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 长度单位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1 长度单位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认识尺子,操作活动,建立表象,巩固深化,实践应用,总结提升,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P2~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支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支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六、总结提升
七、随堂练习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名校课堂》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本课亮点在于: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2、体现两个转变,1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0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量。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
第2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P4例4、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90( )
四、扩展练习
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认识线段、画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6、例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感知线段的特征
1.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
2.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3.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4.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
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二)完成“做一做”
(三)找线段
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四)连线段、数线段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五)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六)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画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二、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体会线段的特征,形成表象。但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缺陷,表现在语言表述不严密、教学设计形式不多、分层次教学显得不够等。
本节课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语言表达欠简洁,其次是教学设计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再者没想到画线段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先画两个端点,再连线。但发现本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7例8。
教学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画)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的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9页第8题。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
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学生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平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因此这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有的学生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真是让人谛笑皆非。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来估测,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一看,填一填,量一量,填一填,我是测量小高手,我的眼力最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合作探究,实践运用,拓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