古人谈读书(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师:这一课是两则文言文,回顾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都用了哪些方法呢?(板贴: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大家谈到的都是理解文意的好方法。(板贴:理解文意)在理解文意之前,我们先要读准字音。(板贴:读准字音)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则文言文。(一)小组分工合作。师: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则文言文。请听要求(ppt出示):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两个任务:首先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然后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开始吧!(二)小组汇报,教师提炼、点拨,教师强调多音字“好”“识”以及通假字“知”的读音。完成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提炼学习方法,解读文言文中常见文学现象。完成目标:能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师:哪个小组想分享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请上台!1.师:刚才这个小组提醒我们注意这个“好”字读四声,在这里是喜好的意思。谁来读读这两句话!我们一起读!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刚才小组汇报的时候,还提到了“识”这个字,它也是一个多音字,看看注释,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对了,当它表示“记住”的意思时,就读四声,比如博闻强识,谁来读读这句话!咱们一起再来读读!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这明明是知,为什么读“智”呢?古代没有智慧的智这个字,于是人们就用读音相近的“知”来代替它所以在这里,应当读“是知也”谁来读?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过渡:刚才的小组汇报很精彩,就像这样,哪个小组还想再来汇报?4.第二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师:这句理解的很准确,结合这两个注释,谁能像他们一样再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对啊,孔子认为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应当以下问为耻。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这句话。一起读!5.第三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这句理解的也很准确,谁能连词成句,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默 是默默地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指板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的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一起读!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句话,都有一个“敏”字,看看注释,你有什么发现?这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板书:一词多义)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两句话。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划分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背诵课文。师:理解文意,还能帮助我们读出节奏呢,井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是这样来断句的。(一)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读、指名读、齐读。谁能按这样的节奏来读一读?一起读!(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示范读)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后面三句话断句呢?快来试一试吧!谁想读一读?恩,你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谁再来读一读!大家读的越来越棒了!(二)熟读成诵。1.带着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2.宋代宰相赵普就曾用“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经典之句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一起读!3.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对你的读书一定更有启发!再读!读好断句,文言文的韵味更浓厚了!(板贴:读好断句)四、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则文言文。过渡:朱熹又谈到了哪些读书建议呢?Ppt出示自学要求:①自读文言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②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一)你理解这则文言文的意思了吗?指名说意思。教师解读文学现象:古今异义1.这个“尝”是曾经的意思,理解的很准确,结合第一篇文言文“尝”,对这个字的理解,你有什么发现?这种古代意思与现代常用意思不同的现象叫做古今异义。(板书:古今异义)2.这则文言文中,还有一个古今异义,结合注释,看谁找的速度最快,看谁的眼睛最亮?第一则文言文中,也有一个古今异义呢,找到了吗?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真是很常见呢!(二)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谁能来读一读?师:舒缓有度,停顿恰当,文言文读得有滋有味。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则文言文!五、对比阅读,完成目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一)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古人谈读书》,这两则文言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谈不到的话,师引导哪一篇更像谈读书?)小结:学习要靠读书,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只要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二)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板书:态度 方法)六、拓展阅读。小结: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读书方面,古人还有很多宝贵的方法流传至今!课下读一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读书。
(一)聪与敏➊,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➋,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清]彭端淑 (二) “破”与“有神”三字➌,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➍甲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➎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➏。——[清]袁枚 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旬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七、板书。 25 古人谈读书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 态度理解文意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 方法读好断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读书”,导入新课,读通课文,理解字词,读懂课文,提炼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拓展阅读,积累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