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加法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材P12~P13例1、例2。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12+7= 13+5= 2+17= 4+13= 8+12= 14+3=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flash动画。教材P11情境图。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①口算。
②摆小棒法。
③拨计数器演示法。
……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
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①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5
+ 2
3 7
②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
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
说出列式理由。
4.教学例2。
3 5
+ 3 2
6 7
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
35+32= 43+26=
2.当医生诊断。
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
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
35+2=37(人) 35+32=67(人)
3 5 3 5
+ 2 + 3 2
3 7 6 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计算课,我一改过去说明法则,反复训练的教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第2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P14例3。
教学目标:
1.利用情境图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下列各题。
25+42= 36+21= 24+35=
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35+37。
①尝试计算。
②汇报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预设可能出现的方法:
利用小棒理解算理。
先摆出3捆和5根,再摆出3捆和7根。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把12根里的10根捆起来又成1捆,3捆加3捆再加1捆是7捆。7捆就是70根,70根和2根相加是72根。
师:为什么要把10根捆起来?7个十是怎么得来的?
生: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要求:让合体学生用手中的小棒进行拼摆。
利用计数器理解算理。
先拨出35,再拨37。5加7是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添2个珠子,十位上是30+30+10=70,个位上是2个珠子,合起来是72.
师:十位上的珠子是怎么得到的?
要求:全体学生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
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算理。
把第二个加数37分成5和32,先计算35+5=40,再用40+32=72,或5+7=12,30+30=60, 60+12=72。
师:5为什么要和7相加?
利用竖式理解算理。
提示:相同数位要对齐。
提问: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样写?
3.比较总结。
例3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反馈练习。
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积累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5题,改正竖式中的错误。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
四、总结提升
在做进位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例3:35+37=72
3 5 个位和个位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
+ 31 7 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5+2=7
7 2 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反思
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本节课应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明白算理。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5~11题,教材P14“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6+8= 7+25= 17+7=
5+57= 42+30= 30+52=
2.举例说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3.指名板演。
29+54= 36+45= 76+18=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独立完成第9题。
(2)完成练习二第5~8题。
①第7题,指名板演。
②请你当医生。
③独立完成第6、8题。
(3)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
(4)完成教材第14页“思考题”。
三、积累运用
(1)练习二第10题。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6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总结提高
通过练习总结两位数加法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归纳与总结是一个内容学完后的必要工序,应该认真对待。
第4课时 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P17~18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情境图上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2.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像资料,以及颁奖欢庆场面,激发学生热情,然后出示第17页情境图。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俄罗斯多几枚金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36-23=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汇报交流。
归纳算法。
A各小组代表上台板演。
B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C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反馈练习。
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后,指定2名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积累运用
(1)集体完成练习三第1题。
(2)合作完成练习三第2题。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总结提升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36-23=13
3 6 3 6 3 6
- 2 3 → - 2 3 → - 2 3
3 1 3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要把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学人教版进位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进位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巧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巧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引入,探究方法,巩固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