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8℃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s内速度一定是〔 〕
A. 4 m/s B. 5 m/s C. 20 m/s D. 无法确定
3.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 熔化吸热 B. 熔化放热 C. 汽化吸热 D. 升华吸热
4.我们能同时区分出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 〕
A. 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B. 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C. 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D. 以上都不对
5.小明钓鱼时,见鱼快上钩了,欢快的叫了一声,结果把鱼吓跑了。这个事例说明〔 〕
A. 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B.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 水不能传播声音 D.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
6.以下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 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 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 D.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7.2021年6月23日9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C. 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D.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8.声音是一种波,以下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 回声测距
B. 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 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 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
9.如下列图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衣服变干了 B. 冰雪消融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泼水成冰
10.如下列图,中国“飞人〞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4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1.4m/s,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苏炳添本次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4 m/s
B. 苏炳添本次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 m/s
C. 在后5秒内,苏炳添移动的距离为57 m
D. 在前5秒内,苏炳添移动的距离为47 m
11.对以下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12.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③④正确 C. 只有②③④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
二、填空题
13.给以下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________,课桌的高度是75.0________。
14.在合肥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200m竞赛中,小华同学前百米用了15秒,后百米用了10秒,那么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5.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
16.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7.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假设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那么听到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成“响度〞〕变大;假设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8.罐装式液化石油气是采取________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
19.2021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将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发射前,搭载着卫星的火箭嬴立在发射平台上。给火箭加注低温燃料过程中,火箭周围冒出缕缕“白气〞;点火后,火箭尾部喷出熊熊火焰(如图),搭载着卫星腾空而起;在加速飞向太空的过程中,地面遥测站与火箭和卫星不停地进行着信息交换;卫星和第三级火箭脱离后,火箭上的摄像头监控到卫星缓缓离去,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缓级翻开,能给卫星提供工作需要的电能。
请找出一个与上述情景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例如重复。
例如:物理信息:火箭搭载着卫星腾空而起;物理知识: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和卫星是运动的。
物理信息:________;物理知识:________。
三、作图题
20.如下列图的温度计的示数为-3°C,请在该温度计的玻璃管内画出液面的位置。
21.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
22.同学们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________和分度值。测量时,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
〔2〕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读数时视线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3〕图乙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木块的长度,其中用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列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答复: SAB=________cm;VBC=________m/s;
〔4〕由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是受各种因素影向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上下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1
铜
6
铜
2
铜
7
钢
3
铜
8
尼龙
4
铜
9
尼龙
5
铜
10
铜
〔1〕小华选用了1、4、6三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上下与________的关系:
〔2〕小惠想选用琴弦来验证音调的上下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________〔填写编号〕根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上下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请写出它的长度为________cm和横截面积________mm2。
25.小明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时,小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而不是直接用冷水做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小明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3
95
96
98
98
98
98
98
98
〔3〕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水中上升的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五、计算题
26.如图:小名和爸爸开车到李庄,在A地看到的标志牌如下列图,那么按照图上的要求从A地到李庄至少需要几分钟?
27.一列火车以速度v向一座山开去,离山700m时鸣笛,经过了4s列车员听到了回声,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1〕列车员听到回声时,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2〕列车员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距离;
〔3〕火车的行驶速度。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全新2B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B符合题意;
C.人感觉到舒适的温度为2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时间和速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2.【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何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那么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不改变。
3.【答案】 A
【解析】【解答】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
4.【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区分是谁。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声音。
5.【答案】 D
【解析】【解答】由于水可以传播声音,当小明大声叫喊时,小明发出的声音经空气与水传到鱼所在的位置,鱼听到叫喊声意识到有危险而跑掉了。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
6.【答案】 D
【解析】【解答】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反映该处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7.【答案】 B
【解析】【解答】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卫星相对于发射塔的位置发生改变,卫星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相对于发射塔的位置发生改变,火箭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
C.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相对于火箭的位置发生改变,火箭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改变,卫星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8.【答案】 C
【解析】【解答】A.回声测距,通过回声得知距离大小,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
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
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真空不能传声,不能传递信息,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9.【答案】 D
【解析】【解答】A.湿衣服变干,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雪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C不符合题意;
D.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态变化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B.由题可知,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用时10s,那么他的平均速度为
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5秒末的速度和10秒末的速度均为在那点的瞬时速度,缺乏条件,不能求出前5秒内和后5秒内移动的距离,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
11.【答案】 C
【解析】【解答】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所以A、D是错误的;
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所以B是错误的、C是正确的;
应选C.
