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及解析
展开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下图表示1960-2013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信息表明
A.黑子数量变化周期忽长忽短,无规律可循
B.降水量的最大值约150mm,出现在1994年
C.总体上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
D.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2.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B.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C.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D.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很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使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随之灭绝。完成下面小题。
3.恐龙灭绝的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4.小行星撞击导致温度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弱 B.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读下面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在地质历史时期,最早出现的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氧气的含量上升 B.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稳定 D.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在同一直径沙粒组成的地面上,气流的含沙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后就会形成风沙流。下图为风沙流中不同风速下,空气中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据图可知
A.不同高度的风沙流中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B.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越大
C.在近地面的3厘米高度,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
D.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增多
8.风沙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形成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壤 ②形成降水,净化空气,减轻污染③掩埋草场、绿洲、农田和交通线④形成沙尘暴,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其中太阳辐射是其到达地面的部分,地球辐射指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进入宇宙空间的部分。
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可知:
A.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更剧烈
B.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损失能量多
C.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总体达到平衡
D.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10.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天气状况 C.地形地势 D.洋流性质
读“某谷地及相邻山顶的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冬季的山顶 B.夏季的山顶
C.冬季的谷地 D.夏季的谷地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山顶白天、夜晚气温均高于谷地,夏季则相反
B.山顶因地势高,风速小,太阳辐射弱,故日较差小
C.通常情况,山顶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于谷地
D.谷地白天不易散热,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故日较差大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长津湖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二大人工湖,面积54.2平方公里,库容106万立方米。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下图示意位于长津湖东北部某地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日,湖陆风有明显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
A.陆风转湖风8:30~9:30 B.陆风转湖风10:00~11:00
C.湖风转陆风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13:00~14:00
14.该日下列时段中,陆风最强的是( )
A.7:30~8:30 B.10:00~11:00 C.6:00~7:00 D.13:00~14:00
15.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的湿度差异 B.湖陆的热力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6.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17.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与自然路面相比,图示城市路面( )
A.下渗明显增多 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增加 D.地下径流增多
19.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提高透水地面比例
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读图可以判断( )
A.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
C.水深1000 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
D.水深2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
21.甲处的数值可能是( )
A.34.3 B.34.4
C.34.5 D.34.7
22.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降水量 D.蒸发量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
2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2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一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一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C.草原一荒漠草原一森林一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一草原一森林草原一森林
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 )
A.母质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28.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 B.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应发育在酸性母质上
C.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有盐碱化现象
衡山被称为“南岳”,位于湖南省。读衡山祝融峰垂直自然带及土壤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9.从山下到山上,祝融峰的自然带及土壤出现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水热 D.光照
30.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 )
①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
②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
③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
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1.冬季坐在教室门口的同学会觉得腿部受凉。下面热力环流图中能正确表示原因的是( )
A.A B.B C.C D.D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高。读GIS分层图,完成下面小题。
32.根据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33.下列有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预测、分析灾害造成的损失②获取房屋倒塌及道路损毁情况
③监测救援部队的位置信息④提高救灾物资快速投放的精确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4.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35.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某同学用土堆、烧杯、水、盘子和草皮设计了一个“气候、地形、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的实验,他用等量的水以同等速度淋至土堆(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6.实验现象是( )
A.水流在a土堆上流动速度较慢 B.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
C.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少 D.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大
37.该实验主要证明了( )
A.降水对地形的影响 B.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C.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D.生物对气候的影响
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吨公顷
总孔隙
毛管孔
针阔叶混交林
59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56
7.79
1833
38.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39.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40.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根系较浅 B.枯枝落叶多 C.地表径流少 D.岩石风化速度快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和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1月29日“科普中国: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会自身发光的天体,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3万倍,也是太阳系最主要的成员。如今的太阳正处于恒星演化的壮年期,其核心内用于核聚变的氢并没有被用尽,所以其稳定的光照会持续若干亿年,地球上生命演化至今,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下图为“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系八颗行星运行示意图”。
材料二太阳系行星轨道倾角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7°
3.4°
0°
1.9°
1.3°
2.5°
0.8°
1.8°
(1)材料一图中所示共有____级天体系统,它们是____。
(2)小行星带位于图中D行星和E行星之间,即____(选择填空)
A.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B.金星与地球轨道之间C.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D.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3)上表表明八大行星的____(选择填空)
A.公转方向相同B.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C.公转速度相似D.公转轨道都为椭圆形的轨道
(4)图中M、N分别表示____、____。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是____(选择填空)
①生物活动②大气运动③火山爆发④水的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环境是____;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执行我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截至12月10日,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等任务,携带2公斤珍贵月壤即将结束“太空之旅”,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
材料二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甲)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乙)
(1)图乙中①②③④⑤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____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处。气压最低的是 。
(2)图乙中A、B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气压较高的是 处。
(3)嫦娥五号携带2公斤珍贵月壤结束“太空之旅”返回时,在距近地面5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原因是什么____?
