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47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47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47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原创】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86g/cm3,【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密度 B. 可燃性 C. 熔点 D. 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 有咸味--物理性质
B. 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 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 有毒--化学性质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 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 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 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我是紫红色固体
B. 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
C. 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 我会生锈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风化雨 B. 火上浇油 C. 叶落知秋 D. 滴水成冰小华同学为母亲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编制花环 B. 榨取果汁 C. 点燃蜡烛 D. 切分蛋糕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银白色 B. 密度较大 C. 导电性良好 D. 能被氧化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火烧赤壁 B. 司马光砸缸 C. 刻舟求剑 D. 铁杵磨成针诗词、谚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下列语句中隐含着物质的变化,其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 木炭能燃烧; 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将木炭粉碎; 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在下列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序号: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 ,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 。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属于 ,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属于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在时水结成冰 汽油可以燃烧 煤块变成煤粉 酒精易挥发 煤气燃烧 鸡蛋变臭 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铁的密度是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 ,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如图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装置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可察到的现象: 。
装置中,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
装置和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 。
答案和解析1.【答案】
【解析】解:、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白菜腐烂、煤气燃烧、牛奶变酸过程中都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而轮胎爆炸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3.【答案】
【解析】解:白色,有咸味是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水溶液呈碱性、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食物在夏天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难度不大。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A、紫红色固体,描述的是铜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硬度大描述的是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氮气在常温下是气体,描述的是氮气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铁会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是铁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 6.【答案】
【解析】解:、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难度较易。
【解答】
A.编制花环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点燃蜡烛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切分蛋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8.【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解答】
A.颜色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A错误;
B.密度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错误;
C.导电性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错误;
D.“能被氧化”是银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 9.【答案】
【解析】解:、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刻舟求剑只是将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0.【答案】
【解析】解:、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野火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爆竹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答案】
【解析】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取一小块木炭点燃,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将木炭粉碎属于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木炭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属于物理性质;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属于木炭的用途;故答案为:;;;;;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取一小块木炭点燃,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将木炭粉碎属于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木炭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属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属于木炭的用途。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用途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度不大,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是解题关键。
【解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物质的用途,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属于物理性质。 13.【答案】化学化学
【解析】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
14.【答案】
【解析】解:在时水结成冰,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汽油燃烧生成新物质,则汽油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煤块变为煤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酒精挥发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则酒精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
煤气燃烧过程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鸡蛋变臭过程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新物质,则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铁的密度是属于物理性质。
15.【答案】发生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发生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6.【答案】淡蓝色气体 强氧化性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解:淡蓝色气体;
强氧化性;
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利弊两个方面,所谓利即为人所利用的用途,弊则是指使用中所带来的问题.回答本题时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淡蓝色气体;强氧化性;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等;
常见的化学性质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等.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的使用往往利弊共存,这是由物质性质所决定的.
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知道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和性质决定的,能概括所学知识,并能依此解决问题是关键.
17.【答案】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在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结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前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后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解析】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题,文件包含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寒假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