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素养初探,课堂篇素养提升,素养目标,常见的分类法,②丁达尔效应,2交叉分类法,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复习初中所学习的物质分类知识,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培养证据推理和宏观辨识能力。2.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体会日常生产、生活中分类法的应用。3.了解分散系的定义,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
【知识铺垫】1.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必备知识】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常见实例: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思考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吗?任何元素之间一定均能形成化合物吗?举例说明。提示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如铁与铜不能形成化合物。
3.根据元素组成和性质对氧化物分类(1)从元素组成分类
(2)从物质性质分类
【微思考2】“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那么请你举例说明有哪些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提示 CO等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称为不成盐氧化物,所以像CO等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定义及组成分散系—
2.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2)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情境链接】雾霾天气使PM2.5成为“环保”热词,PM2.5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吗?说明理由。提示 不属于。因为2.5微米大于100 nm,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时形成的分散系才可称为胶体。
3.胶体(1)Fe(OH)3胶体的制备。将4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2)丁达尔效应。①实验探究。
【微思考3】(1)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区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除了用丁达尔效应外,比较简单直观的区别方法是什么?提示 (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2)观察液体的颜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而FeCl3溶液呈(棕)黄色。
【情境链接】大雾天气,站在路边可以看到从汽车的车灯射出明亮的“光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确定雾属于什么分散系?该现象在化学实验鉴别中有什么应用?提示 该现象为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了散射作用;由此确定雾为胶体;利用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简单区别胶体和溶液。
【自我小测】1.判断正误:(1)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提示 √。两种分类角度,碳酸钾根据阳离子分类属于钾盐,根据阴离子分类属于碳酸盐。(2)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提示 ×。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3)氯化钠属于盐,也属于化合物。( )提示 √。氯化钠属于化合物中的盐类。(4)含氧化合物为氧化物。( )提示 ×。酸、碱、盐等物质中也可以含有氧元素。(5)NaHCO3为盐中的酸式盐。( )提示 √。NaHCO3属于酸式盐。
2.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D.硝酸钾溶液答案 D解析 人们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雾、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浊液,硝酸钾溶液属于溶液,其中硝酸钾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D项符合题意。
【问题探究】1.从哪些角度分析Na2CO3和Na2SO4为同类物质?提示 可从纯净物、化合物、盐、钠盐、正盐、含氧酸盐等角度分析。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HNO3可以归为哪些物质类别?提示 酸、强酸、含氧酸、一元酸、纯净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
3.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含碳元素的物质:如钟乳石、石笋的主要成分为CaCO3,它的溶解和形成与CO2有关。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是日常生活的常用添加剂,CO2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得到两者。(1)将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按照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2)根据交叉分类法将碳酸钙、碳酸氢钠进行分类。提示 碳酸钙属于钙盐、碳酸盐和正盐;碳酸氢钠属于钠盐、碳酸盐和酸式盐。(3)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也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那么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提示 不一定。Mn2O7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深化拓展】1.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包含”“并列”“交叉”关系(1)树状分类法
2.酸性、碱性氧化物理解的1个“一定”和3个“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等;(2)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Al2O3、Mn2O7等;(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素能应用】典例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
(2)从Na、K、H、O、C、S、N中任意选出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③⑥后面。
(3)实验室制备⑦常用 和 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答案 (1)树状分类法(2)②H2SO4(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③NaOH(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⑥Na2SO4(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气体为CO2解析 (1)该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2)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2CO3等,常见的碱有NaOH、KOH、NH3·H2O,常见的盐有Na2SO4、Na2CO3、NaNO3、Na2SO3、K2CO3等。(3)制备CO2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 === CaCl2+CO2↑+H2O,检验生成的气体是CO2的常用方法是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变式训练1《书·舜典》附亡《书》序:“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分类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答案 A解析 B项中黄铜属于混合物,盐酸、石灰水属于混合物,应为HCl、Ca(OH)2分别属于酸、碱,错误;C项中碘酒属于混合物,错误;D项中纯碱属于盐,错误。
美酒、牛奶、苏打水均属于分散系1.试分别比较溶液、胶体、悬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滤纸和半透膜。提示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和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浊液中分散质粒子既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
2.清晨去公园或树林锻炼身体,可以看到有一束束光柱透过树叶的缝隙射入林间,在电影院也可以看到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提示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当有光线通过时,就会产生丁达尔效应。3.有一瓶无色液体,不用试剂如何鉴别它是AlCl3溶液还是Al(OH)3胶体?提示 用光束照射两液体,若产生丁达尔效应则是Al(OH)3胶体,否则为AlCl3溶液。
【深化拓展】1.溶液、胶体、悬浊液及乳浊液的比较
误区警示 (1)胶体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颗粒直径为1~100 nm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就不是胶体。例如不能说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氢氧化铁是胶体。(2)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所以不能用是否均一、透明来区别胶体和溶液,应用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来区别。
2.胶体聚沉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浊液和溶液之间,在胶体中加入少量酸、碱或盐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3.Fe(OH)3胶体的制备(1)注意事项:烧杯中的蒸馏水需加热至沸腾;所滴加的FeCl3溶液是饱和溶液;滴加时需逐滴加入;根据蒸馏水的体积控制滴加FeCl3饱和溶液的滴数;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要停止加热。(2)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素能应用】典例2现有如下各实验(已知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①将1 g KCl加入99 g水中。②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③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④将0.1 g植物油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⑤将96 mL酒精与5 mL水充分混合。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 ,属于浊液的有 。
答案 ①⑤ ② ③④解析 ①KCl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在,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属于溶液;②可溶性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于水后,形成的是胶体;③CaCO3不溶于水,振荡后所形成的是不稳定的体系,久置会沉淀,所以属于悬浊液;④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⑤中二者以任意比混溶,形成的是溶液。
变式训练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可溶性,微溶性,难溶性,××√×,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堂教学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O1,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NO2,N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O1,NO2,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2,N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