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说课ppt课件
展开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想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喔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万仞 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 箕畚荷担者 始龀孀妻 穷匮智叟 厝 亡以应 朔东
rèn zēnghèshuāngsŏuwú
sèjīběnchèn kuì cuòshuò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éng)不能损魁(kuí)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圆,指面积 )七百里,高万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山南,水北)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万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二、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概括段意并分析作用。
段意:介绍王屋奇迹般地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2、知识点:方:方圆 阴、阳:山之南河之北称阳,山之北河之南称阴
黄河北岸(阴,阳用于表山水位置时,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北山愚公者,年且(将要)九十,面山而居。惩(苦于)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曲折,绕远)也。
北山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苦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愚公他几岁了?你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要移山?
聚室而谋(谋划,商量)曰:“吾与汝(你们)毕力平险,指(直)通豫南,达于汉阴(山北水南),可乎?”杂然(纷纷)相许(赞同)。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3、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的人是什么态度?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毕力平险汉阴杂然相许
将近 动词,对着;表修饰 苦于;主谓间 阻塞曲折,绕远 全;险阻,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汉水南岸 纷纷;赞同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其妻献(提出)疑曰:“以(凭借)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哪里)置(安放)土石?”杂曰:“投诸(兼词,之于)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放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4、愚公的妻子献疑是反对吗?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凿)石垦壤,箕畚(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箩筐装土石的意思)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5、愚公挖山的队伍有几个人?他们用了什么先进的工具没有?
邻人京城(复姓)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换牙),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同返)焉。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到换牙的年龄(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6、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妈妈肯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何 且焉置土石投诸渤海之尾
凭,靠把……怎么样(倒装)连词,况且; 疑问代词,哪里兼词,相当于“之于”
荷担者箕畚始龀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挑名作动,用箕畚装土石换牙,指七八岁。交换同返,返回;语气助词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问题探究: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A、愚公为什么要移山?B、愚公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②妻子的“献疑”体现了她的什么心理与用意?③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④第⑧句和第⑩句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⑤为什么单单写一个孀妻遗男的参与?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关心丈夫年迈体弱。这是她真实的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侧面表现移山之难。
侧面表现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a.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又高又大)B.人少。愚公“年且九十”(年老)遗男(小)、荷担者三夫C.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搬运土石路途遥远)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往返时间长)E.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启示:1、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2、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事物的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与失败亦如此。 5、要勇于直面困难,不要害怕困难。6、要想事业有成,我们必须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毁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7、智叟他智吗?他对移山持什么态度?
北山愚公长息(长叹)曰:“汝心之固(顽固),固不可彻(通,这里指思想改变),曾不若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8、愚公是怎样反驳他的?
虽(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无”,没有 )以应。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甚矣,汝之不惠其如土石何固不可彻虽我之死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亡以应
惠同“慧”,聪明。“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加在“如… …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通即使;主谓间穷尽表转折,可是愁同“无”,没有;连词,来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残存的年岁,剩下力气,连山上的 一棵草都不能拔动,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本段通过__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写智叟采用__、__描写
2、知识点:通假字:亡 词类活用:苦
3、问题探究:①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②从愚公的答话与驳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目的用意不同。智叟是讥笑与责难愚公,是有意挖苦用轻视。其妻的“献疑”是关心,并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展。
愚公移山决心之大,大智若愚,为后人谋求福利的奉献精神。
3、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志向远大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
目光短浅 知难而退 自以为是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 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愚公目光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 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停止)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通“措”,放置)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山北水南),无陇断焉。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闻之惧其不已 告之于帝一厝朔东无陇断焉
代愚公移山这件事停止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向同“措”,放置陇通垄,高地;断,隔绝;兼词,相当于“在那里”。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的行为感天动地,天神帮助他实现了心愿。
2、知识点:通假字:厝,陇 被动句:帝感其诚
3、问题探究:结尾从结构到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结束全文主。
内容上: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古代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愚公精神的惊天地、泣鬼神,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幻想方式,它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差别。
讨论: 有人说故事最后还是靠神的力量才能把两座大山移走,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同意这种说法吗?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说明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不已),使山神都害怕了,不得不向天帝报告;“帝感其诚”,愚公精神(诚)连天帝都感动了。这不仅不是说明愚公的无能,相反,恰恰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的感人之深。愚公千百年来被人称颂,正是由于他这种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不止的顽强精神。
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 公 移 山
这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 (一)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地理位置。(故事的背景) (二)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山。(故事的开端、发展) (三)叙述愚公对智叟的驳斥。(故事的高潮) (四)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实现。(故事的结局)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及作用。A愚公有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B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对比。C孀妻弱子与智叟的对比作用:对比,烘托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文章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智叟: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愚公: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坚持不懈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此外的对比还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则是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度。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三、联系现实,进行拓展,深入领会愚公的精神。
歌曲欣赏:《愚公移山》
想一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愚公精神”感动了天帝,也一定深深震撼着你吧。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翟墨和200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张荣锁被人们誉为“当代愚公”。下面是他们的事迹材料,请试着为文中的愚公或每一位“当代愚公”写一段颁奖词:
张荣锁———一位村支书,一名农民,他本已经拥有了可观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困生活中的乡亲,他关掉了自己的工厂,拿出百万元的存款,带领乡亲们沿着悬崖峭壁修出了一条路,2001年底,当祖祖辈辈望而却步的一线天变成了大马路的时候,他的家里几乎一文不名了。 张荣锁的家乡,河南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位于太行山脉之中,千百年来,崖上崖下、山里山外的惟一通道,就是一条不足二尺宽的小道和近于垂直上下的“老爷天梯”。张荣锁和村民们住岩洞、睡地穴苦干三年多,在万仞绝壁上修出了一条长9公里的盘山水泥公路。
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
一个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无数的困难险阻,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却面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9、 现在摆在我们同学面前就有7座大山,我们只有发挥愚公精神,逐一克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古人愚公能移山,气壮山河美名传。少年皆做新愚公,宏图大业早实现。
一、通假字: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无陇断焉
“反”通“返”, 返回
“惠”通“慧”, 聪明
“亡”通“无”, 没有
“厝”通“措”, 放置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1.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动词,用箕畚装。3.面山而居: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各个、许多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以君之力 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5、跳往助之 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7、甚矣,汝之不惠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义
用于主谓之间,助词无义
“而”的用法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1.副词,“将”:年且 九十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1、其妻献疑曰2、其如土石何
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1、曾不若孀妻弱子 竟2、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曲折绕远,纷纷地,汉水南岸,通达这里指改变,“惠”同“慧”聪明,“反”同“返”往返,“陇”同“垄”高地,愁什么担心什么,杂然相许,跳往助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 愚公移山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 愚公移山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4愚公移山,字词注音,朗读注意停顿,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形容极高,黄河北岸,我会译,曲折绕远,提出疑问,古代传说中的地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图文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字词注音,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同“返”返回,同“慧”聪明,同“垄”高地,通假字,古今异义,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副词将近,连词况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