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下列图,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 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如下列图,小明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局部伸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他研究的是〔 〕
A.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 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C. 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 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3.以下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
A. 会场内把 调到无声状态 B. 关闭房间的门窗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4.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以下叙说正确的选项是〔 〕
A. 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 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 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5.以下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 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下列图的方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7.如下列图符号分别代表霜冻、冰雹、小雪、雾四种天气,其中通过液化形成是〔 〕
A. 霜冻 B. 冰雹 C. 小雪 D. 雾
8.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红、黄、紫 D. 黄、绿、紫
9.“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红光 D. 紫光
10.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A. 日食和月食 B. 彩虹 C. 小孔成像 D. 影子
11.在剧烈的体育比赛中,运发动受到轻伤时,常用蒸发快的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做麻醉剂,把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运发动就可继续参加比赛,这是由于复方氯乙烷喷雾剂( )
A. 升华吸热 B. 凝华放热 C. 液化放热 D. 汽化吸热
12.根据下表列出局部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15
1535
3410
沸点〔℃〕
357
250
2360
2670
2750
5900
A. 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B. 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C. 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 D. 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二、填空题
13.如下列图,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实验中,巧妙的利用纸屑将扬声器的微小变化进行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易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________中传播。
14.如下列图,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声音的产生,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假设在月球外表上进行此实验,那么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
15.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防止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二种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6.如下列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那么A为________光,B为________光。平时我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人体的伤害。〔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月亮、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机屏幕,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
17.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图中温度计测得温度是________℃。
18.举世瞩目的08奥运会开幕式于8月8日晚在“鸟巢〞举行。
〔1〕刘欢和莎拉 布莱曼演唱的奥运主题歌?我和你?风行全球,尤其是莎拉 布莱曼的歌喉被誉为“天籁之音〞,说明她声音的________好。
〔2〕主火炬中的燃料用的是液化天然气,它是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贮存在钢瓶中的。
〔3〕这天晚上天气炎热,许多观众自带纸扇扇风驱热,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加快蒸发吸热.观众里有时尚人士穿着一种特殊的衣服,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吸热,使人凉快,其实这种衣服冷天穿着也很适宜,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并放出热量,使人感到温暖。
19.如下列图的装置,烧瓶中盛有水,烧杯C中装有少量水,B为温度计,玻璃管由烧瓶通入烧杯的水中,对烧瓶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烧杯C中的水面逐渐升高,温度计B的示数________。这是由于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送入烧杯C的水中,发生________现象,使烧杯C中的水量增加,同时________热量造成的。
20.液态二氧化碳、液态氧气、液态氢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78.5℃、-183℃,-253℃。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采用降温的方法,从中提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那么首先被别离出来的是________;小明在探究水沸腾实验过程中,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正在沸腾的烧杯中,如下列图,试管中水________〔选填“能〞、“不能〞〕沸腾,原因:________。
三、作图题
21.请画出物体AB在灯光下地上的影子。
22.如下列图,a点是某同学眼睛所在的位置,MN是一扇窗户的两边沿的位置,请你尝试用作图的方法画出眼睛看到窗外的范围________。〔光线要带箭头〕
四、实验题
23.如下列图,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法,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分钟,这段时间内混合物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当温度计示数变为50℃时候,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24.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规律特点〞的实验装置,将初温为90℃热水倒入烧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下表是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10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线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2〕水沸腾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泡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实验时,当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__。
〔4〕完成实验后又有同学思考:水的多少会不会影响沸点?接下来继续进行探究,往烧杯参加更多的初温为90℃热水进行实验,〔还是原来的酒精灯〕请在图上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25.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下列图,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
〔2〕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如图甲所示,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的形状与小孔形状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
〔3〕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________图实验最科学。
〔4〕研究说明:树荫下的圆形的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不同是由于________不同造成的。
五、简答题
26.农谚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说明“化雪冷〞其中的物理道理?
27.翻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这种“白气〞与热水瓶口出现的“白气〞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请用简短的语言说明。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上下不同,即音调不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2.【答案】 A
【解析】【解答】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拨动过程中,音色和音调是不变的,所以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响度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有关,施加的力大小不同,施加的力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3.【答案】 A
【解析】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A、会场内把 调到无声状态,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B、关闭教室的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两旁的住户窗子安装双层玻璃,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应选A.
【点评】知道噪声的减弱的三个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A符合题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C不符合题意;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答案】 C
【解析】
【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左右,与题意不符;
B、我国北方比较寒冷,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与题意不符;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0℃左右,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与题意不符;
应选C.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温度大小的估计,难度不大.
6.【答案】 B
【解析】【解答】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B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C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答案】 D
【解析】【解答】A.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水蒸气便凝华成为霜,A不符合题意;
B.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凝固小冰晶;当气流减弱时,小冰晶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那么再上升,如此上下翻腾,小冰晶就可能逐渐成为冰雹,B不符合题意;
C.在冬天,高空水蒸气急剧降温,直接凝华为美丽的小冰晶,便形成了雪,C不符合题意;
D.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那么水蒸气会以空气中的尘埃为核心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8.【答案】 B
【解析】【解答】彩色电视机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色光,各种色光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的三基色为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后可以得到白色;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后可以得到黑色。
9.【答案】 A
【解析】【解答】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测温枪是通过接收身体外表辐射出来的红外线来测温的。
故答案为:A。
【分析】光谱的范围很大,主要分为三局部,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其中人眼可以直接看到可见光,但是看不到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可以用作夜视仪,紫外线可以用于防伪。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地球或月亮挡住了阳光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生活中光现象和光的规律的对应关系,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对应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各种各样的倒影、平面镜成像对应光的反射,潭清疑水浅、铅笔折断、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对应的光的折射,彩虹的形成对应光的色散,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11.【答案】 D
【解析】【解答】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喷到局部皮肤上,是液态的,液态的复方氯乙烷喷雾剂迅速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使皮肤的温度迅速降低,减小疼痛.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
1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钢水的温度是1515℃或1515℃以上,高于金的熔点,金块就会熔化;不合题意.
