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 观察物体(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 观察物体(一)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应用拓展,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4)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总结提升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教材第70页第1题大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老师小结:从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引出课题并板书。(观察立体图形)
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
(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你们手中的长方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是什么图形?看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在长方体的哪一面看的,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注意长方体的摆放方向要和老师摆放的一样。
学生分五人一组坐在长方体图形的不同位置。
互相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指定一个小组上前汇报。
教学随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图形。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右面看
换成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定一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三、及时巩固,完成书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第5题。
分组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教师出示一个圆: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长方形,那么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总结提升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
板书设计
观察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右面看
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进行判断。
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第3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观念。
2.体会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准确想象、辨认从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及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从不同位置拍到的书包、金字塔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物体的哪一面拍到的。再让学生回忆方位词: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
(2)出示从一个书包和洗衣机图片,让学生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以3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然后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汇报,再连线。
(3)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三、应用拓展
(1)看一看,连一连。
(2)填一填。
(3)按要求画一画。
四、总结提升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以及还存在的疑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练习课)
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反思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这节课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这样几个目标:1、正对面的平面观察,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2、同一物体几个不同角度观察;3、多个角度不同方位的立体观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5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