(4)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气温日较差较大,请从天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 6300 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 180 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丁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填序号)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 a、图 b、图 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制作规格大小相同的M、N、O、P四个水槽,将底部具有透水性能的M、N水槽置于同一水平高度,水槽内分别放置带土草坪和小砾石;在M、N水槽的正下方,斜放底部不透水的倾角相同的O、P两水槽(图A所示)。实验时,同时在M、N上方均匀洒入等量自来水,并立即观察记录O、P水槽出水口流量的情况。实验后,两位同学分别绘制了图A中O、P水槽出水口水流量过程简图(图B中的两幅)。
(1)最能反映水槽O出水口的是曲线,试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根据这种原理,在城市建设时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以改善城市环境。(注: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图C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
(2)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城市水循环明显减弱的环节是。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流量下降B.丰水期水位上升C.流量会更加稳定D.流速减小
(4)简述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
2.A
【分析】
试题分析:
1.图示信息表明黑子数量多少是周期变化的,周期约11年,A错。图示黑色短线表示降水距平,不代表降水量,降水量距平的最大值约250mm,出现在1994年,B错。总体上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C对。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负相关关系,D错。
2.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的耀斑活动也增多,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A对。地表温度明显升高是太阳辐射的影响,B错。与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水循环的动力增强无关,C、D错。
【考点定位】太阳活动类型,对地球的影响。
3.B
4.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要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吏,并且熟悉地球大气热量的传统过程。
3.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选择B。
4.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 遮蔽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导致温度骤降,选择D。
5.A
6.A
【解析】
5.
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出现的种类、时间是不同的。读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距今时间,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蓝藻,故A正确,BCD错误。
6.
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故A正确,由图知,二氧化碳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故B错,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稳定,故C错误,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没有相关性,故D错误。
7.C
8.B
【分析】
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7.读图可知,在高度3cm以下,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小;在3cm以上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越小;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减少;而在近地面约3厘米的高度,不同风速的含沙量相同,说明在近地面的3厘米高度,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风沙移动会掩埋草场、绿洲和交通线,③正确;风沙移动会形成沙尘暴,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④正确;风沙沉积增加土壤肥力,但冲积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①错误;而风沙悬浮在空中,会增加大气污染,②错误。故选B。
9.C
10.B
【分析】
9.图中显示,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小,A错误。图中显示,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损失能量少,B错误。由于地球平均气温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总体达到平衡,C正确。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附近有一个低值区,因此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并不都是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的,D错误。
10.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下升气流,降水多,云雨天气多,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强,则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选项B符合题意。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性质在赤道地区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影响不大,排除A、C、D。
【点睛】
地面长波辐射大部分被云体和大气层吸收,一小部分透过大气层直射太空;大气(包括云)同时也向太空放出长波辐射,这两者之和组成由地气系统进入宇宙空间的热辐射就统称为地球辐射。它表示地气系统由于放出热辐射而冷却。地球辐射的辐射源是地球,其波长范围约为4~120微米,为长波辐射。
11.A
12.D
【分析】
11.
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曲线最平缓,所以冬季的山顶气温日较差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
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山顶白天、夜晚气温均高于谷地;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于山顶,夜晚山谷气温低于山顶,A错误。山顶地势高,风速大,太阳辐射强,B错误。通常情况,山顶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于谷地,C错误。谷地白天不易散热,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故日较差大,D正确。故选D。
【点睛】
低凹地形(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小的山丘)。低凹地形的空气接触面积大,白天通风不畅,散热差,夜间常吹温度较低的山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凸出地形上部面积较小,海拔较高,气温多受周围空气的调节,不易升高,夜晚不易降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13.B
14.C
15.B
【分析】
13.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当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时,陆地上为低压,湖泊为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湿润的水汽吹向陆地,空气湿度大;相反则为陆风,空气湿度变小;由图可知10:00 -11:00时,长津湖东北部某地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所以该时段应该是由陆风转为湖风,湖风带来丰富的水汽使得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故选项B正确。
14.
