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试题
*本卷须知:
1、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
2、考试范围:机械运动、声现象、光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 B. 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30m
C. 一个正规篮球的直径约为1dm D. 小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m/s
2.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那么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
A. 甲最快,丙最慢 B. 甲最慢,丙最快 C. 乙最快,甲最慢 D. 三人一样快
3.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A.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B.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4.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5.如下列图,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用手握住音叉,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C. 小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的频率越快
D. 利用泡沫塑料小球是为了放大声音
6.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 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被可以传通能量
7.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无关
C.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低声轻语〞是为了降低发声频率
D. 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8.自然界有许多奇妙的景观。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会形成月食现象,例如我们曾经欣赏到的著名的“红月亮〞就是月食天象最精彩的局部。以下光现象的成因与月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B. 自行车尾灯格外亮
C. 水中筷子被“折断〞
D. 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9.以下物理现象及其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在湖面上观察到水中飘动着的白云,这是光发生折射的缘故 B.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一些
C.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 太阳穿过树叶,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由于树叶之间的缝隙都是圆形的缘故
10.一束光射向处于空气中的一块玻璃砖.如下列图画出了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11.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于2021年10月24日上年9时正式通车。如下列图,一辆卡车行驶在大桥上,以下说法中
①以该卡车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静止的;②以后面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该卡车一定是静止的。③以桥上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运动的;④以卡车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标志牌是静止的。〔 〕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①④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
12.如下列图,以下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A. 镜中花 B. 倒影
C. 吸管好似折断了 D. 椅子的影子
13.小雨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下列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 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14.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③④正确 C. 只有②③④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
15.我是一支铅笔:
①将我斜插在水杯中,你会看到我变“弯〞了,那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
②我假设躺在亮处,大家就都能看见我,那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③我和圆珠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它在纸上“滚〞,我在纸上“滑〞;
④假设把我的内芯接入电路,我身体就会发热.
你认为铅笔的自述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填空题
16.木筏顺流而下,以木筏作参照物,坐在木筏上的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7.电磁波的家族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它们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电视机的遥控器就是利用 来工作的.
18.图中,MM′为平面镜,ON为法线,OC为反射光线.∠AOM=45°,∠BOM=30°,∠CON=60°.那么入射光线应沿着 方向入射.〔选填“AO〞或“BO〞〕
19.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顶峰期,其中男生发育的明显标志是“变声〞,即由童声转变为成年人的声音.其声音变得消沉、浑厚,声带振动频率降低,因而男生发音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降低.
三、作图题
2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1.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22.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据图中信息sAB =________cm,tBC =________ s,vAC =________m/s ,vAB=________m/s,小车做________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________〔“大〞或“小〕
23.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下列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________〔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此做法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4〕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假设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 此现象结论________;
〔5〕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请你针对此缺乏之处提出改进方法________。
入射角
反射角
40度
40度
24.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该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那么蜡烛像的位置 。
五、计算题
25.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他们所坐火车长为360m,当火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72km/h,如下列图.小马测得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72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1〕这条隧道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26.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 汽车静止 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假设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 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大约在100g〔2两)左右,远远大于0.5g,故A错误;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与一层楼的高度差不多,约3m左右,绝达不到30m;故B错误;
C、一个正规篮球的直径约25cm即2.5dm左右;远大于1dm;故C错误;
D、成人步行的速度在1.1~1.3m/s之间;小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略小于成人步行的速度,约1m/s;故D正确;
应选D.
2.【答案】 D
【解析】【分析】生活中常用两种方法比较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者为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者为快.而此题是考查第三种方法,即物理学中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方法来比较快慢,把单位先统一,然后算出三者的速度,进行比较.
【解答】
甲的速度:v甲===4.17m/s;
乙的速度:v乙===4.17m/s;
丙的速度:v丙==4.17m/s.
通过比较可知三者的速度相等.
应选D.
【点评】当路程不等时,时间也不等时,比较快慢不能只比路程,也不能只比时间,要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且单位要统一.
3.【答案】 B
【解析】【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细细品味古诗,从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应选B.
【点评】此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答案】 C
【解析】【解答】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5.【答案】 A
【解析】【解答】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用手握住音叉,音叉振动停止,所以发声停止,故A符合题意;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 小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故C不符合题意;
D. 音叉的振动很微弱,利用泡沫塑料小球是为了将音叉的振动转换成泡沫塑料小球的弹开,起到放大振动的效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振幅有关,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
6.【答案】 C
【解析】【解答】A. 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所以根据音色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A不符合题意;
B. 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不符合题意;
C.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C符合题意;
D. 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被可以传通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区分发声体的依据,“B超〞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7.【答案】 A
【解析】【解答】A.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A符合题意;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大,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B不符合题意;
C.“低声轻语〞是降低了声音的响度,C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超声波测伤仪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8.【答案】 A
【解析】【解答】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A.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A符合题意;
B.自行车尾灯格外亮,是利用光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被“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月食的形成、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9.【答案】 C
【解析】【解答】水中的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故B错;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经折射后能形成彩色光带,故C正确;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太阳的像,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应选C。
【分析】对各种光学现象,必须做到特别熟悉.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白光是由7种色光混合成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上留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水面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10.【答案】 D
【解析】【解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没变化,B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B错误;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中角度的关系有: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1.【答案】 A
【解析】【解答】解:①卡车行驶在大桥上,卡车司机与卡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卡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①正确;
②后面汽车的速度有可能大于卡车的速度,也有可能小于卡车的速度,所以,以后面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该卡车不一定是静止的,故②错误;
③以桥上的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卡车司机是运动的,故③正确;
④以卡车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标志牌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桥上的标志牌是运动的,故④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2.【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B、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C、吸管好似折断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D、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椅子上,被椅子挡住,在椅子后面的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应选C.
