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2.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A. 188
B. 78
C. 55
D. 23
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5.“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B. 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6.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某小组同学所画的如图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9.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苏泊尔四大类产品锰超出国标近4倍。这里的“锰”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离子
D. 分子
10.铱的某种原子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铱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Ir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11.水结成冰是由于( )
A. 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B.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水分子变小了
D.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1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 )
A.
B.
C.
D.
1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B.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C. 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
D. 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
14.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0
B. 44
C. 34
D. 78
1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B.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氟原子;
(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17.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
(2)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_________。
18.《庄子》中有个成语:相濡以沫,说明再少的水也能解渴,甚至只剩1个水分子了,也还具备水的化学性质。如果将1个水分子(H2O)拆开成2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则化学性质完全变化了,根本就不是水了;氧气(O2)能供我们呼吸,我们需要的是氧分子(O2);但是如果将氧分子(O2)都拆开变成一个一个的氧原子(O),不但不能供人呼吸了,甚至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我们说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0.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A错误;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B正确;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错误;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故选C。
3.【答案】B
【解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描述,故正确;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正确。故答案应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原子序数为24,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所以应选A项。
5.【答案】C
【解析】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茶中含有特殊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故答案选择C。
6.【答案】A
【解析】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可以探究出原子的构成。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一少部分α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所以答案选A
7.【答案】D
【解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元素,故选D
8.【答案】C
【解析】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B
【解析】元素在地壳、生物体内、空气中以及各种食品、药品、保健品都有广泛的分布,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元素符号为Ir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属于非金属元素是错误的叙述;从名称书写上可知属于金属元素;C选项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水结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表示的是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一种原子,并且A中质子数为11,为钠原子,答案选A。
13.【答案】A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1体积酒精和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答案选A。
14.【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答案选C。
15.【答案】B
【解析】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不是分子很小,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而改变,而不是分子大小,错误;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故容易压缩,错误。故选B
16.【答案】(1)2F(2)Fe2+(3)Al
【解析】(1)2个氟原子可表示为:2F;(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可表示为:Fe2+;(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符号为Al。
17.【答案】(1)B;(2)C;(3)BCD
【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B;(2)C;(3)BCD。
18.【答案】分子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