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
A. 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020年下半年,南方地区出现持续大暴雨,发生严重洪灾,致使几千万人受灾。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洪涝灾害突如其来,束手无策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洪涝灾害,这是基于()
①改善生产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D.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雄安新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雄安新区建设理念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②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自然界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但在近40亿年里,人类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决定的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的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主观活动产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渐进的过程,以发展和社会财富扩大为前提,社会福利的提高不能超越阶段。无论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受人们观念的影响
②构成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意识的本质()
①从起源上讲,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眼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
A. ②→①→③→④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D. ④→③→②→①
今年8月,英格兰的林肯郡野生动物园新养五只非洲灰鹦鹉,不料没多久它们开始骂脏话,而且五只互相较劲,越骂越起劲,动物园只得将这五只鹦鹉分开饲养。据此,有人认为:鹦鹉能学人说话,也能互相教脏话,说明鹦鹉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 正确,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鹦鹉的意识是其大脑的机能
B. 正确,鹦鹉的意识是其大脑对外界语言这一客观存在的反映
C. 错误,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有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D. 错误,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鹦鹉学舌是特殊反射行为
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
A. 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 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 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 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就是对客观世界鬼、神的真实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A. 认为意识是对物质的直观反映B. 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直接产物
C. 过度夸大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D. 混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过程
黑格尔说:“像某些动物,他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和和谐性,却没有透进他们的头脑。”这表明( )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动物本能反应是形成意识的物质基础
③纯粹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
④意识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开化的根雕艺术是天然美与创造美结合的产物。强调寻奇觅美、巧借天然、突出意趣、讲究构图、独特创意,尊重树根的自然形态,挖掘其自然天成的美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根雕艺术来源于人脑,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根雕艺术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是意识构建的联系,体现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物质性的统一
④根雕艺术扩展人类的想象力,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
A. 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舒斯云教授,经过10多年奋斗,在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区域,命名为“边缘区”。舒斯云教授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再次证明( )
A. 人的知识来源于人脑不同的区域B. 人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C.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D.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
②说明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的事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④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敬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侧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②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③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改变了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园艺学家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内容角度看的是( )
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提出,植物对环境有意识,能够区分不同波长的光线,分别做出相应的反应;它们对周围的气味环境有意识,能够对空气中飘荡的微量挥发物产生反应;它们对重力有意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形态以保证茎向上长,根向下伸等等。这一观点
A. 承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看到了人类意识与生物反应的区别
C. 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D. 把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当作意识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县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板块推进”的总体思路,针对部分乡镇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群众吃水特别困难的实际,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通过打井修塔,建设人饮工程,并由政府出资铺设入户管网,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使山区群众告别了吃水难历史。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他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观的信息。”
结合意识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2.1世界的物质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 均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无关,都不选;
B符合题意,“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故选:B。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要准确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内涵。做到将哲学理论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世界的错误物质性,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
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洪涝灾害突如其来,束手无策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洪涝灾害,这表明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③正确;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能消除,①错误;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说法错误,我们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④错误。
3.【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D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故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理解题意。
【解答】
雄安新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雄安新区建设理念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故③④正确;尊重自然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故①错误;运动是自然界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②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①错误,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②③符合题意,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但在近40亿年里,人类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
④错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而不是由人类社会决定的。
故选:C。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符合题意,“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人类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人类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大脑,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④说法错误,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故选:A。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还涉及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属于说明类型的选择题,难度适中。这类型的题目,一方面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准确理解名言警句的主旨,然后,综合利用排除法和排异法,排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最终正确作答。
7.【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受到人们观念的影响;
②说法错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不是构成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③④符合题意,无论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因为人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故选:D。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
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考查学生基础概念掌握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解答】
从起源上讲,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①正确;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故②正确;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③正确;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④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例如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例如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眼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更高级的生物反应形式例如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
意识是劳动、社会的产物,例如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因此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②→①→④→③,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起源这一问题的理解,考生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这个角度考虑,在自然界中还要注意从无机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这一过程。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生理基础,生物的反映特性,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主旨,明确题干设问方向。
【解答】
AB.意识是人所特有的,鹦鹉没有意识,故AB错误。
C.人脑虽然是意识的生理器官,但不代表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故不选C。
D.有人认为:鹦鹉能学人说话,也能互相教脏话,说明鹦鹉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错误,因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鹦鹉学舌是特殊反射行为,故D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A正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科幻电影没有立足社会实践,是脱离社会实践的主观臆想,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机器人没有意识,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C错误,这种科幻电影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是错误的认识;
D错误,这种科幻电影体现的是社会的倒退,而不是发展;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2.【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人脑里的“鬼”、“神”意识是对外部世界的歪曲反映,而题目中的观念认为人脑里的“鬼”、“神”意识是对外部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直接的反映,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
B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C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D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过程。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本题考查了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产生和生理基础,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主旨,明确题干设问方向,此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解答】
“像某些动物,他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和和谐性,却没有透进他们的头脑”,这说明纯粹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故①③正确;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故②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动物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映不是意识,故④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意识的本质和作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根雕艺术来源于客观物质,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①错误,④正确;根雕艺术是艺术家发挥主动创造性,将天然美与创造美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根雕艺术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正确;联系是客观的,“艺术是意识建构的联系”表述错误,故排除③。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人的认识的主观差异性;
B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是在讲意识的产生;
D错误,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本题考查了哲学中的哲理对应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分析成语、谚语、古诗词、名人名言等的含义,二先选出最明显的选项,再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无关的选项.
16.【答案】B
【解析】A错误,人的知识来源于实践;
B符合题意,经过10多年奋斗,在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区域,命名为“边缘区”,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C错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D不合题意,该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题用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边缘区”的发现为案例,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阐释事理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总结出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17.【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这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自然界的事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体现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④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意识的产生”问题,故不选。
故选:B。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
1.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等考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材料中人类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发现的相关信息,然后逐项分析进行排除。难易适中。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起源、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主旨。
【解答】
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而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倒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说明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①④符合题意;昙花没有意识,故②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利用了昙花的生长规律,故③错误。
19.【答案】D
【解析】A不符合题意,该项是从意识的形式角度作答,与题干规定不符,故排除;
BC不符合题意,这两项分别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角度作答,与题干规定不符,故排除;
D符合题意,从意识的内容角度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意识的内容角度看”这一信息,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20.【答案】C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基础知识。
【解答】
A.材料并未承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不选A。
B.材料并未看到了人类意识与生物反应的区别,故不选B。
C.“它们对周围的气味环境有意识,能够对空气中飘荡的微量挥发物产生反应”此观点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C符合题意。
D.“它们对重力有意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形态以保证茎向上长,根向下伸”此观点把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当作意识,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21.【答案】①自然界是物质的,材料中部分乡镇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的实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其客观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材料中该地区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吃水难和发展难的问题,通过打井修塔,建设人饮工程并由政府出资铺设入户管网,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整个材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解析】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此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属于体现类试题,结合材料“针对部分乡镇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群众吃水特别困难的实际”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材料中部分乡镇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的实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其客观物质性;“通过打井修塔,建设人饮工程,并由政府出资铺设入户管网,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使山区群众告别了吃水难历史”体现了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通过可以看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22.【答案】①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儿童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儿童的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儿童意识的产生,只不过是客观存在在他脑中的主观映象。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要求谈谈对题中观点的理解。答好本题一要对课本知识掌握熟练,二要分析材料中的观点,然后把理论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意识的内容包括意识的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意识的内容三个方面,从此三方面分析材料作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追求智慧的学问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