【分析】要掌握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局部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13.【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那么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B、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比照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C正确;
D、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在B处换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故D错误.
应选D.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比照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
14.【答案】 B
【解析】【解答】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①错误;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③由图象可知10∼30s时,甲通过的路程300m−100m=200m
乙通过的路程100m,时间相同,根据 可知,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并比较速度大小。
1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1〕将铅笔斜“插〞入水杯中,铅笔会发生偏折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故正确.〔2〕铅笔本身不发光,它的外表能反射其他光源的光线,被反射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它.〔3〕铅笔始终没有离开纸,属于滑动摩擦.而圆珠笔的笔尖是个滚珠,滚珠不停地在纸面上滚动,接触面总是改变,所以圆珠笔和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4〕电流可以通过铅笔的内芯,说明铅笔芯是导体.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①③④.
应选C.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漫反射的光射向人的眼睛的缘故.〔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运动物体始终没有离开接触面,这种摩擦是滑动摩擦;运动物体和接触面之间总是改变,这种摩擦是滚动摩擦.〔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二、填空题
16.【答案】 静止
【解析】【解答】人和木筏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木筏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7.【答案】 红外线
【解析】【解答】解:
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的二极管,可以发射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故答案为:红外线.
【分析】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电视遥控器前端有一个二极管,可以反射红外线,来控制电视.
18.【答案】 BO
【解析】【解答】解: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反射角,∠CON=60°,所以入射角也等于60°,
,∠BOM=30°,所以入反射角是∠BON=60°,所以所以该角就是入射角,故入射光线应沿着BO方向入射;
故答案为:BO.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19.【答案】 音调
【解析】【解答】解:在变声期,男生的声带厚而长,女生的声带薄而短,因此男生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女生低,所以男生的“变声期〞是音调降低了.
故答案为:音调.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上下,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作图题
20.【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通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OB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列图:
【分析】关键是反射定律的掌握及标准。
21.【答案】
【解析】【解答】做S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S点的像,像与A的连线与水面的交点便是入射点,从而做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图如下:
【分析】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同时要知道虚像的成因;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四、实验探究题
22.【答案】 〔1〕
〔2〕小
〔3〕3.70;1;0.032;0.019;变速
〔4〕大
【解析】【解答】(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小车通过BC段用的时间 ;
小车通过AC段时 ;
;
∴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
因为小车在不同的时间内的速度是改变的,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4)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根据公式 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2〕测量速度时,减小坡度,便于测量时间;〔3〕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4〕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做加速运动。
23.【答案】 〔1〕粗糙的
〔2〕一定垂直
〔3〕不发生;探究反射光线、 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或反射光路可逆〕
〔5〕改变入射角大小,屡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解析】【解答】(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一定与平面镜垂直;(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知,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此时B面上没有反射光线,此步骤用来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与原来的反射光线逆向,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逆向,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实验中的缺乏: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因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改进:改变入射角大小,屡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分析】〔1〕光与后面的纸板接触,发生漫反射来显示光路;
〔2〕纸板与平面镜是垂直关系,可以使光线与纸板接触;
〔3〕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4〕将光源调换位置后,光路仍然重合,说明光路可逆;
〔5〕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改变入射角屡次进行实验探究普遍规律。
24.【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未点燃;等效替代法
〔3〕虚
〔4〕不变
〔5〕不变
【解析】【解答】〔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因为玻璃板能成像的同时,还能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用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即用蜡烛B来替代A的像。〔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且与物距无关,所以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5〕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时,蜡烛像的位置是不变的。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五、计算题
25.【答案】 〔1〕解:火车的速度v=72km/h=20m/s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s=vt=20m/s×72s=1440m
s隧道=s+s车=1440m+360m=1800m
答:这条隧道有长度为1800m
〔2〕解: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s隧道+s车=1800m+360m=216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答: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108s。
【解析】【分析】结合火车的长度和隧道的长度求解火车移动的路程,利用路程除以时间即为火车运动的速度。
26.【答案】 〔1〕解: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t= ×4s=2s,
由v= 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s=v声t=340m/s×2s=680m
答: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2〕解:54km/h=15m/s,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15m/s×4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那么:2s=s声+s车=1360m+60m=1420m
s=71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s−s车=710m−60m=650m.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解析】【分析】〔1〕结合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距离;
〔2〕汽车运动的距离与声音运动的距离等于车与山之间距离的两倍,利用速度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模拟测试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时间70分钟,总分值60分,测试范围第11章—第15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总分值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察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