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复习题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复习题第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复习题第2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复习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郑家馨说道:“绍纳人自从进入津巴布韦高原以后,他们采取了牧农经济结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提供了很多剩余的产品,这样他就可以供应更多的劳动力来建筑伟大的石构建筑。”材料可以证明( )
    A.津巴布韦生产力发展状况
    B.津巴布韦国家建立过程
    C.津巴布韦经济发展模式
    D.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
    2.据记载,马里国王穆萨麦加朝觐,朝觐队伍至少有8 000人,其中奴隶500人,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重的金仪仗,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队,每头驮130公斤黄金,这说明古代马里( )
    A.赋税沉重 B.国王穷奢极欲
    C.盛产黄金 D.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
    3.歌德曾评价《古兰经》:“(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观察,它的价值在于( )。
    A.文辞优美,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
    B.富有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
    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
    4.7世纪初,新罗开始与唐结盟。660年,武烈王在唐的帮助下征服百济。668年,文武王和金庾信打败新罗北边的高句丽。这意味着 ( )
    A.朝鲜半岛分裂局面基本结束
    B.新罗成为唐朝的稳固藩属国
    C.区域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D.民众的兵役负担将继续增加
    5.有同学想了解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发源区域。下列建议恰当的是 ( )
    A.阿拉伯半岛
    B.安第斯山脉南麓
    C.东欧大平原
    D.两河流域上游
    6.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据此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 ( )
    A.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
    B.宣扬了民本主义的理念
    C.减轻了阿拉伯人的苦难
    D.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愿望
    7.12世纪时,廷巴克图、泽内等就是中世纪苏丹的米兰和纽伦堡。虽然在豪华程度上远远赶不上,但是就此时此地而论,它们都是富足、强大和令人赞叹的。当时,廷巴克图隶属于 ( )
    A.加纳B.桑海
    C.马里D.埃及
    8.14世纪的西欧国王不仅摆脱了封君封臣制的影响,且在观念上,把臣民分成三个等级,构成王权社会基础的除了全国的教士和世俗封建贵族,还有城市的上层市民。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西欧 ( )
    A.王权地位的提升B.教会权力的稳固
    C.民族国家的形成D.市民阶层的扩大
    9.下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间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
    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 C.阿克苏姆王国 D.桑海帝国
    10.欧洲的文明深受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被称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最后继承与保存者”的是( )
    A.西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11.646年(大化改新)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从材料可以看出( )
    A.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经济上实行公有制
    C.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经济制度
    D.大化改新改革比较彻底
    12.高丽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深远
    B.高丽王朝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C.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D.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
    13.15世纪前后,玛雅人由以血缘纽带维系的氏族公社,开始向以村居地缘关系为特征的农村公社转换。社会的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成为职位世袭的统治阶级,而广大的氏族成员则成为以农民、工匠为主体的平民。从社会形态发展的角度看( )
    A.玛雅人开始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B.玛雅社会发展比较落后
    C.玛雅文明名不副实
    D.西班牙的入侵打断了玛雅人独立发展的进程
    14.桑海和印加分别是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文明的代表。下列属于桑海帝国和印加帝国相同点的是( )
    A.官吏由贵族担任且世袭
    B.官吏都由国王直接任免
    C.对外贸易发达
    D.实行中央集权
    15.史料记载,阿克苏姆王国的阿杜利斯是著名的港口,对外输出象牙、犀角、龟甲,对内则输入谷物、酒和粗布等,这说明阿克苏姆( )
    A.对外贸易繁荣 B.手工业发达
    C.农业比较落后 D.自然资源丰富
    16.房龙《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17.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18.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如果封君要收回土地则容易形成战争关系。这说明( )
    A.国王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B.王权受到封建领主的挑战必将走向衰落
    C.中世纪的西欧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D.王权必须依靠教权才能掌握世俗统治权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3)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分析材料三,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世纪以后,罗马帝国解体以来的混乱局面有所改善,随着社会和生产秩序的逐渐稳定,人口快速增长,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开垦荒地和林地成为一个重要选项。随着土地面积的扩大,生产力的进步,农产品逐渐有了更多剩余,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西欧城市大量兴起。
    12世纪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西欧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争取城市自治。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自治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材料的逻辑关系为:绍纳人进入津巴布韦高原——采取牧农经济结构——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供应更多劳动力建筑石构建筑,而“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屋”,或“受敬仰的石头城”,材料信息内部的逻辑关系证明了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故D项正确;A、C两项仅为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而不是国家的建立过程,故B项错误。
    2.C
    【解析】
    马里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3.D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可知《古兰经》是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故选D项。
    4.A
    【解析】
    由材料中的信息“7世纪初”可知,新罗、百济、高句丽是朝鲜半岛上的几个主要政权;而新罗于“660年……征服百济。668年……打败新罗北边的高句丽”说明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分裂局面基本结束,故A项正确,排除C、D两项;“稳固藩属国”由材料不能得出,排除B项。
    5.D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故D项正确。
    6.A
    【解析】
    在“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宣扬“安拉”,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这表达了社会下层人民对和平、平等的愿望,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要求,故A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主张并不能完全用“民本主义的理念”概括,排除B项;伊斯兰教的创立,并不能减轻阿拉伯人的苦难,排除C项。
    7.C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里在征服加纳后,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其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8.A
    【解析】
    由材料中的“摆脱了封君封臣制的影响”及以“全国的教士”为王权社会基础之一等信息可知,王权在与封臣较量中逐步处于优势,且在观念上王权高于教权,故材料现象反映了西欧王权地位的提升,A项正确,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A
    【解析】
    根据教材内容识记可知为大津巴布韦遗址。故选A.
    10.D
    【解析】
    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后,西方的古典文明毁灭了。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拜占庭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最后继承与保存者。
    11.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将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地方上实行新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正确;大化改新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不是实行公有制,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2.A
    【解析】
    从材料“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选官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
    13.A
    【解析】
    根据题干可以看出,15世纪前后,玛雅社会出现了以村居地缘关系为特征的农村公社,产生了阶级分化,这表明当时的玛雅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B、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涉及西班牙的入侵,排除D项。
    14.D
    【解析】
    桑海帝国的官吏是由国王直接任免,印加帝国的官员是由贵族充任,A、B两项错误;桑海对外贸易发达,印加农业文明发达,C项错误;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
    15.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阿克苏姆王国对外贸易繁荣,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6.B
    【解析】
    结合材料“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可知庄园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故B项正确;材料“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竞争,故C项错误;自耕农与材料“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不符,故D项错误。
    17.D
    【解析】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后,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故A、B两项错误。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后,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故D项正确。
    18.A
    【解析】
    在封君封臣制度下,由于多层分封的关系,各级领主只对自己的直属上级领主负责,这样国王必然只是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故选A项;王权在受到封建领主挑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战争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必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世纪的西欧很多国家(如英格兰、法兰西等)通过战争或联姻加强了王权,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排除C项;“必须”一词说法过于绝对,实际上王权既可以凭借强大的自身力量,也可依靠城市中市民阶层的支持来掌握世俗统治权,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9.(1)特点: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的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2)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
    (3)10世纪。影响:经济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产生了城市文化,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20.(1)原因: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特点:以新兴市民阶级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
    (2)影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答出其中6点即可)

    相关试卷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