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展开《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基本上对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并能够在此基础有所创新和发挥,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较高,对科学有强烈的兴趣并希望在课堂上得到一定的“自由”空间。因此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需要给学生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对了解到的各种资料、现象、数据整理,让其在活动中,经历以下的过程:经历对月球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过程;经历月球卡的制作过程;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知道人类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的历程。本课主要通过讨论和制作活动发展学生对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推理和建模,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前要求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在课中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策略:
通过书本、网络、询问途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师生共同分析资料,交流合作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文字资料、图片、ppt课件、录像资料、卡纸等;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嫦娥奔月视频
媒体:播放动画。
问题:神话里为什么编写嫦娥到月球而不是到其它星球?
讲述:因为月球距离地球最近。呈现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任务:朗诵关于月球的诗词。
交流:简单了解诗词、神话的内容和含义。
讲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讨论: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媒体:出示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简介美苏中等国探月的情况。
讲述:正视和别国的差距,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飞速发展,未来充满希望。
小结:人类探索月球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三)整理月球资料,制作月球资料卡
交流:整理和分享已收集的月球资料。
媒体:关于月亮的歌曲。
汇报:交流分享的结果。
讨论:设计本组的月球卡,各抒己见。
媒体:关于月亮的歌曲。
任务:制作月球资料卡。
媒体:关于月亮的图片,歌曲。
(四)谈收获,课后任务
任务1:继续完成月球卡的制作。
任务2:继续收集月球的资料。
板书:
地球的卫星——月球
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共3页。
科学六年级下册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引入主题,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制作我的“月球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引入主题,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制作“月球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