【分析】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 质可以别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 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12.【答案】 B
【解析】【解答】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①错误;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③由图象可知10∼30s时,甲通过的路程300m−100m=200m
乙通过的路程100m,时间相同,根据 可知,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并比较速度大小。
二、填空题
13.【答案】 m;cm
【解析】【解答】根据实际情况,中学生的升高约1.6m;课桌的高度约是人身高的一半,为75cm。
故答案为:m;cm。
【分析】根据实际人、物的长度,结合数据填写单位。
14.【答案】 8;自己
【解析】【解答】200m小华共用时15s+10s=25s
那么他跑步的平均速度 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即加油的同学的相对于他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
15.【答案】 空气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析】【解答】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16.【答案】 空气;声源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听力考试期间,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根本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
17.【答案】 响度;低
【解析】【解答】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变大,那么听到的响度变大;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在相同力量拨动下,钢尺振动频率变慢,那么音调逐渐变低。
【分析】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描述声音的上下,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18.【答案】 压缩体积;升高
【解析】【解答】罐装石油液化气,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的过程中,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钢罐的温度升高.
【分析】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加压,一种是降温;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19.【答案】 给火箭加注低温燃料过程中,火箭周围冒出缕缕“白气〞;“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解析】【解答】给火箭加注低温燃料过程中,火箭周围冒出缕缕“白气〞。“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分析】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三、作图题
20.【答案】 解:如下列图;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上一个大格表示5℃,一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C,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温度计的示数为-3℃,液柱位置如以下列图:
【分析】温度为零下时,温度计液柱位置在0的下面。
21.【答案】 解: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10m;5~8s内,玩具车速度为0,通过的路程为0,但总路程为10m;8s~10s内,玩具车速度为3m/s,通过的路程为6m,总路程为10m+6m=16m;10s~12s内,速度为0,通过的路程为0,总路程为16m.图象如以下列图:
【解析】【分析】先由图甲得出电动玩具车在0~5s的速度是2m/s,然后算出电动玩具车5s内通过的路程,这样在图乙上作出这个点,最后将这个点和坐标原点用线连起来;在5~8s的速度是0,所以在5~8s电动玩具车处于静止状态;在8~10s的速度是2m/s,在10~12s的速度是0,根据上面的作法做出图象;即得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
22.【答案】 〔1〕量程;减小误差
〔2〕1mm;A;3.10
〔3〕B
【解析】【解答】(1)刻度尺在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由甲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A符合题意。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1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图乙中,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分度值是1cm;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分度值是0.1cm,所以利用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分析】〔1〕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屡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3〕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
23.【答案】 〔1〕v=
〔2〕小
〔3〕40.0;0.5
〔4〕快;变速直线
〔5〕大
【解析】【解答】〔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2〕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落慢,便于测量时间;〔3〕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为sAB=100.0cm-60.0cm=40.0cm,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4〕根据图像,计算AB段的速度为, 可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5〕测量时间时,假设超过起点才计时,测量的时间偏小,那么计算的速度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2〕斜面的坡度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4〕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加速运动;〔5〕测量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
24.【答案】 〔1〕琴弦长度
〔2〕1、2、3〔合理即可〕
〔3〕80;1.02
【解析】【解答】(1)小华选用了1、4、6三根琴弦,由表中数据可知,这几根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只有长度不同,故是为了研究音调的上下与琴弦长度的关系。(2)用琴弦来验证音调的上下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该选择除横截面积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琴弦,故可以选择1、2、3。(3)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上下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要求三根琴弦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由表中信息可知,5、7、8符合条件,所以应当添加的铜琴弦长度也应该是80cm,横截面积也应该是1.02mm2。
【分析】该题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琴弦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都可能会影响,要探究每一个因素对音调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因素都相同,即控制变量法。
25.【答案】 〔1〕缩短加热时间
〔2〕98;小于
〔3〕B;变大
〔4〕不可行
【解析】【解答】(1)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热水温度较高,可以减少实验时间。(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保持98℃不变,那么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水中上升的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水蒸气,故答案为:B。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处的深度变小,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小,故体积变大。(4)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与酒精灯的火焰的大小无关,故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
【分析】〔1〕在杯中参加热水,可以使水尽快的到达沸点,缩短加热时间;
〔2〕当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低于100摄氏度,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摄氏度,当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高于100摄氏度;
〔3〕水沸腾前,液体的温度比较低,气泡往上运动,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而变小;沸腾后,液体到达沸点,气泡往上运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
〔4〕水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五、计算题
26.【答案】 解:图中标志牌意思从A地到李庄距离s=16km 汽车最大限速v=40km/h 从A地到李庄至少需要时间
【解析】【分析】结合交通指示牌的含义,利用v=求得时间.
27.【答案】 〔1〕解:4s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s1=v1t=340m/s×4s=1360m
答:列车员听到回声时,鸣笛声传播的距离是1360m
〔2〕解:4s内火车行驶的距离s2=2s-s1=2×700m-1360m=40m
答:列车员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距离是40m;
〔3〕解:所以火车行驶的速度v= = =10m/s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是10m/s。
【解析】【分析】〔1〕结合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距离;
〔2〕结合火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与山的距离,三者之间的几何关系求解火车移动的距离;
〔3〕火车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模拟卷(六)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模拟卷(九)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模拟卷(八)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