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练习题
展开1.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共同点是( )
A.他们有共同的祖先
B.他们生活的区域相同
C.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同
D.《荷马史诗》记录了他们的历史
A [波斯人和希腊人都是由印欧人发展而来的,故A项正确。]
2.赫梯人形成的时间是( )
A.公元前3000年左右
B.不会早于公元前2千纪前期
C.公元前2000年前
D.印欧人进入小亚细亚之前
B [从公元前2千纪初期开始,印欧人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人群,其中就有赫梯人,故B项正确。]
3.在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平息下来之后,按其迁徙的路线和大致时间判断,形成的帝国不包括( )
A.亚述帝国 B.赫梯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D [阿拉伯帝国形成于7世纪,与印欧人迁徙的时间不符。]
4.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
B.他们被赫梯人雇佣充当雇佣兵
C.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他们的冲击是造成赫梯帝国瓦解的重要原因
C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上民族”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没有文化传世,故C项正确。]
5.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令,西行出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联合某民族合击匈奴人。这里的“某民族”最有可能是( )
A.印欧人 B.日耳曼人
C.凯尔特人 D.大月氏人
D [根据时间和所学知识判断,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6.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时( )
A.日本正在进行大化改新
B.中国正处于大唐盛世
C.儒学在东南亚地区流行
D.利玛窦来华传播教义
B [阿拉伯帝国于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唐朝时期。]
7.下列有关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战乱较少、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故选D项。]
8.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中国文化( )
A.日益走向衰亡
B.汲取了新的营养
C.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同化
D.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B [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基本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部分吸收了游牧民族的因素。]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古印欧人……为追逐理想的放牧环境而迁徙。在迁徙时,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1)根据材料,说明印欧人的迁移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印欧人的迁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这一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等信息回答即可。
[答案] (1)集体行动。
(2)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了许多文明。
10.《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
A.赫梯人喜欢马
B.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C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D.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C [由《赫梯法典》的内容可知,法典最大限度保护马匹主人的利益,这说明马匹对赫梯人的重要性,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11.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赫梯人扩大了铁的用途
B.赫梯人的战斗力提高
C.赫梯人的冶炼技术得以改进
D.赫梯人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
D [因为冶炼技术的进步,赫梯人制造出了战车,扩大了铁的用途,使赫梯人的战斗力得以提高,但不一定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故选D项。]
12.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B [由“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可知B项正确;其他选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均排除。]
13.376年,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抵挡不住匈奴人的进攻,经罗马帝国皇帝允许,渡多瑙河进入帝国,是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开始。日耳曼人大迁徙( )
A.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
B.促进日耳曼人封建制度的瓦解
C.促进了罗马生产力的发展
D.是历史上的严重灾难
A [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其灭亡,故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浪潮。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
(2)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
[解析] 第(1)问,可从匈奴在历史上活动的主要时期及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来思考。第(2)问,应抓住导致古代中原人口南迁的基本原因,即北方战乱和政局不稳的几个历史时期来分析。第(3)问,联系这几个时期人口南迁的基本情况,来确定研究方法。
[答案] (1)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2)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
(3)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精练: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