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了解清朝开拓、巩固边疆的具体史实,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3.认识闭关自守政策的影响,分析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自主预习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
(2)军机处:
(3)文字狱:
二、疆域的奠定
1.台湾
(1)收复:
(2)管理:
2.东北
(1)雅克萨之战:
(2)《尼布楚条约》:
3.西北
(1)平定:
(2)管理:
4.西藏
(1)
(2)
(3)
5.民族政策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在隐忧
2.外在冲突
核心素养专练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清朝雍正到光绪时期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朝军机处( )
A.精干高效B.保密性强
C.机构健全D.权力稳固
2.“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 000人以上。这从实质上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清朝中央政府广开言路
D.清朝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3.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用以纪念币面中的主人公( )
A.收复台湾
B.统一国家
C.设立台湾府
D.驱逐葡萄牙侵略者
4.下表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C.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一种“天朝上国”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6.下列各项中,反映清朝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统治举措的有( )
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②设立驻藏大臣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立伊犁将军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7.嘉庆帝时期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人地矛盾严重 ②农民起义频发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统治严重腐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8.清朝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骊。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
A.造成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镇压了抗清斗争
C.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抵御了殖民侵略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
《尚书·周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的“边患”,实现了边疆和平,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空间角度简述秦始皇开拓“天下”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C 6.D 7.B 8.C
9.(1)主要内容:天下主要指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华夏为中心);并延伸到周边地区。
主要史实:统一六国;收回河套地区;统一岭南;在西南地区开辟五尺道。
(2)消除了“三北”边患;改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
皇帝
军机大臣
雍正
起初三人,最多时期六至七人
乾隆
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
嘉庆、道光、咸丰
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
同治
五至六人
光绪
76.5%的时间四至六人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62年设伊犁将军
1684年设立台湾府
从1727年起,派驻藏大臣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出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建议与资源,评价与任务,学习过程,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文件包含第四单元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第四单元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设计,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