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10)—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10)—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10)—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10)—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医疗预防中所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十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医疗预防中所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C2H5OH)、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过氧乙酸(CH3COOOH)等,这些消毒剂中都含有(  )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单质
    2.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H2O2 C.H2SO4 D.CO2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的分子,有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却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带正电,且金原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碘受热升华
    B.加热水,水会变成水蒸气
    C.铁矿石磨成粉末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6.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但是它们发生了不同变化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7.下列关于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化学性质Cl﹣比Cl稳定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8.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③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④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
    ⑤原子变成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数一定改变
    ⑥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属于同种元素
    B.b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bcd均表示离子
    D.be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
    10.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1.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装汽油的瓶子应盖紧瓶塞
    分子间有间隔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A.A B.B C.C D.D
    12.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1L大豆和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
    D.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13.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其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和1个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B.该原子属于氢元素
    C.该原子的电子总数为2 D.该原子不能构成分子
    14.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存在的一种细菌,可引起胃粘膜刺激,致胃炎或胃溃疡发生,需要积极治疗检查幽门螺杆菌,某种碳原子可用于检测人体中的幽门螺杆菌。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 B.6 C.8 D.14
    15.超市中销售的奶粉种类很多。有加钙奶粉、加锌奶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分子 B.元素 C.单质 D.原子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空气里成分中体积分数占78%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   (填两种离子符号)。
    1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水
    B.二氧化硫
    C.空气
    D.   
    18.1911年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三种现象:
    ①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中的   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②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中   占有很大的运动空间。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原因是金原子中   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撞击时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19.阳离子A2+核外有m个电子,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n,则A的中子数是   。
    20.科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并且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 年,著名科学家   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21.有两种微粒,它们的核内质子总数不相等,但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这两种粒子不可能是   (可多选)。
    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B.不同种分子
    C.不同种离子
    D.分子和离子
    E.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F.原子和分子
    G.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
    2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X=10+Y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当Y=2时,X=   ,该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写出该离子的符号为   。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该粒子的符号为   。

    23.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为   。
    (2)B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
    24.分子具有以下特点: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下列事实中体现了分子的哪个特点,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下列空白处。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是因为   。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主要原因是   。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25.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解释,在温度升高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的原因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微观﹣宏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甲是   。
    ②在氮气、金刚石、硫酸铜、铁、氧气、氯化钠六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根据如图2所示的信息判断,元素Ⅰ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元素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相同质量的金属镁和铝,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
    27.如图是常见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粒 子
    结 构
    示意图




    编 号
    A
    B
    C
    D
    (1)上述微粒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2)上述微粒示意图中由B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是   。
    (3)上述微粒所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编号)。
    (4)上述微粒中的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8.从分子角度解释:
    (1)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
    (2)为什么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
    29.请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要规范书写,名称符号要一一对应)
    名称










    二氧化硫

    符号
    Au

    Al

    Ca
    Hg

    Ba




    30.如图中甲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乙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或“失”);
    (3)氯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十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医疗预防中所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C2H5OH)、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过氧乙酸(CH3COOOH)等,这些消毒剂中都含有(  )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单质
    【解答】解:由化学式可知,酒精(C2H5OH)、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过氧乙酸(CH3COOOH)中都含有氧元素。
    故选:C。
    2.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H2O2 C.H2SO4 D.CO2
    【解答】解:A、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
    B、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这一种物质,故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
    C、硫酸中只含有硫酸这一种物质,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只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种物质,故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的分子,有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却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A错误;
    B、科学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只是发生重新组合,不能再分,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的分子,有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故D正确。
    故选:A。
    4.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带正电,且金原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解答】解:A、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以及原子核的构成,故A说法不正确;
    B、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直接通过,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B说法正确;
    C、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C说法正确;
    D、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碘受热升华
    B.加热水,水会变成水蒸气
    C.铁矿石磨成粉末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解答】解:A、碘受热升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错误。
    B、加热水,水会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错误。
    C、铁矿石磨成粉末,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错误。
    D、加热红色氯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之间结合成金属汞,氧原子之间结合成氧分子,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但是它们发生了不同变化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改变,故A错;
    B、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故B错;
    C、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金属,故C错;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化学性质Cl﹣比Cl稳定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解答】解:①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故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核电荷数相同,故正确;
    ②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故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错误。
    ③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电子层数相同,故正确;
    ④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二者的质量几乎相等,故正确;
    ⑤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Cl﹣比Cl 稳定,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④⑤。
    故选:D。
    8.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③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④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
    ⑤原子变成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数一定改变
    ⑥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答】解:①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②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还可能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③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选项说法错误;
    ④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选项说法正确;
    ⑤原子变成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数不一定改变,如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原子与氯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选项说法错误;
    ⑥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属于同种元素
    B.b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bcd均表示离子
    D.be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
    【解答】解:A、ab的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的最外层为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均表示离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b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装汽油的瓶子应盖紧瓶塞
    分子间有间隔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A.A B.B C.C D.D
    【解答】解:A、装汽油的瓶子应盖紧瓶塞,是因为汽油中的分子是在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为要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浪费,故选项解释错误。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12.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1L大豆和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
    D.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解答】解: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故选项错误。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故选项错误。
    C、1L大豆和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黄沙、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故选项正确。
    D、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其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和1个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B.该原子属于氢元素
    C.该原子的电子总数为2 D.该原子不能构成分子
    【解答】解:A、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意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为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则该原子的电子总数为1,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该原子能构成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存在的一种细菌,可引起胃粘膜刺激,致胃炎或胃溃疡发生,需要积极治疗检查幽门螺杆菌,某种碳原子可用于检测人体中的幽门螺杆菌。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 B.6 C.8 D.14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故其核外电子数为6。
    故选:B。
    15.超市中销售的奶粉种类很多。有加钙奶粉、加锌奶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分子 B.元素 C.单质 D.原子
    【解答】解:有加钙奶粉、加锌奶粉,这里的“钙”、“锌”不是指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空气里成分中体积分数占78%的是 氮气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铝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 Na+、Cl﹣ (填两种离子符号)。
    【解答】解:空气里成分中体积分数占78%的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氮气;铝;Na+、Cl﹣。
    1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C 
    A.水
    B.二氧化硫
    C.空气
    D. 氧气(合理即可)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不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不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C;氧气(合理即可)。
    18.1911年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三种现象:
    ①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中的 原子核 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②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中 电子 占有很大的运动空间。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原因是金原子中 原子核 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撞击时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解答】解:①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中的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②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里存在相对较大的空间,即原子中质量相对较小的电子占有很大的运动空间。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说明金原子中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撞击时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故答案为:①原子核;②电子;③原子核。
    19.阳离子A2+核外有m个电子,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n,则A的中子数是 n﹣m﹣2 。
    【解答】解:阳离子A2+核外有m个电子,该阳离子是A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故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A的中子数=n﹣(m+2)=n﹣m﹣2.
    故答案为:n﹣m﹣2。
    20.科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并且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 年,著名科学家 卢瑟福 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a﹣m﹣n 。
    【解答】解:(1)1911 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由于X的核电荷数为a,Xm+的是失去m个电子才变成离子的,所以电子数为a﹣m,Yn﹣的电子数也是a﹣m,但是Yn﹣得到n个电子才是a﹣m的,所以元素Y的核电荷数数是:a﹣m﹣n;
    故答案为:(1)卢瑟福;(2)a﹣m﹣n。
    21.有两种微粒,它们的核内质子总数不相等,但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这两种粒子不可能是 ABFG (可多选)。
    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B.不同种分子
    C.不同种离子
    D.分子和离子
    E.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F.原子和分子
    G.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
    【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而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可能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符合题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而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可能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符合题意;
    C.不同的离子,因其核外电子有得失现象,也可能出现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现象,如:Na+和F﹣,不合题意;
    D.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而离子是带电微粒,其核外电子有得失现象,它们间有可能出现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现象,如:H2O和Na+,不合题意;
    E.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能核内质子总数不相等,但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如Ne和Na+,不合题意;
    F.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不可能是原子和分子,符合题意;
    G.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不可能是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FG。
    2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X=10+Y时,该粒子为 原子 (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当Y=2时,X= 12 ,该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 失 电子,写出该离子的符号为 Mg2+ 。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16 ,该粒子的符号为 S2﹣ 。