当陆地气温低、湖泊气温高时,陆地上形成高压,湖泊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图中显示6:00-7:00长津湖东北部某地(即陆地上)气温最低,此时陆地上气压达到一天中最高,因而陆风最强,故选项C正确。
15.
根据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表冷热不均是形成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湖陆风转变是由于湖泊、陆地的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故选项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考查学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16.A
17.D
【分析】
16.
读图可知,F1与当地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与等压线斜交,则F2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F3与风向垂直,并指向右,应为地转偏向力。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
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位于北半球,则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图中④箭头与等压线平行,并相对于F1(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右,因此④表示高空风向,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大气水平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地转偏向力(改变方向);摩擦力(降低风速)。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8.B
19.A
【解析】
18.
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由图可知,与自然的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19.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对城市内涝没有影响,故A错误;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B正确;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C正确;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措施不可取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应是A。
【点睛】
本题考查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题目整体难度较小,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20.C
21.D
22.B
【解析】
20.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水的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故A错;在丙处海水的盐度由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故B错;水深1 000 m以上的海水等温线和等盐度线较为密集,变化较大,故C正确;水深2 000 m以下的海水等温线和等盐度线较为稀疏,变化较小,故D错。
21.根据等温线分布可以看出甲处表层温度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温度较低,应受寒流影响,故表层盐度较低,底层受洋流影响较小,故盐度由表层较低,往下增大,然后再减小,则甲处在表层以下,不可能为低值中心,则可能为高值中心,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判断甲处的盐度可能是34.7,D正确。选D。
22.乙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两地纬度位置南北对称,两地均位于太平洋,降水量、蒸发量基本相同,ACD错。但盐度明显不同,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北回归线附近陆地面积大,河流径流汇入较多,河流对海水起稀释作用,盐度较低,故B正确。
23.C
24.C
【分析】
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3.图1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C正确。故选C。
24.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下渗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III、II、I,C正确。故选C。
25.C
26.A
【解析】
25.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指数越大,植被覆盖程度越低。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南部,干旱指数最低,C对。西部、东部、北部指数较大,A、B、D错。
26.图示地区干旱指数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说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不同植被的耗水量,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A对。B、C、D错。
27.D
28.C
【分析】
27.
自然界中,只有生物才能制造有机质,因此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生物,D符合题意;母质、气候、地形不能制造有机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机质的含量,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排除ABC。故选D。
28.
读图可知,该地土壤中有机质的体积分数不足5%,因此该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不高,A错误;该土壤矿物质不到50%,比重适中,没有信息表明,该土壤发育在酸性母质上,B错误;理想化的土壤中,水分和空气体积分数应相当,均为20~25%左右,而图中水分体积分数接近40%,空气仅10%,因此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C正确;该土壤水分偏多,但矿物质比重适中,没有信息表明当地有盐碱化现象,D错误。故选C。
【点睛】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如树木、灌丛、草类及其残落物,每年都向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有机质的转化,特别是气候条件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
29.C
30.A
【解析】
29.从山下到山上,祝融峰的自然带及土壤变化属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C对。热量是纬度地带性规律的基础,A错。降水是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基础,B错。光照不是自然带变化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C。
30.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①对。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②对。南方地区风化作用较强,③错。枯枝落叶多,是有机质多,肥力高的原因,④错。A对,B、C、D错。故选A。
31.B
【详解】
冬季坐在教室门口的同学会觉得腿部受凉,说明近地面的风从室外吹向室内,近地面室外气温低于室内,气压高于室内,室外等压面上凸,室内下凹,结合图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等压线的判读:等压线凸向高处是高压,凸向低处是低压。海拔越高,气压线值越低。
32.C
33.B
【分析】
32.
根据GIS分层图可以获得本次灾害的要素有坡度、地层倾斜、活动断层等。滑坡、泥石流灾害与坡度、地层倾斜、构造活动等密切相关,但是泥石流灾害还需要水的参与,降水量大才易引发泥石流,所以该地质灾害最可能为滑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3.
