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外历史纲要历史必修 一第一单元阶段检测(word版含答案)

    中外历史纲要历史必修 一第一单元阶段检测(word版含答案)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历史必修 一第一单元阶段检测(word版含答案)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历史必修 一第一单元阶段检测(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检测(一)(测试范围: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1.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   A.河姆渡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陶寺文化2.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这说明   A.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C.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D.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3.殷墟考古发掘中,曾经在一个坑内集中出土一千多把石刀,另有坑内出土440把石镰和78件蚌器,由此可推测商朝   A.尚未进入青铜时代               B.家庭手工业很发达C.农业采取集体劳作               D.开始出现贫富分化4.“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5.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   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6.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制造技术进步 B.法家思想影响 C.政治伦理规范 D.审美观念变化7.《左传》记载:晋献公曾“娶二女于戎”,鲁庄公也曾娶东夷族须句国人成风为妾。这些现象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族开始形成                B.夏夷间普遍通婚C.华夏文化的先进                D.民族融合的加强8.郑国渠引泾水东注洛水,不仅解决了关中地区的干旱问题,而且改良了土壤。这表明   A.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B.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发展C.郑国的水利灌溉发展较好       D.农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9.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C.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10.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11.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1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13.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这说明了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的崩溃C.血缘政治得到加强            D.中央集权加强14.下图为秦直道鄂尔多斯东胜段遗址,长约20公里,号称中国首条“高速公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秦直道鄂尔多斯东胜段遗址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6.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17.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中国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     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     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9.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权更替方式多样。秦汉之间政权更替的方式属于   A.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             B.社会底层革命C.权臣逼宫禅让                     D.地方势力做大替代20.“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的建立    B.刘邦的统治       C.文景之治      D.汉武帝大一统21.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2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23.图所示为绘制于唐朝初期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漫漫征途的情景。有人认为:“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其认识历史的视角是   A.动机与效果B.目的与手段C.背景与影响D.原因与结果24.下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          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25.为了尽快平定黄巾军起义战事,东汉政府将军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这一措施   A.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B.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C.促进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使黄巾起义很快蔓延到全国二、非选择26.14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3分(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7分27.12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摘自《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材料三  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4分)(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3分)(3)材料三中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4分)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材料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8分)2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4分)            阶段检测(一)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位于长江下游地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坛,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河姆渡文化,位于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陶是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典型器物,与题干“出土了精美的玉器”不符,A项错误;红山文化,位于辽河上游,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陶寺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2.C  【解析】据材料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与仰韶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促进,故C项正确3.C  【解析】农具的集中保管反映了当时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C项正确;商代已进入青铜时代,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贫富分化,D项错误4.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好,于是把王位传给了禹,禹管理了天下,由此可以材料说的是民主推荐首领的办法,即禅让制,故A项正确5.B  【解析】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都因为自己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故B项正确6.C  【解析】周代的青铜器纹饰更多的体现了秩序和规整而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多为礼器,商周青铜器的纹饰风格变化反映了周代政治伦理相对于商代更加规范,C项正确。7.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和鲁庄公曾娶周边少数民族女子为妻,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加强,D项正确。8.B  【解析】郑国渠是战国末年秦国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得到发展,B项正确。9.A  【解析】材料中,范蠡和子贡经商成功的案例说明当时商业发展繁荣,由此可以证明春秋时期商业发展空间相对宽松,A正确。10.D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最有成效,这是秦国消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最主要原因,D项正确。1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变法中主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意味着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虽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但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A项正确12.D  【解析】材料体现了绘画过程中技法的运用也要体现辩证法思想,“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即体现了这一点,这符合老子的思想特点,故C项正确13.A  【解析】从材料中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分布更广泛”可以看出,华夏文明对周边部族的吸引力增强,周边部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也在增强,A项正确。14.A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加强了咸阳都城与北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故A项正确15.B  【解析】材料“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反映的是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16.D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统一文字与货币措施,这些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17.C  【解析】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由“‘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可知,贵族政治终将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项正确18.C 【解析】考古发掘更具真实性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19.B  【解析】秦朝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建立了西汉,故B正确。20.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被称为“文景之治”,C项正确21.A  【解析】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以看出,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强大,对中央构成了严重威胁,A项正确。2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23. A  【解析】题目的关键是“无心之举”,动机与效果不同,符合题目的要求,故选A项。24.B  【解析】在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洛阳西郊等地都出土了类似的铜镜,这说明中亚地区和中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B项正确。25.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东汉政府将军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知,采取这一措施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在东汉末年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故A项正确26.(1)创新举措: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分(2)历史条件: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4分(3)影响:对秦朝: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7分27.(1)“天子”是汉武帝。1分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分作者:司马迁。1分历史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分)(2)目的:寻访金人的来历。1分)历史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2分)(3)思想:儒家思想。1分)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分)28.(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度(2分)渊源:承袭秦制。(2分)(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征收赋税(2分)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分)(3)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4分)29.1材料一的侧重点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材料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材料三主张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材料四要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8分)2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4分)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二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二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单元),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四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四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