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时作业(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种油的密度为8×102 kg/m3,若不慎将0.8 kg这种油漏到湖水中并形成单分子油膜,则受污染的湖面面积为( )
A.10-3 m2 B.107 cm2
C.10 km2 D.10-10m2
解析:选C.根据m=ρV=ρ·Sd得湖面受污染面积S=eq \f(m,ρd)=eq \f(0.8,8×102×10-10) m2=107 m2=10 km2,故C项正确.
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萝卜分子和盐分子之间在温度高时吸引力大
C.萝卜分子间有间隔,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解析:选D.炒菜时温度高,盐分子的热运动剧烈,能更快地进入萝卜中.
3.南京市已经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PM2.5的运动越激烈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解析:选B.PM2.5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所以A、C说法正确.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燃烧,所以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的说法也是正确的,说法错误的只有B.
4.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块铅压紧后能合在一起,说明了铅块中铅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力
C.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拉力,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很强的引力
解析:选C.两块铅压紧后连成一块、绳子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因此选项A、B、D说法都是符合事实的.碎玻璃再拼在一起,分子间距离比10r0大得多,不能达到分子引力和斥力发生作用的范围,或者说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微弱,所以两块碎玻璃很难拼成一块.
5.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A,铜的摩尔质量为M,铜的密度是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3铜所含原子数目是eq \f(ρNA,M)
B.1 kg铜所含原子数目是ρNA
C.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eq \f(M,ρ)
D.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eq \f(MNA,ρ)
解析:选A.据已知条件知1 m3铜的质量为ρ kg,相当于eq \f(ρ,M) ml,所含原子数为eq \f(ρ,M)·NA,A正确;1 kg铜所含原子数目是eq \f(NA,M),B错误;每个原子的质量为eq \f(M,NA),C错误;每个原子占有的体积为eq \f(V摩,NA)=eq \f(M,ρNA),D错误.
6.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悬浮颗粒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撞击它的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B.布朗运动永不停止,且随温度升高而更加激烈
C.布朗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的运动
D.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解析:选B.布朗运动的成因是包围在悬浮颗粒周围的液体分子对颗粒瞬间的撞击不平衡.如果是悬浮颗粒太大,这种撞击的合力几乎为零,不可能使它做布朗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变剧烈
B.温度升高,物体运动加快
C.热运动与物体的宏观运动实质是相同的
D.热运动描述的是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
解析:选AD.热运动描述的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具有无规则性,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加剧,而物体的宏观运动描述的是组成物体的分子集体的宏观运动情况,描述的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与热运动无关.
8.若以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m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m、V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
A.NA=eq \f(ρVm,m) B.ρ=eq \f(M,NAV)
C.m=eq \f(M,NA) D.V=eq \f(Vm,NA)
解析:选AC.对于气体,宏观量M、Vm、ρ之间的关系仍适用,有M=ρVm,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质量关系也适用,有NA=eq \f(M,m),所以m=eq \f(M,NA),C项正确.NA=eq \f(M,m)=eq \f(ρVm,m),A项正确.由于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的距离,eq \f(Vm,NA)求出的是一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远远小于该空间,所以D项不正确.而B项是将D项代入A中,并将C项代入得出的,也不正确.故选AC.
9.两个分子从靠近得不能再近的位置开始,使它们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合力在逐渐减小
D.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
解析:选AD.由f-r图象可知,在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即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先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到某一个最大值之后,分子力再减小直至为零.
10.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了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的运动.如图所示的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颗花粉微粒做布朗运动的情况.从实验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B.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C.布朗运动说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布朗运动说明了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选BD.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A错,B对.布朗运动指的是花粉颗粒的运动,不是花粉分子的运动;它间接地反映了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D对.
三、非选择题
11.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2)d=eq \f(V0,S)=eq \f(1×\f(1,300)×\f(1,50)×10-6,0.13) m≈5×10-10 m.
答案:(1)④①②⑤③ (2)5×10-10
12.很多轿车中设有安全气囊以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爆炸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2)充入气囊.若氮气充入后安全气囊的容积V=56 L,囊中氮气的密度为ρ=2.5 kg/m3,氮气的摩尔质量M=0.028 kg/ml,阿伏伽德罗常数NA=6×1023 ml-1.试估算:
(1)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
(2)囊中氮气分子间平均距离d.(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1)设N2的物质的量为n,则n=eq \f(ρV,M)
氮气的分子总数N=nNA=eq \f(ρV,M)NA
代入数据得N=3×1024个.
(2)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为V0=eq \f(V,N)
设分子间平均距离为d,则有V0=d3,
即d=eq \r(3,V0)=eq \r(3,\f(V,N))
代入数据得d≈3×10-9 m.
答案:(1)3×1024个 (2)3×10-9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步训练题,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已开展空气中浓度的监测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4 固体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固体 同步课时作业,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是由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