利用北斗系统,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可监测救援部队的位置,③正确;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可以辅助救灾物资的精确投放,故④正确。获取房屋倒塌和道路损毁情况属于遥感系统的功能,预测、分析灾害造成的损失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因此B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4.C
35.B
【分析】
试题考查海水性质。
34.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依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可知②表示盐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知①表示温度;③表示密度;可读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C正确。
35.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依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可知②表示盐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知①表示温度;③表示密度;从图中可看出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增;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可推测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正确;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海水密度受洋流影响。
36.B
37.D
【解析】
36.图中可以看到,a无植被,b土堆上有植被,实验现象是水流在a土堆上流动速度较快,A错。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B对。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多,C错。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小,D错。所以选B。
37.该实验主要证明了植被对土壤的影响,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B对。不能体现降水对地形的影响,或地形对降水的影响,A、C错。不能体现生物对气候的影响,D错。
38.C
39.D
40.D
【分析】
38.
由材料信息可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在材料所给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土壤蓄洪作用最小,产生的地表和地下径流大,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9.
由材料可知,“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说明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多,产生的径流越多。表中显示,四种林地类型,饱和持水量最大的是灌木林,所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产生径流时间最晚的是灌木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0.
由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根系较浅,也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A正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B正确。地表径流少,会减小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有机质降低少,C正确。岩石风化速度快,有利于土壤的相成,但岩石为无机物,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D错误。因为本题要选择与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关联度最小的,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森林的作用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
41.二(两) 太阳系(或恒星系)、行星系 C B 色球层 日冕层 B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特点及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详解】
(1)由材料一图中所示信息可知,图中共有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级天体系统。
(2)由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图中D行星和E行星之间,即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C正确。
(3)由材料可知,上表是“太阳系行星轨道倾角”,表明八大行星的共面性,即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B正确。
(4)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所以图中M、N分别表示色球层和日冕层。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是:太阳辐射为生物活动提供了光热条件,太阳辐射为大气运动和水的运动提供了原动力,①②④正确,B正确。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③错误。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环境是外部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点睛】
42.(1)①②③ ④、⑤
(2)B;A
(3)气温逐渐升高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多。
(4)四王子旗降水较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小,气温较低。
【详解】
(1)①②③同在一个等压面上,气压相等。气压④高于③,④高于⑤,①高于⑤,①=②=③,因此气压最高的为④。最低是⑤
(2)A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地面为高气压,B高空中高气压,地面为低气压,故地面气温B高于A,热力环流图中,近地面,气温高的气压低,气温低的气压高,因此,气压较高的是A处。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距离近地面5000米的高度位于对流层A中,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随着海拔的升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
(4)四王子旗位于西北内陆,位于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点睛】
本题考查等压面图和大气垂直分层图的判读,考查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
43.(1)② ④ ① ③
(2)①②④ ③⑤⑥
(3)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变细。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之巅,为冰川地貌,对应地貌②;乙处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对应地貌为④;丙处为三峡,对应①地貌;丁处为河口三角洲,对应地貌主要为③。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三峡,流水侵蚀地貌)②(冰蚀地貌)④(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③⑤⑥(分别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均为流水沉积地貌)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⑥地貌为山前冲积扇。结合图示可知,冲积扇地貌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变细。
【点睛】
河流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流水沉积作用的机械沉积分异比较明显,先沉积大的颗粒,后沉积小颗粒。
1、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丰富的泥沙来源。(2)海洋或湖泊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或湖水冲走,在河、海或湖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3)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2、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上游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较强,使河水有一定的含沙量;在河流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河流在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比降减小,水流向外扩散,水面展宽,水深变浅,加之河水受潮流的顶托作用,流速显著减弱,河水将挟带的大量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44.(1)D(或者曲线丁);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植被的水槽滞留了水分,水槽出水慢,流量小。
(2)地表径流
(3)C
(4)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是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
(1)考查不同下垫面差异对水循环的影响,M水槽内有草坪,由于草坪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地表径流具有滞留作用,使得水产出水慢,流量小,且流量曲线较为缓慢。据此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
(2)由于植被浅沟具有吸收雨水和滞留雨水的能力,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因此影响最明显的是地表径流。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故C项正确,A项错误;因河流的调节作用,丰水期水位变化较小, B、D项错误。故选C。
(4)该题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两个大方面进行回答。从图中可知,植被浅沟可以收集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内涝;滤网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提升水质;还可以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等。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区域, 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位于纽约, 大运会举办期间, 与图中丙处山地的形成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地理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地理 (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pdf、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答案评分标准下的参考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