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题
1.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
(3)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2.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央,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若如图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2)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丙所示,可将光屏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4)如图乙,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5)如图乙,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发现像变模糊,蜡烛应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摆放蜡烛和凸透镜,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3)保持图乙所示的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移动一段距离;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为探究“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的特点”,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首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
(2)点燃蜡烛后,为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为检验是否调好,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某点,如图所示,此时物距是______cm;
(4)实验中如何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_______;
(5)某小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的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并且实验室没有多余的完好的凸透镜了,该小组若用此凸透镜实验,光屏上烛焰的像能否完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6.小海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挑选透镜时,小海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所示光斑,他应该选择______ (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选好透镜后,小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3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3)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______,实验时凸透镜位于50cm刻度线处,使蜡烛位于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若此时固定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4)给凸透镜“戴上”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应调节_______、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时,将蜡烛放在甲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乙图中,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虚像的是_______(选填“A”或“B”)。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_位置。
(3) 若把图丙中的凸透镜换成“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减少水量,使其变薄、焦距变长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也可以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在图丙凸透镜左侧的方框中放一个焦距适合的___________透镜进行调节,这就是___________(填“近视”“远视”)眼矫正原理。
9.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1)他伸直手臂,通过手拿的凸透镜看远处的房屋,他看到的是房屋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明将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在一条直线上后,要移动蜡烛与光屏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他是同时移动蜡烛与光屏,还是先移动某个再移动另外一个(写清具体的物体名称):________。
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中,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调整好高度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光屏上都不成像,经检查凸透镜的焦距符合要求,光具座也足够长,则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3)小明在刚才调整好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 3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 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日常生活中,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 25cm 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 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光具座总长 100cm)
11.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当移动光屏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小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好位置,并将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后,无论怎样只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3)小明用该透镜进行实验,他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小刚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D比像C变大了,则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f′________f(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________些(选填“大”或“小”)。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_________cm;
(2)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锻、光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实像,这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若想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该凸透镜和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直到___________为止。
13.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屛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14.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___________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这时的物距是___________cm,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立,缩小的实像,若使蜡烛向右靠近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___移(选填“左”、或“右”)。
(3)下表为小明做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分析数据,从第2次实验信息可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得越来越短,它在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与表中第___________次实验成像的原理相同。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成像情况
1
30
20
倒立、缩小、实
2
24
24
倒立、等大、实
3
20
30
倒立、放大、实
4
18
36
倒立、放大、实
5
8
正立、放大、虚
参考答案
1.10.0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放大 靠近
2.15.0 同一高度上 下 c 投影仪(幻灯机)
3.10.0 同一高度 下 放大 远离
4.同一高度 10 缩小 照相机 右 近视
5.垂直 见解析 40.0 见解析 能
6.乙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能 远离
7.烛焰 10.0 B
8.10 同一高度上 c 远离透镜 凸 远视
9.缩小 应该先移动蜡烛,再移动光屏
10.10.0 同一高度 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答案合理即可) 80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11.10 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右 投影仪 近视 大于 大
12.10 同一高度 使烛焰的像显示在光屏的中央 倒立、放大 投影仪 上 下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3.使实验过程中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照相机 远离
14.光屏 30.0 倒 右 12 上 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