B、在﹣40℃时,水银是固态的,不能用来测量温度.符合题意.
C、钨的熔点比较高,所以利用钨丝来制作电灯的灯丝.不合题意.
D、水银的沸点是357℃,各种金属的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金属的沸点.不合题意.
应选B.
【分析】根据钢水的温度的温度和金的熔断来判断;根据﹣40℃水银的状态来分析.
灯泡是利用固态的钨丝来工作,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
二、填空题
13.【答案】 振动;转换法;液体
【解析】【解答】甲图中,纸屑的跳动说明扬声器发声是因为纸盆的振动产生的。由于纸盆的振动看不清,把纸盆的振动转换为纸屑的运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乙图,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14.【答案】 能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答】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由于月球外表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在月球外表上进行此实验,那么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15.【答案】 传播过程;人耳
【解析】【解答】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6.【答案】 红;紫;紫外线;月亮
【解析】【解答】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因此应将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紫光以外的光线是紫外线,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而防晒伞是防止紫外线的。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会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
【分析】能独立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灯泡,月亮、宝石不能独立发光,就不是光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变成彩色光带,此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字合而成的。
17.【答案】 热胀冷缩;量程;-2
【解析】【解答】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在图中,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低于0℃,为-2℃。
【分析】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通过观察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进行读数即可。
18.【答案】 〔1〕音色
〔2〕压缩体积
〔3〕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凝固
【解析】【解答】(1)莎拉 布莱曼的歌喉被誉为“天籁之音〞,说明她声音的音色好。(2)液化天然气,它是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贮存在钢瓶中的。(3)纸扇扇风驱热,这是用加快液体外表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的方法,加快蒸发吸热。微胶囊物质熔化时会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感到凉爽;微胶囊物质凝固时会向人体放出热量,使人体感到温暖。
【分析】〔1〕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声音; 〔2〕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加压,一种是降温;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外表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温度越高、外表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放热。
19.【答案】 升高;液化;放出
【解析】【解答】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送入烧杯C的水中,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使烧杯C中的水量增加,由于液化放热,使烧杯内的水温升高,温度计B的示数升高。
【分析】烧瓶内的液体加热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烧杯内的温度升高。
20.【答案】 二氧化碳;不能;到达沸点无法吸热
【解析】【解答】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氢气的沸点最低,那么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别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到达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到达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分析】液体温度升高,当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时,物体会发生沸腾,此过程叫做汽化;当气体温度下降时,如果低于液体的沸点就会变成液体,此过程叫做液化。
三、作图题
21.【答案】
【解析】【解答】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被遮挡,在物体后形成影子,如图: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作图时从光源向物体作直线,被物体挡住的局部就是影子的位置。
22.【答案】 解:如下列图:
【解析】【解答】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从人的眼睛向窗户的上下两个边缘画光线,两条光线之间的局部就是人眼看到的范围,光的传播方向是进入人眼的,如以下列图:
【分析】光在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形成影子,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求解物体的影子即可。
四、实验题
23.【答案】 〔1〕使物体受热均匀
〔2〕6;吸收;晶体;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48;液
【解析】【解答】(1)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采用的是水浴法,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2)由图可知,物质从第6min开始熔化,第12min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图像中BC段为该物质熔化过程,可以看出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3)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不变,所以该晶体熔点为 。当温度计示数变为 时候,该物质已经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分析】〔1〕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冰块受热均匀,延长加热时间,便于测量和记录数据;
〔2〕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结合图像判断即可;
〔3〕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24.【答案】 〔1〕;不变
〔2〕逐渐变大;98℃
〔3〕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4〕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作图如下:
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2)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的压强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根据表格中数据,水沸腾时保持 不变,故水的沸点是 。(3)当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壁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温度计壁上,造成很难看清示数。(4)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增加水量,那么水沸点不变,水沸腾所用时间加长,做出图 如下:
【分析】〔1〕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即可;当液体沸腾时,不管怎么加热,它的温度都不再升高;
〔2〕当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低于100摄氏度,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摄氏度,当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高于100摄氏度;当液体沸腾时,不管怎么加热,它的温度都不再升高,以此来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
〔3〕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4〕水的质量越多,当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比较小。
25.【答案】 〔1〕不合理
〔2〕无关
〔3〕C
〔4〕实;孔到地面的距离
【解析】【解答】(1)猜想a,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当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时,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3)为验证猜想c,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小孔越来越小,故答案为:C最科学,因为其它选项均改变了小孔的形状和大小;(4)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实像,光斑的大小与孔到地面距离有关。
【分析】〔1〕光在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形成影子;
〔2〕〔3〕〔4〕小孔成像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成像的形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五、简答题
26.【答案】 解: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体感到冷。
【解析】【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吸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
27.【答案】 解:冰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热水瓶:瓶中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
【解析】【解答】冰箱的“白气〞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热水瓶的“白气〞是热水瓶中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扬州路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试题(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填空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理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90分,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下列实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下列物体中不是水的固态形式的是,下列温度数据与事实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