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示范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诸葛亮像,草船借箭,背景资料,书法作品,字词读音,重点字词解释,文章翻译,字词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通读课文2.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借助文章注释理解文章大意3理解文章成才成学的条件4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5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隆中对》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信中。
“诫子书”的书,是文体的标志,即书信。“诫子书”明确了书信的内容和对象,即劝诫引导儿子。
夫(fú)淡泊(bó)淫(yín)慢险躁(zà)遂(suì)穷庐(lú)将(jiāng)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宁静:这里指平和清净,集中精神致远:达到远大目标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的人的品性,以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有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就变成没有用处的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古今异义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注意 今义:只是指环境上的安静)夫君子之行(行古义:品德、操守、品行 今义:行为,行动)年与时驰(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2)一词多义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3)词类活用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长)
1.如何给文章划分层次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儿子要“立德”,“修身”,其前提条件是:俭和静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从反面进一步谈“静”的作用,并阐发“静”与“学”之间的关系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
文章中与志有关的句子,并谈谈“志”与“学”的关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作者认为,有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志”与“学”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志向,才能最终成就学业。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作用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修身﹜ 诫子书 ﹛治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惜时﹜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是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文章从正(静)反(躁)两反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作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课文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诫子书,诸葛亮,题目解读诫子书,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中心论点,论证方法,成才条件,写作目的,写作特色,训练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图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4单元15《诫子书》课时1pptx、第4单元15《诫子书》课时2pptx、15诫子书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疏解字词,新课讲授,古今异义,三知识积累,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