    【解答】解:(1)当X=10+Y时,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
    (2)当Y=2时,X=2+8+2=12,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该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形成镁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Mg2+。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X=2+8+6=16。该粒子的质子数是16,电子数是18,该粒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
    故答案为:(1)原子。
    (2)12;失;Mg2+。
    (3)16;S2﹣。
    23.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为 AC 。
    (2)B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Al3+ 。
    【解答】解:(1)A、B、C、D四种粒子中,A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AC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2)B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为铝离子,化学符号为Al3+。
    故答案为:(1)AD;AC。
    (2)失去; Al3+。
    24.分子具有以下特点: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下列事实中体现了分子的哪个特点,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下列空白处。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是因为 ③ 。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主要原因是 ② 。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① 。
    【解答】解:(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
    故答案为:(1)③;(2)②;(3)①。
    25.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解释,在温度升高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的原因是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
    【解答】解:在温度升高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微观﹣宏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甲是 原子 。
    ②在氮气、金刚石、硫酸铜、铁、氧气、氯化钠六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氮气、氧气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硫酸铜、氯化钠 。
    (2)根据如图2所示的信息判断,元素Ⅰ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 ,元素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6.00 。
    (3)相同质量的金属镁和铝,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镁 。
    【解答】解:(1)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所以甲表示原子;故填:原子;
    ②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填:氮气、氧气;硫酸铜、氯化钠;
    (2)元素Ⅰ是铝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故填:3;16.00;
    (3)等质量的金属中,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所含的原子个数越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则等质量的镁和铝,所含原子数较多的是镁;故填:镁。
    27.如图是常见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粒 子
    结 构
    示意图




    编 号
    A
    B
    C
    D
    (1)上述微粒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l3+ (填离子符号)。
    (2)上述微粒示意图中由B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是 Ne 。
    (3)上述微粒所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BC (填编号)。
    (4)上述微粒中的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2S 。
    【解答】解:(1)上述微粒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2)B元素是氖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氖气,其化学式为Ne。
    (3)上述微粒所属元素分别是钠、氖、硫、铝,氖、硫不属于金属元素。
    (4)A、C元素分别是钠元素和硫元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故答案为:
    (1)Al3+;
    (2)Ne;
    (3)BC;
    (4)Na2S。
    28.从分子角度解释:
    (1)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
    (2)为什么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
    【解答】解:(1)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浪费,要密封保存。
    (2)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
    (1)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分子之间有间隔。
    29.请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要规范书写,名称符号要一一对应)
    名称










    二氧化硫

    符号
    Au

    Al

    Ca
    Hg

    Ba




    【解答】解:
    名称










    二氧化硫

    符号
    Au
    Zn
    Al
    Ne
    Ca
    Hg
    Cl
    Ba
    P
    Fe
    SO2
    H2O
    30.如图中甲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乙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 ;
    (2)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 电子(填“得”或“失”);
    (3)氯元素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2)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3)氯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
    (1)6.941;
    (2)失;
    (3)非金属。

    相关试卷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有一种人造氢原子,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元素“Al”的名称是,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